李冰
摘 要:主要對中外高校教學管理模式進行初步比較。希望在與國外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比較時能發現國內教學管理模式的不足加以改進,挖掘國內教學管理模式的長處使其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并提出了人文管理和科學管理融合、國際性和中國特色等建議。
關鍵詞:中外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7-0181-02
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學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是高校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而對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與外國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比較可以尋找到我國教學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獨有的特點。不足之處要進行改進,而獨有特點要發揚光大。
一、中外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異同點探尋
對各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比較會發現一些規律,掌握這些規律有助于我們改正自身錯誤更好地向前發展。
從時間的發展順序看中國高校管理模式的發展,會發現有著明確的階段性變化。反觀國外亦是如此。又因為地域、觀念的不同,各地又出現了不同的發展規律和趨勢。但仔細觀察研究會發現現存不同教學管理模式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或多或少又都遵循著同一條規律發展。只要摸清了這條規律,就能在我們自身發展中做到有所借鑒,少走彎路。
國內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有一種較多人提及的分類方法是以理論基礎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把我國現有教學管理模式分為經驗型、行政型和科學型等三種。而國外現有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因各國歷史、地緣等多種原因又有不同的分類:以英國為代表的社團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以歐洲大陸(法、德)為代表的科層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和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是國外最為明顯的三種分類。兩者表面看起來并沒有什么聯系,用心比較思考會發現其中的微妙關聯。本文試著從以下幾點進行比較。
(一)經驗型教學管理模式與社團型管理模式
雖然這兩者一個是從管理理論理念命名,一個是以管理者命名,但深究其本質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共同點。兩者可以說都是最早出現的現代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經驗型早于其他兩者最早出現在中國高校中;而社團型更是可以說有著最悠久歷史的現代高校教學管理模式。不管是人類思維模式大致相同,還是各種社會發展都遵循著相同的規律,中外高校教學管理模式都選擇了大致相同的起點。之所以說兩者是大致相同的可以從分析其本質見得。
所謂經驗型教學管理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是一個以經驗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模式。經驗就是人們在生活生產以及勞動中積累下來的知識或者技能。經驗型教學管理模式中的經驗可以理解成兩方面意思:一是教學管理人員在自身以往的教學管理工作中自己歸納總結得出的關于教學管理工作的經驗和心得;二是教學管理人員從以前教學管理人員那里獲得的經驗和心得。基于這兩種不同的經驗,理性經驗的不斷積累與沉淀上升為原則或科學。經驗型教學管理模式的形成為后來行政性和科學型模式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些意義上看,它在教學管理模式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大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英國社團式教學管理模式。人們一般習慣將12世紀以來牛津與劍橋大學的先后建立作為英國高等教育的開端,這兩所大學也為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確立了規范,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大學一樣,牛津與劍橋大學也倡導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妥協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政權而告終。政治上的相對穩定使得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也基本保留了自己的傳統。另外,保守主義作為英國文化的主流也決定了其高等教育發展的命運。英國學者認為,改革以不變革傳統為原則,傳統的東西只要還沒有證明它一點用處也沒有,就不得丟棄。許多大學校長也認為,大學是學術研究機構,學術如同生物體一樣,使用進化的、暴風驟雨式的改革不利于大學的發展。因此,英國高校的管理,政府沿襲了其寬松的作風,與法、德為代表的歐洲模式相異,政府采取所謂“支持而不控制”的原則。大學不受政府部門直接領導,僅受其所制定的法令法規的約束。就大學內部的管理而言,英國高校重視學術團體的權威與傳統,故而形成了社團式的教學管理模式。
其實,傳統就可以看成是前人積累的經驗。傳統也不是自來就有的,前人探索的經驗積累下來就成了傳統。經驗型和社團型所不同的就是,經驗型是在一邊探索一邊積累經驗,而社團型則是固守著已經存在的傳統而行事。可以想象經驗型緩慢發展下去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最終成為可以延傳下去的傳統。從另一方面講我們可以參照著社團型發展的歷史和分析其現在優劣來規劃自身的發展路線。
(二)行政型教學管理模式與科層型教學管理模式
“行政”一詞源于拉丁文“Administrate”,意指公共事務的管理。行政管理與“行政”的意義十分接近,即指國家行政組織依法對國家政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這一概念指明了行政管理的三大要素即行政管理的主體、客體及運行依據。主體是國家的行政組織,客體為國家政務與社會公共事務,而依循法律法規則是其運行依據。在我國,行政型教學管理模式,可看作是行政管理在高校教學工作中的體現。行政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就是國家或者地方上的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依據各自職能頒布相應行政法規及執行程序,要求高校管理以強制性遵循的方式對高校教學工作進行管理的一種模式。
歐洲大陸的高校,以法、德為代表在教學管理活動中上體現出鮮明的科層組織管理特點。科層制管理毫無疑問是以韋伯(Max Weber)的科層管理理論為基礎的管理。法、德高校對高校內劃分科層,以相類似于行政管理的手段確定院校各層次職能與職權,在教學中嚴格按照所處科層進行管理的模式。
可見,這兩種教學管理模式都是由政府部門以法律的形式強制進行管理的。這有其好處,當然也有其弊端。
(三)科學型教學管理模式與市場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
科學型教學管理模式是對行政型和經驗型的提高和升華。由于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環境的變遷,經驗型與行政型已經趨顯“疲態”,面對新時代高校發展已經不能很好地完成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而這時出現的科學型教學管理模式就是對解決方法的一種探尋。它既強調管理過程中的理性分析、邏輯思維與方法的科學性,又凸顯了人在管理中的主體地位,較為準確地定位了管理活動的本質特點與一般規律。科學型教學管理模式的形成克服了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中諸如“一刀切”、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等問題。是我國高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積極的探索與改進,極大地促進了教學管理方法的革新,為高校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美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正如美國這個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一樣,與眾不同,處處透露著活力與激情。美國高校教學管理因美國地理位置以及其特立獨行的行政政策,走出了一條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路子。美國人以管理公司的模式去管理學校,又令人驚奇地取得了突出成績。雖說美國高校教學管理的目的都是想要在相互競爭中確定優勝,可每所高校又有著或大或小的差別。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模式去概況全美的教學管理,正如你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模式去形容美國公司的管理一樣。
科學型與市場型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但卻有著同樣的目的。不管是采取管理科學化的方法,還是借鑒企業管理的優點,都是為了使教學管理工作更能適應時代發展,更加有效地順利完成工作。
二、借鑒國外教學管理模式改進我國教學管理模式的建議
(一)管理方法科學化、管理理念人文化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教學管理模式如何發展區分,總體來講就是兩種價值核心的碰撞——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科學主義強調教學管理應采取科學嚴謹的模式與方法,而人文主義則更加注重人的需要,也就是人的情感與其他心理因素。隨著時代的不同,各種環境的差異,科學觀與人文觀此消彼長卻又不停地對立著。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時代人文主義占據著主導地位,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科學主義迅速占領主動甚至日趨達到壟斷的地位。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單一的教育價值觀都無法完美地適應當今高校發展的需求。這使得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迫切要融合在一起,共同促進高校教學管理的發展。
在融合中,應該遵循和諧的準則。單一的人文主義,不免是對科學的管理方法的忽略,方法工具不與時俱進自然要被淘汰。而單一的科學主義,又顯得“冷冰冰”,在講究學術氛圍和人際溝通的高校管理中又顯得格格不入。方法上講求科學化,而管理理念上則要遵循人文主義要求,是新時代高校教學管理應該走的路子。
(二)適應國際化發展同時突顯中國特色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傳統的國界日益淡化,包括資金、技術、人才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跨國界的流動日益頻繁。時代熱切地呼喚著面向世界、具有國際交往能力與競爭能力的新興人才。我國高等教育到了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的關口。唯有創建出一批一流的大學,實施一流的教學管理,才能最終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
進行教學管理模式改進時,應該放寬眼界做到“海納百川”。國外高教教學模式中有價值的東西應該毫不避諱地拿來借鑒,當然已被證明是不合時宜的地方就要刨除在外。但是借鑒的同時又要做到主觀能動地去偽存真,不能囫圇吞棗,不加辨別地統統拿來就用。除了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外,還要保留具有自身特色的先進的東西。我們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改進,并不意味著我們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一無是處,而是要走一條既與國際接軌又獨具中國特色的教學管理模式。
三、結語
雖說本文試圖通過中外高校教學管理的相互比較,找出一條借鑒規律。但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發展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所以在所有的教學管理模式中沒有哪個是完美無缺,沒有“最好”,當然也沒有“最壞”。只有最適合的,這個最適合也不是現成的,是要高校管理者和決策者根據本校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己學校的教學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樊明武.信息化促進高校管理國際化[J].中國軟科學,2002(4).
[2]綦開軍.高校管理的信息化與國際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3).
[3]吳結.英國政府與大學關系的現狀、特點及成因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