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紅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廣東廣州 510010
摘要:住宅是人們安居立命之所,是家庭單位實體化的表現,人們對其舒適性有嚴格要求。嶺南地區氣候濕熱,影響與制約著居住區的規劃與設計。本文從布局形式、朝向及架空層設計三方面闡述該地區的住宅規劃該如何適應當地氣候,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關鍵詞:嶺南;住宅;布局形式;朝向;架空層
嶺南,原是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地區,相當于現在廣東、廣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這里高溫多雨,日照時間長,空氣濕度大,夏長冬短,終年不見霜雪,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區,風向隨季節交替變更。濕熱環境影響著世代的嶺南民居,也制約著現代嶺南地區的居住區規劃,我們在實踐中需要采取科學方法設計出順應自然的方案。宜居的住宅應當氣溫宜人、空氣流通、干爽敞亮、雨水均衡,一般常用的設計方法有優化規劃布局、強調南北朝向、設置架空層等幾種措施。
1、布局形式的選擇
嶺南屬于季風氣候區,這里冬夏兩季季風風向明顯,夏季以南至東南風為主,冬季以北至東北風為主,其中夏季風風力較為強勁,沿海地區甚至常現臺風,這種季風對帶走室內熱量的作用明顯。在嶺南住宅設計中應從“大規劃、小布局”中著手考慮,盡可能利用季風對住宅的有利影響,讓自然風穿透進室內,盡量經過室內大部分角落,以新鮮空氣換走舊空氣并帶走熱量。這里的大規劃主要是指建筑組團的布局形式。
建筑組團布局形式有多種,它們各有特點,跟嶺南地區氣候有不同程度的契合,而比較多見的有行列式,以及在行列式基礎上衍變出來的錯列式。行列式是指條式單元住宅或聯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間距成排布置的方式,這種行列式的規劃布局能使每戶家庭都可獲得良好的朝向、日照與視野,均好性強,而錯列式雖然也是成排布置,但前后排住宅有一定的錯位。有研究表明,高樓背風面存在渦流區,渦流區內空氣環形流動,對該高樓后面的建筑自然通風產生不良影響。而這個渦流區的大小跟前排建筑的高度長度深度有關。只有避開渦流區,后排建筑才能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點到直線最短距離為垂線段,故為了避開渦流區,一般住宅建筑朝向都不會垂直于主導季風風向,而是盡量成一定夾角布置增大距離。但是錯列式由于前后排錯位,正對的兩排建筑間距較行列式更大,故在相同條件下更容易使后排住宅避開渦流區。因此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錯列式住宅布局適宜的朝向更大。通過實踐得知,單從通風方面考慮,當采用錯列式布局時東南向至西南向均為嶺南地區住宅適宜的朝向。
除了以上兩種方式外,嶺南地區住宅還常采用周邊式、自由式等。
周邊式就是住宅沿著基底周邊布置,圍繞出一個比較大比較開敞的中央主導空間,這種布局方式的優點是可以讓小區內綠地寬敞、空間舒適。但若層數過多,則會造成較多的居住房間得不到良好的日照,于自然通風也不利。因此在嶺南地區利用這種布局時,可以結合底層架空、建筑上開通風口以及四角敞開等方式優化居住區的整體通風效果。
自由式,即為結合場地特點,采用多種平面形式和高低層及長短不同的體型組合,是常見的一種組團布置形式。可采用前短后長的布置,有利于開口通風,如在南邊布置塔式住宅,后排布置板式住宅;又或者在迎風面上采用由低到高的布置,如前排為底層或多層住宅,后排為高層住宅。這種布局形式排布錯落有致,前后環境優勢等級分明,并且不會出現個別住戶東西向或采光通風受阻等不利情況,在嶺南地區也多有采用。
綜上所述,為提高整個居住區的通風環境,嶺南地區的住宅布局都應盡量做到疏落通透,不要過于緊湊形成擋風屏障。在實際工程中采用自由式較多,因為此種布局可以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與環境融合緊密;若從均好性方面考慮,則采用錯列式布局,無論通風還是日照,每棟住宅都能獲得良好照顧;若項目容積率要求不高,在住宅層數不多的情況下,周邊式布局能很好地發揮優點,營造中央綠化大花園,小區內東西邊住宅間距使其互相不遮擋,保證其舒適度,南北邊住宅則獲得優質采光通風景觀條件,且此布局形式類似嶺南地區傳統民居院落,頗具親切的尺度感,容易受到住戶喜愛。
2、朝向的選擇
日照對于住宅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實現住宅使用功能的重要因素,日照帶來的光不但對住戶心理起到積極作用,直射陽光還能消毒殺菌,對提高居住區衛生條件具有重要意義。嶺南地區因為緯度較低,日照時間長,天氣炎熱,以廣東省為例,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時數在1450小時-2300小時之間,所以除北向房間外,日照都比較充足,但同時嶺南地區普遍多雨潮濕,容易滋生病菌,故在規劃設計中我們應該注意為住宅爭取良好的日照條件。至于如何爭取?朝向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住宅的朝向一般要根據當地常年季風風向以及太陽高度角、日照時間長短等因素決定,良好的朝向能讓住宅夏天涼風過堂,冬天暖陽曬面,常年日照充足而不過度。
一天以內正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此時太陽對地面的照射強度最大,而大量資料也表明此時紫外線含量最豐富。由于地處北半球,對于大多數地區大部分時間太陽均在住宅南面(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除外),所以住宅南面日照最充足,紫外線最豐富,而北面要想獲得紫外線基本需要靠散射。故在平面設計中,一般根據人們活動頻率的高低把房間安排在南面或北面,保證人們接受足夠的日光照射。所以住宅適宜朝南,主要廳房布置在南面,次要房間如廚房衛生間等則布置在北面,保證人常活動區域的舒適性。
在通風方面,主導風向對冬季室內熱損耗程度及夏季室內自然通風影響很大,因此選擇建筑朝向,除了日照外還應注意主導風向。從單棟住宅通風條件來看,房屋跟主導風向垂直效果最好,然而如前文所言,從整個住宅群看來這種方式并非最優,應形成一定角度較為恰當。
綜合各種因素的影響,即使同屬嶺南地區,各地的適宜朝向也略不相同,例如廣州的為南偏東22°30′至西,長沙的適宜朝向則為南,我們在進行方案設計的時應盡早參照相關數據考慮朝向。
3、架空層設計
住宅首層架空的設計在我國傳統民居中早有應用,如云南重慶等地的吊腳樓。這些地區的共同氣候特點是地面濕氣重,而架空的底層比較陰涼,跟架空層外形成氣壓差,于是可以引風穿透,帶走建筑周邊濕氣,使樓上房間保持干爽。由此可見,架空層是適用于潮濕地區的一種建筑形式,對于多雨潮濕的嶺南地區也同樣適用。尤其在地勢低洼的地方,當遭遇臺風暴雨等季節性強降水時,時有發生排水不及時造成首層住戶損失事件,故在嶺南住宅規劃設計中,首層應多做架空活動層或布置其他非住宅功能房間,保證每戶住宅能獲得干爽舒適的居住環境。同時架空的活動層作為開放場地,可以進行生態景觀設計,適當運用水體、植物等元素引風導風,調節居住區的小氣候,營造舒適的公共活動空間。
盡管嶺南地區氣候對人居環境設計提出了眾多挑戰,但是總有可以利用的科學設計方法應對。在規劃設計中我們應順應自然,尊重當地氣候環境,學習前人總結的經驗,借鑒成功的嶺南居住區設計手法,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與技術對環境進行分析,創造具嶺南特色而又宜居的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嶺南地區居住區規劃中的生態設計研究
[2]李蓓,談嶺南花園居住小區開發理念,《廣東土木與建筑》2003年01期
[3]吳云霄、李詠寶、屈亞潭,居住區架空層綠化探討,《浙江建筑》2009年02期
[4]謝浩,現代嶺南建筑的設計方向,《中國勘察設計》2010年05期
[5]黃榮,高樓風環境影響評價淺《大眾科技》2010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