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鋒
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苗尾 功果橋水電廠
摘要:隨著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企業的體制機制、人員構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共青團組織作為承擔服務青年、服務企業職責的組織,如何適應形勢,找準定位,搶抓機遇,充分發揮青年員工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形勢嚴峻、任務艱巨。文章對基層水電廠團團青工作現狀進行調研,剖析企業團青工作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從而總結出加強企業團青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現代企業;基層水電廠;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企業的體制機制、人員構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共青團組織作為承擔服務青年、服務企業職責的組織,如何適應形勢,找準定位,搶抓機遇,充分發揮青年員工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團青工作水平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實踐的新課題。筆者認為,必須適應形勢變化的要求,正確把握新形勢下企業團青工作規律,客觀認識企業團青工作面臨的壓力和挑戰,積極尋求有效的對策措施,才能進一步推進團組織建設,促進團青工作全面發展。筆者以所在的國有大型水電廠為例,分析如何加強基層水電廠團青工作。
一、基層水電廠團青工作的重要性
筆者所在基層水電廠青年員工比例占到近80%,主要是06年至13年大學畢業的學生,人員平均年齡不足28歲,大多從事電廠運行、維護及機組檢修工作,涉及專業包括電氣一次、二次、主機、輔機、水機、繼電保護等。很多年輕員工擔任電廠重要的專業技術崗位,部分綜合能力較強的青年員工已擔任部門領導崗位,年輕員工已成為電廠生產運營主力軍,獨當一面。團組織作為青年的組織,黨的后備軍,有義務和責任為廣大的青年員工提供廣闊的展現才華、服務企業的平臺,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因此,進一步提升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發揮青年員工先鋒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團組織的組織保障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基層水電廠團青工作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1.青年員工對團組織的認識不夠
由于電廠主營是發電,中心工作主要是電力生產和運營,人力資源配置比重較高的也是專業型人才,青年員工中90%為電力專業人員。電廠團干部基本都是兼職,團干不能正確端正心態,及時轉變觀念,缺乏對從事團的工作的熱情和信心,團組織在吸納優秀人才方面的功能不斷弱化,出現了“干部不愿當團干,團干重業務輕團務”的現象,無法促進團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2.單位對團青工作重視不夠
由于企業性質,電廠領導主要把工作精力和重點投入到實際的安全生產上,主動關心團青工作情況不多,特別是針對性開展團青工作指導不夠,產生了“各自為戰”的不良局面,片面認為,團青工作就是搞搞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業余生活,對團建促黨建、團建促發展認識不夠。
3.團青工作創新不夠
水電廠基本上是位置偏僻的山區,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過少,加上電廠團青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及利需求等隨著環境而改變,日趨多元化,他們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善于嘗試,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歡展現自我,他們既奉獻又索取、要付出但更要回報主導著他們的實際行動?,F有的團組織教育方式、活動載體及工作方式過于傳統,明顯滯后,難以適應團青思想的變化,不能夠很好地滿足他們在思想、活動、生活、工作上等多方面的需求,團組織的引導力、吸引力、凝聚力有所下降,青年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內生動力不足。
鑒于上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使得電廠團組織的吸引力大大削弱,這就給電廠團青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團組織如何更好地履行教育青年、服務青年成長成才、促進企業和諧發展的職能,發揮其他經濟組織和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要求共青團組織從實際出發,貼近青年,轉變觀念和作風,圍繞企業中心工作,主動參與到企業的文化建設、經營管理中,推進青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企業跨越發展的大潮中尋求發展空間,找準新的定位,不斷創新企業團青工作。
三、加強基層水電廠團青工作的對策
筆者以所在基層水電廠團青工作為例,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加強基層水電廠團青工作的對策。
1.堅定理想信念,夯實思想基礎
組織廣大團員青年開展黨史、革命史教育活動,創建學習型團組織。通過積極開展“我的中國夢·瀾滄江之夢”“七個一”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包括開展一次宣講交流活動、開展一批青春建功活動、開展一系列新媒體活動、開展一系列青年文化活動、開展一批青年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一次主題團日活動、組織一系列“青春追夢”主題活動等,凝聚正能量,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踐中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而發奮圖強、不懈奮斗。
2.加強團青建設,推進中心工作
(1)規范制度建設,強化基礎管理。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完善團青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電廠團青工作。并建立了每季度“青年之星”評比機制,“五四紅旗團支部”、“優秀團干”、“優秀共青團員”等評優機制及“推優入黨”、“推優上崗”工作機制,搭建青年員工建功舞臺,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同時,積極組織開展青年理論研究工作,實現青年員工思想問卷調查常態化,定期開展,牢牢把握青年員工思想動態,為電廠團青工作的扎實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2)加強素質提升,創建學習型團組織。圍繞電廠中心工作、團的重點工作及基礎團務,以“抓支部、抓落實、抓特色”為指導,制定詳細培訓計劃,采用內培外送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團干部及青年骨干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團干及青年骨干服務企業的能力。據統計,電廠團員青年年均外送培訓達到50次,內部培訓24次,總培訓人次達456人次,人均培訓小時數58小時/人/年。電廠團委每年組織開展“苗功杯”安全知識競賽、“安康杯”勞動競賽、“安全生產月”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并積極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邀請專家教授到工區開展“苗功文化論壇”系列講座;適時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健身操培訓、羽毛球培訓等,全方位提升員工綜合素質,促進青年成長成才。
(3)幫助青年建功立業,促進企業科學發展。電廠團委積極搭建平臺幫助和引導青年在本職崗位上,攻堅克難,建功立業。結合創先爭優及電站“創一流”工作,積極開展“青年先鋒號”、“青年突擊隊”、“青年無違章”、“青年文明崗”等“青”字號品牌活動,深入開展“創一流”青年先鋒行動。在機組接管過程中成立的青年突擊隊,充分發揮在“急、難、新、險、重”任務面前的先鋒作用,實現了8個月內安全無縫接管四臺機組。活動的開展及青年生力軍作用的發揮創造了電廠發展的良好業績,電廠自投運以來零誤操作、零安全事故,圓滿完成所有機組首次檢修任務等重要工作目標,連續兩年超額完成年度發電任務。
3.堅持科技創新,永葆青春活力
將“創新”作為推動進步和發展的不竭動力,使團組織永葆青春活力,帶動青年員工發揮生力軍作用。一是活動方式方法創新。電廠團委打破一貫的獨立協會制度及自上而下制,開設“電廠文化社”,將各協會統一管理,并實現由青年員工“自下而上”憑興趣自行組建成立協會備案,促進了各協會活動的開展。同時,編輯電廠電子雜志,展示青年員工的風采,還利用微博、微信、電站網站合理化建立平臺、員工論壇等媒介,牢牢把握青年員工思想動態。二是管理和技術創新。電廠青年員工通過自己的實踐,總結出了《水電基層單位“一二三”財務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六位一體”水電工程管理理念的探索與運用》等管理成果,還自主研發了臨時生產管理系統、內網短信發布平臺等。同時,積極開展QC管理,鼓勵青年在工作、生活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總結經驗,電廠青年QC小組多次在云南省電力行業QC小組活動成果發布會上獲獎。
4.發揚奉獻精神,構建和諧電廠
(1)營造氛圍,講文明樹新風。為促進和諧電站發展,組織開展“青年文明宿舍”、“青年文明崗”等評選活動,在電廠范圍內開展了“改作風、爭先鋒、創一流”主題活動,簽訂改進工作作風承諾書,并將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公布上墻,引導青年文明以嚴明的紀律、嚴謹的作風、文明的行為,拼搏向上,爭創一流。
(2)企地共建,承擔社會責任。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 青春行”志愿服務,先后組織開展了“傳承雷鋒精神,弘揚明義品格”、結對助學、無償獻血、植樹造林、送電影進學校,到老人院做義工,走上大街宣傳用水、用電常識等青年志愿者活動,還為學校送去學習、體育用品,打造出電廠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品牌。由電廠團員青年自行組建起來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利用僅有的業余時間,發揚奉獻精神,為地方小學六個年級分派課外輔導員,每月定時定點開展輔導授課,給孩子們送去知識。電廠團委在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服務社會、回報社會過程中,強化了青年員工的奉獻精神,提升了廣大團員青年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凝聚力,營造了內和外順的企地關系。
四、結束語
本文重點分析和研究了基層企業團組織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如何增強團組織凝聚力和服務能力、提高團青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對策,充分發揮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助力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袁玲.新形勢下加強團青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
[2]張桂蘭.新形勢下如何加強企業青工思想政治工作[J].華章,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