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熙超
【摘 要】江蘇開放大學的建設和發展需要來自省校和市校的努力,因此打破區域限制打造共建共享的開放大學教學團隊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分析現有江蘇開放大學教學模式存在的四點問題,包括生源、平臺和教師等方面。接著關于打造共建共享的開放大學教學團隊提出幾點思考。最后總結,開放大學的內涵和發展與教學團隊的建設息息相關。
【關鍵詞】區域限制;共建共享;教學模式;問題;思考
高等院校的發展不僅僅依靠硬件設施,還需要軟件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師資隊伍的建設。雖然全球范圍內開放大學已有三十余年的歷史,但在國內開放大學仍然屬于新生事物,如若得到社會的認可,首先必須打破地域限制,打造共建共享的開放大學教學團隊,提高教師隊伍的內涵和創新能力,各個部門聯手為教學提供優質服務。
江蘇開放大學從2013年秋季正式招生以來,一直使用江蘇開放大學學習平臺,現有教學團隊分為責任教師、導學教師、學務教師還有相關技術人員。責任教師主要職責在于給課程導師布置任務,監督管理網上教學工作和期末輔導復習;課程導師主要職責為在江蘇開放大學在線平臺上輔導學生,建班級QQ群,上傳教學輔導材料,批改學生作業并完成存檔工作,同時與責任教師和學務教師進行有效溝通。
1 現有教學團隊面臨的問題
江蘇開放大學的學員來自全省,責任教師、導學教師和學務教師也分處異地,如何圍繞教學進行有效溝通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一年多教學實踐,通過分析現有教學模式,打造共建共享的教學團隊主要面臨以下困難:
1.1 生源情況復雜,師生互動有待增強
江蘇開放大學在2014年4月2號到6月5日對學員所做的370調查問卷(以下簡稱調查問卷)顯示,62.43%的學員職業狀況為在職,37%的學員年齡在31歲以上。江蘇開放學生的招生區域為江蘇省全境范圍,包括蘇北地區的徐州、連云港、鹽城等地,蘇南地區包括蘇錫常等地;主要招生層次為專科和專升本,生源既有層次較高的全日制高中畢業生、全日制專科畢業生,也有基礎不太好的技校中專生和進修畢業生;因為形成性作業都在網絡完成,對計算機網絡的操作要求較高,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少部分學員對計算機網絡的操作不盡理想。課程導師對學生的情況不夠了解,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
1.2 平臺資源比較單一,功能有待完善
江蘇開放大學從創建開始所使用的學習平臺,隨著江蘇開放大學生源的增加容積量比較有限,尤其是在開課伊始,各個端口大量學員進入,學習平臺不夠穩定經常無法進入;教師端口即使可以進入,但卻無法進行工作,比如給學員發送信息、作業無法下載批改、學員名單無法顯示等。
平臺建設還有待完善,因平臺缺少師生聯系溝通軟件,課程導師只有另建班級QQ群,而學員是否會及時加群、是否愿加群則是不盡人意,課程導師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反過來,學員必須根據開設的課程加入不同的班級QQ群,根據課程科目數多則加到七八門,對學員來說也十分不便。調查問卷還顯示,17.3%的學員認為當遇到的平臺操作方面的問題時,沒有得到及時解答,72.97%的學員認為平臺的靈活性功能需要改進和完善。
平臺建設比較單一,教學資源尚不能做到集思廣益共同創建共同分享,名義上為教學團隊,實則為各個課程導師負責各自班級的輔導工作,教學資源則由省校的責任教師及其相關教師提供,尚不能做到打破省內地域的限制,課程教學資源由全體課程教學團隊共建共享。
1.3 教學團隊的溝通有待加強
由于學員分布全省,責任老師在給課程導師分配學員的時候,由于受到教師和學員數量的影響,按照區域劃分課程導師和學員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由于課程導師和學員分處兩地,在課程輔導的時候,需要由學務老師幫助與學員溝通,這就必須課程導師和學務老師首先進行溝通。而在全省范圍內,課程導師和學務老師的溝通也僅能依靠QQ群和電話聯系,受到地域的影響,彼此聯系也不是非常緊密。
1.4 省開大服務保障工作不夠到位
江蘇開放大學正式招生始于2013年秋季,面臨一系列困難,首先教學模式尚在探索中。還有除了江蘇開放大學的工作,責任教師還要兼顧全日制學生的教育工作和國家開放大學的教學工作,外加科研工作的壓力,教師的任務量比較大。在線學習平臺仍然屬于新生事物,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打不開網頁,平臺使用不穩定等諸多問題。遇到此類問題課程導師需要及時與江蘇開放大學責任教師和相關技術保障部門聯系,但因為地域和行政劃分的關系,解決問題相對來講比較滯后。
2 打造共建共享的開放大學教學團隊的幾點思考
開放大學的發展和成功最終依靠的還是敢于創新認真敬業的教學團隊,但共建共享的開放大學教學團隊的成長依靠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技術、人力、物力和精神方面的支持。因此,我們必須盡量克服目前存在的問題,多方面挖掘潛力,共同建設共同分享開放大學教學資源,打造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學團隊,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2.1 改進和完善學習平臺功能
鑒于江蘇開放大學的所有課程都需要在學習平臺上完成教學輔導和形成性考核等任務,必須加快平臺建設,增強平臺穩定性,完善平臺功能,建議增加類似QQ群或MSN聊天軟件,學習平臺實現自動加群、語音通話、與網絡互連等功能;建議簡化形成性考核的內容和形式,從成人學員學習的實際用途出發,學習平臺實現形成性考核即做即批,激勵學生盡早及時完成形成性考核作業;建議制作電子視頻,指導學員了解熟悉在線平臺,彌補學員計算機知識的不足,輔助課程導師解答學員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困惑。
2.2 豐富和完善網絡學習資源
目前在線平臺上課程的形成性考核形式主要分為作業和論壇兩種,不能滿足成人學員的需要,容易使人單調枯燥。建議充分利用網絡的作用,運用多種形式,也可以采取學習課程視頻、完成調查問卷、分享學習心得等多種新穎多變的形式,既可以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達到學習的目的。當然我們必須強調的是,形考內(下轉第65頁)(上接第54頁)容和形式的變化絕非依靠責任教師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課程團隊的全體成員和技術人員的積極參與。
2.3 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凝聚力
開放大學的建設離不開來自責任教師、課程導師、學務導師和技術等方面的人員參與和努力。因此,只有定期選派熟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骨干教師參加課程培訓、研討還有進修,才能切實提高課程導師的業務水平;只有加強責任教師、課程導師、學務導師和技術人員的交流和溝通,問題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解決,才能更好的為學員服務;既然開放大學的教學模式打破地域的界限,從長遠角度來看,在全省范圍內培養相對穩定的課程團隊也非常有必要,省校在對課程導師進行培訓的同時,對地方市校的課程導師也要適當地多給與一些進修學習的機會。江蘇開放大學打破地域的界限組建教學團隊,必須切實保障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積極性。
總之,開放大學的辦學方式有別于其他高校,全省開放大學的教學團隊集思廣益創建具有隱形廣闊校園的江蘇開放大學,這需要教學團隊的齊心合力建設共同享有的教學資源、完善學習平臺、改進目前不合理的教學模式。而這一過程注定不會像傳統高校那樣一帆風順,因此更需要來自省校與市校、教學與管理、硬件與軟件方面的支持。同時,開放大學這一新生事物也只有在不斷摸索中才能逐漸發展和成熟起來。
【參考文獻】
[1]陶水龍,李瑩,劉小星.虛擬團隊與遠程教學改革:“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運行機制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0(4).
[2]支希哲,羅向陽.從教師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學團隊建議[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4).
[3]趙鐵成,孫治國.國家開放大學教學團隊建設實踐探析[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1).
[4]劉慧.開放大學如何進行教學學術和科研建設[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4(4).
[5]孫福萬.開放大學教學團隊建設[J].中國遠程教育,2013(22).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