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
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 066000
摘要:文物是人類社會活動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通過征集、收藏文物,并對文物進行陳列、展示、承擔文物研究、宣傳、教育功能的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科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數量的多寡和質量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尺。做好文物管理尤為重要。然而在當前的文物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文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文物管理;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一、文物管理的重要性
文物是文化的最直接最具體的反應,發展文化事業當然離不開文物的研究。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各種文物可謂是數不勝數。國家一直都把文物的保護和管理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體現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文物保護事業的重視,因此,加強文物的管理工作很重要。
二、文物管理的現狀
1、存在大量文物損壞但無人維護的狀況
在損壞的文物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些文物建筑由于常年失修,而且經過風吹雨淋導致文物損壞現象十分嚴重,有些建筑甚至面臨著倒塌的危險,而且這也導致文物沒有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另外,很多地方由于過度的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在有文物建筑的地區進行商品房的建設,對一些文物建筑進行破壞,他們雖然宣稱將地址移到其他地方,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勢必會導致文物的損壞。除了建筑類的文物以外,其他類型的文物也都有損壞的情況發生,然而這些文物很多都沒有得到及時的維修。
2、博物館建設力度不夠
博物館是文物的“聚集地”,它對于文物的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在很多博物館建設力度不夠,問題還比較多。首先就表現為資費緊張。博物館的經費來源一般是來自政府的撥款,然而這一部分撥款僅僅只能滿足博物館職工工資的發放和日常的維護工作,導致博物館不能開展與文物保護相關的活動,也沒有資金去征集文物,從而導致觀眾稀少,又進一步導致博物館資金的短缺,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另外,由于資金的短缺,導致很多人才的流失,現有的人才又沒有積極性,博物館的整體水平也就不能得到提高。
3、文物保管過程存在安全風險
文物在征集、接收、陳列、展覽、庫房保管等各個環節都存在風險。風險主要存在于征集過程中文物的來源是否合法性、歷史真實性、研究價值等方面的風險因素;館藏文物易受到蟲、鼠、霉菌等患害,使得一些館藏文物受損風險;陳列、展覽過程中受到安全性風險等。
4、缺乏法律保護
為了加強文物管理工作,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方針。然而,在具體的執行過程當中,很多地方政府和相關的保護機構沒有認識到這些法規和政策的重要性,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去按法律辦事,甚至有些部門違背法律規定去擅自做決定,導致文物被破壞。還有部分部門為了發展經濟而私自對一些文物聚集的地區進行建筑施工,導致文物遭到破壞。
5、文物管理人員素質低下
文物保管人員大多數是非專業性的工作人員,其主要職責是防止文物盜失,對文物的科學管理和保養、保護的職責往往被邊緣化,造成文物品相變低甚至損壞。尚未建立科學和長效的文物管理人員培訓,缺乏定期和良好的培訓機制,不利于文物管理人員主動提升管理素質和增強管理積極性。
三、加強文物管理的措施
1、加強博物館建設力度
加大對于博物館建設的投入,確保博物館有足夠的資金去征集更多的文物,培養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從而提高博物館的水平,發揮博物館的作用。另外,從整體上看,國家要搞好對全國博物館行業的宏觀調控和分類指導。在國有博物館中,通過嚴格評估,確定重點,著力扶持代表國家水平和形象的重點博物館,辦好一批能夠在某領域、某行業起到重要示范和龍頭作用的骨干型博物館,以及能夠填補空白、符合時代需求、具有鮮明特色的各類專題博物館。這樣才能提高博物館的整體水平,從而帶動文物保護等相關事業的發展。
2、加強文物的維護工作
文物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風吹日曬之后保存下來的物品,特別是建筑類型的文物,其破損程度相當的高。這也就需要地方政府和相關的機關加強文物的維修和管理,并且定期的對文物進行檢測,防止一些毀滅性的情況發生,導致文物的徹底損毀。另外,還要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制定相關的管理體制,科學的管理文物。
3、加強文物法律制度的建立
完善法規體系,建立完備的文物法規體系,是適應文物事業內、外部環境發展變化的需要,逐步建立既體現我國獨特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又與國外較為成熟的文物保護機制和文物法規體制相銜接的需要。所以,通過完善的法律去對與文物保護相關的責任和利益進行規定,有利于加強文化的保護。
4、降低文物保管的風險
文物事業單位的文物管理部門應當嚴格堅持和執行有關財經法規和本單位的文物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實物登記賬,對各項館藏文物從征集、入庫、展覽進行全程管理;加強館藏文物的日常監管,定期不定期進行清查盤點,防止國有館藏文物流失。為防止文物的自然損壞,對館藏文物應該根據其性質定期進行保養。為保障文物保養的及時到位,文物收藏單位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根據文物的不同性質,規定保養的方法、措施、時限和責任人員等。
5、提升文物管理人員素質
做好文物管理要一支專業的高素質管理隊伍。首先要對文物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加強管理人員業務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訓,通過理論學習掌握文物的特性,準確的掌握制度內容、崗位職責和管理要求,以使其能夠正確操作,提升業務理論水平;還要對文物管理人員和安防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做到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廉潔自律。其次是加強與各兄弟館進行交流,學習其他館先進的管理經驗,取其精華,為館所用。最后就是要求文物管理人員要有很強的使命感及責任心。通過對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更好的管理好文物。
結語
文物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體現。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各種文物更是數不勝數。然而,很多文物都遭到了損壞,文物保護工作還不夠到位。這也就需要我們制定科學的方法和措施去加強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爭取讓更多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來。做好文物管理,離不開科學的管理。首先應該完善管理環境,為單位的發展營造和諧的發展環境,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次,文物單位也應該逐步完善治理環境,吸引高素質的管理人員,保證文物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文物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龐肖霞.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利用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2)
[2]李曉東著.中圖文物學概論[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3]常欣.關于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幾點思考,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
[4]朱明敏.關于文物“四有”工作的幾點思考——存在問題、改進建議與發展趨勢[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