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摘要】肖邦的創作不僅對波蘭19世紀的音樂有著深遠影響,而且對歐洲的浪漫派音樂和各個民族樂派的發展都有影響?,斪婵ㄊ切ぐ顒撟髦凶罡挥忻褡鍤赓|的作品。文章以a小調瑪祖卡舞曲為例,通過對該作品創作特征的具體分析,進一步探究肖邦作品中的民族主義精神,加深演奏者對肖邦瑪祖卡舞曲的準確理解與把握。
【關鍵詞】肖邦;瑪祖卡;創作特征;民族主義
一.肖邦的藝術成就以及對瑪祖卡舞曲的發展
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49),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最具有獨創性的藝術家之一,波蘭最偉大的民族作曲家和愛國主義音樂家,也是最卓越的鋼琴演奏家。肖邦的創作不僅對波蘭19世紀的音樂有著深遠影響,而且對歐洲的浪漫派音樂和各個民族樂派的發展都有影響。肖邦用他具有進步內容和富于獨創性的作品大大豐富了浪漫派音樂,從而使波蘭的民族音樂文化得到了發展,對整個歐洲音樂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瑪祖卡是肖邦創作中最富有民族氣質的作品。58首瑪祖卡展現出這位波蘭藝術家豐富的內心世界。這種體裁來自于民間,充滿著濃厚的波蘭鄉土氣息,情感的變化異常迅速而且豐富多樣,時而是憂郁、陰沉,時而是光明和歡樂,時而悲哀、沉思,瞬息間又被充滿生命活力的激情所代替。它的本源是以下三種三拍子的民間舞曲,即:快速、力度較強、重音位置多變而不規律的瑪祖卡;平穩緩慢、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庫亞維亞克;飛快輕盈、重音多在兩小節上的末拍上的奧貝列克。這三種舞曲的特點往往混合在一起構成肖邦的瑪祖卡,結構上多是對稱性樂句構成的三段形式,鋼琴織體簡單樸素。
二.肖邦《a小調瑪祖卡舞曲Op17 NO.4》的創作特征
瑪祖卡舞曲在肖邦的創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8首瑪祖卡展現出這位藝術家豐富的內心世界?!禷小調瑪祖卡舞曲Op17NO.4》這首作品是肖邦曾經獻給麗娜胡勒帕夫人的一首作品,他采用了肖邦少年時期在鄉村親耳聽到的猶太人音樂的旋律與和聲,非常富有民族特色,是一首風俗性很強的瑪祖卡舞曲,所以這首作品又被稱為《小猶太》。
(一)曲式結構
作品是一首風俗性很強的作品,樂曲采用三段式,即A-B-A的曲式結構,a小調,速度輕快活躍,典型的3/4拍節奏,跳躍性的前奏之后拉開的主題的序幕;樂曲到B段時轉成了A大調,風格柔和、陰郁;第三段主題再現。
(二)旋律特征
裝飾音是肖邦在創作當中所喜愛的旋律風格的重要特征,并且在創作中大量運用。樂曲在復雜的技巧里面巧妙地把音樂與民族風格因素融合在一起,構成了獨具一格的旋律特征,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中滲透著波蘭民族民間音樂的因素,塑造了完美的音樂形象(見譜例1)。
另外,肖邦十分擅長在鋼琴上表現歌唱性的旋律,甚至因此被公認為是音樂文化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旋律是最主要、最有力的,也是最能體現他個人風格的表現手段。因此,在這首瑪祖卡舞曲中這種民族性也是表現得很明顯的,他更多地保留了瑪祖卡民間舞曲的特點,使其旋律流暢、連貫,還在樂譜中特地標注了Legao的符號,來加強歌唱性的效果。
(三)節奏特征
樂曲中體現出了庫亞維亞克舞曲的節奏特點,庫亞維亞克舞曲在節奏重音的分布上有著嚴格地遵守反復的原則,也常常使用三連音或者裝飾音,節奏平穩、緩慢,強拍常常都不在第一拍上,營造出一種憂郁、沉重,略帶哀愁的情緒(見譜例2)。
(四)和聲特征
肖邦在瑪祖卡舞曲的和聲寫作上的手段很豐富,而且多樣,經常使用富有色彩的和聲來表現民俗風情。樂曲中大膽的轉調,和聲的變換,充滿著鮮明的民間特色,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還通過有特色的和聲來模仿民間樂器“都迪”的音響。除了用充滿色彩的和聲模仿樂器外,還使用了原始的瑪祖卡舞曲中常用的匈牙利風格的增二度和三度跳進,而且增用了增四度和大七度及半音階和聲,使作品除了保持本身原有的特色外,還加入了獨創的內容,異國的情調。在轉入A大調之前,用連續下行的半音音階和聲、增四度音響,以奇妙的回旋及大跳將樂曲情緒帶入低谷,從而展現出一種凄涼殘酷的現實。
三.肖邦《a小調瑪祖卡舞曲Op17 NO.4》中的民族主義精神
肖邦作品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情感豐富。他把最簡單和最復雜的情感融合起來,用最原始和最現代的技巧相結合的方式表達出來,形成自己的風格。肖邦是典型的浪漫主義音樂語言的締造者之一,他的自由的速度、如歌的旋律、朦朧的踏板及色彩豐富的和聲語言給浪漫主義本身提供了主要的成分。他充分汲取一生最愛的民族民間音樂素材,也在極力呼喚著祖國波蘭,呼喚著人民的愛國情緒。
(一)浪漫主義時期肖邦民族主義音樂形成的歷史環境
浪漫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它的主觀性,在文藝創作上,以表現主觀的個人感情和幻想為主要特點。浪漫主義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社會階級當中,都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和社會傾向性。18世紀末的波蘭,處在深刻的民族危機當中,長期的封建統治、落后的經濟和荒淫的貴族生活,使這個曾經強盛的國家成了外國干涉和瓜分的對象。19世紀20年代,隨著波蘭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人民要求個性解放、爭取民主和自由的意識的增長,浪漫主義思潮開始在波蘭形成。1830年,肖邦離開了祖國。次年九月肖邦在從維也納赴巴黎的路上,聽到了起義失敗和華沙淪陷的消息,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擊,感覺到極大的悲痛。民族的悲劇在他心里激起了劇烈的動蕩,在抑制不住的情感沖動寫下了他充滿情感的作品。
肖邦的音樂,作為時代和生活反映,都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多方面內容,尤其是對祖國的熱愛、民族遭到危難后的亡國之痛以及在異國對故鄉的思念,都像一根繩索,貫穿于他一生的創作當中。
(二)肖邦瑪祖卡舞曲中的民族主義精神
肖邦的創作中采用的一種民族音樂體裁就是瑪祖卡舞曲。對波蘭鄉村美的感受,對波蘭人民質樸的感受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所喚起的種種觸動,都把它們表現在他最珍愛的這種音樂體裁當中。他一生創作的58首瑪祖卡舞曲是他創作園圃中的奇葩,散發著濃郁動人的民族藝術芬芳。
肖邦在樂曲中表達的內心感情,如同彌留之際的訴說——他的心永遠是屬于波蘭的。他在音樂中對自然景物和民間風俗的描繪,經常與追懷故國和思念親人的情感內容融合在一起,在這方面,就體現了肖邦是一個真正的波蘭民族藝術家。
肖邦在創作中始終努力地、自覺地把波蘭民間音樂的特點融合在浪漫主義音樂風格中,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說著自己的音樂語言。波蘭的現實在肖邦的思想中培育和煥發出來了民族意識,他把波蘭民族民間音樂體裁作為他音樂表達的重要方式,在其中傾注了他的民族感情和愛國意識。
四.結論
肖邦的音樂創作為浪漫主義音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鋼琴作品所涉及的題材、體裁極廣。他的瑪祖卡舞曲從演奏技巧上來看大多不太難,但是難以表達的并不是樂譜本身,而是貫穿在曲中的民族風格。肖邦借用了波蘭固有的鄉土舞曲的形式,以他獨特的創意發展成為新穎的形態及內容,使瑪祖卡舞曲成為有史以來沒有過的偉大藝術。
肖邦的作品在內容上表現出了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思想,在形式上則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音樂語言中透露著民族的特征,他用音樂訴說著祖國的苦難,吶喊出一個民族的憤怒和反抗的聲音,在本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建立和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瑪祖卡舞曲是肖邦創作風格的精髓所在,他作為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代表人物,是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思想代表之一,其作品被舒曼譽為“藏在花叢中的大炮”。他把他的命運與祖國人民結合在一起,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民族解放精神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鋼琴藝術中的精華,也是值得我們去深入學習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