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穎
【摘要】《逆光飛翔》中的主人公看不到,他用聽覺來感受音樂和聲音,使得這部電影的主觀音樂十分豐富。通過對這部電影的-音樂的賞析,來談論下音樂在其中的紐帶作用及若干美學功能。
【關鍵詞】音樂;豐富性;重要性
《逆光飛翔》開始,有敲玻璃杯的聲音,水聲、手滑過墻壁的聲音,這些聲音具有某些象征性,即主人公是一名盲人,他需要聽覺來感知這個世界,猶如他用敏銳的聽力在想象那些聲音來自什么。接著便是鋼琴曲,電影畫面是他小時候參加鋼琴比賽的情景。鋼琴聲十分清新、單純,讓人聽到主人公內心澄明的世界。而整個電影都是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為線索的,因為他看不見,然而他卻會彈出優美的鋼琴曲。所以,電影在鋼琴及音響中始終貫穿。
然而,音樂是按一種在時間中經過組織的節奏連續展現的。強使音樂刻板地追隨許多既不連續的、又不服從一種特定節奏,而只是聽從各種生理與心理反應的事件或動作,那就毀了音樂,因此,很明顯,音樂不必刻板地“伴隨”畫面,它應當根據對它的作用的完整理解,去努力全面“闡明”某些戲劇情景的心理與真正涉及存在的內容。Ⅲ
影片中,裕翔離開家去外地上學,除去摩托聲,汽車聲之外,混入了鋼琴聲。當他報到后,意識到自己將面臨的困難,觀眾能聽到一段表示內心糾結的弦樂。音樂顯然滯后主人公的內心畫面而適時出現。
影片的畫面——是許多片段的連續,聲帶在某種程度上卻同時為簡單感覺和美學感受建立一種連貫性。事實上,不論從其特性和必然性看,聲帶的片斷陛都比面面少得多,尤其在這部影片中。聲帶在一般情況下是較能脫離視覺蒙太奇的,在表現有聲的環境時,它也更符合“現實主義”要求。當然,音樂作為既是具體的又是戲劇方面的音響連貫性的組成元素,那是最主要的。就像電影本身是跟著主人公的內心感覺游走,那么主觀音樂也不例外。
《逆光飛翔》中,女主人公是一個T作之余仍有跳舞夢想的女生,在一次送便當時,練舞廳響起的明朗活潑的電子樂時,她的跳舞夢便一點點蘇醒起來。裕翔無意中聽到女主人公送外賣的聲音,便喜歡上她的聲音。裕翔靠聲音感知女孩。在黑暗的禮堂中,由裕翔用鋼琴伴奏,有女聲和流行音樂,間以小提琴。在這樣的音樂中,他們述說了夢想,女孩教了裕翔跳舞,隨后,女孩在女生獨唱和鋼琴聲中獨自起舞,這些音樂,印合了身為視障者的裕翔以想象空間。或者說那些畫面感和主觀音樂的琴聲也是裕翔內心世界的承載。
電影中對話不多,對話的語義表意系統與面面的音響表意系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畫面使用了音響的形式來敘事、表意和審美;而對話的“話語”有自身固有的含義。
只是音響也可以用來有力地加強某段時間或某場戲的戲劇作用和深度,使前者具有一種只有主觀音樂才能產生的抒情內容。在《逆光飛翔》中,裕翔小時候演出獲得一等獎時,有一個小朋友的聲音說,因為他是盲人,才照顧給他獎的。小裕翔聽到后,回了下頭。這個面面中的音樂并沒有改變。音樂與畫面的對立,為后面裕翔以后再也不參加比賽留下較強的鋪墊。而電影中,不時有這樣的音面矛盾來表現其內心活動。
無論有多少層聲音或對聲音最小化,聲音對于觀眾感知和接受影片都是非常重要的。聲音讓觀眾遠離攝影棚,將觀眾帶進角色的世界。聲音是電影音面完整的一部分。每一個音效和對白片段都應該強化其目的。
影片中,裕翔的社團演出,有鋼琴、口技、電吉他。女孩參加比賽時,是鋼琴與小提琴。總體而言,其主觀音樂也是十分豐富的,主觀音樂充補了視障者的想象,而客觀音樂彌補了觀眾對男女主角無聲交流的枯燥和沉默。
影片中,女孩去了裕翔的家鄉,在海浪聲中,有鋼琴的聲音,鋼琴帶著幽思,穿插在他們純真的對話里。以至于從音樂中,我們能聽到裕翔對女孩樣子的想象。主客觀音樂伴隨著他們回學校的火車上,他們都閉著眼,音樂中帶有夢幻。主觀音樂作為心理對稱介入,給觀眾提供一種元素去幫助他們理解影片段落所具有的那種與人有關的音調。很明顯,這種對音樂的作用的理解是最普遍的。
整個影片中,音樂,尤其是主觀音樂是十分重要的,它為觀眾打開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透過音樂的紐帶連接,觀眾或看到,或想象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及他非同尋常的感官世界。而這些音樂,又是看不見這個世界的主人公,作為感受周身世界的載體。音樂即可以自己主觀感覺,又為主人公通向了非主觀的客觀世界。同時,也起到了“眼睛”的作用,讓觀眾看到和理解了主人公內心的角落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