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慧
【摘要】鋼琴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在了解少兒演奏心理及能力的基礎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通過準確、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鋼琴彈奏能力及水平,做到“以評促學、以評提趣”,才能進一步提升少兒學習鋼琴的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少兒鋼琴;學習興趣;教學評價
評價主要是針對某種具體的行為或活動的結果而做出的判斷,這種判斷往往有著巨大的導向作用、鑒定作用、激勵作用、改進作用。鋼琴學習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實踐過程,根據賞識教育的原則,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以正面的、積極的、褒揚式的評價為主,在進行批評式的評價時,要特別注意批評的藝術。所以教師在評價少兒鋼琴彈奏時,不僅要講究正確的方法,而且還應結合少兒的心理及能力等方面的特點,選用合適的語言進行評價,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高。本文將結合筆者近年來在鋼琴教學中的體會,從鋼琴教師評價學生演奏的內容及方法進行分析論述,希望能給廣大從事鋼琴教學的教師們提供一些參考。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少兒的演奏心理、演奏能力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正確的引導、客觀的評價。
一.正確引導.客觀評價
音樂作品是作曲家從自身感情出發,用音樂手段創作出表達某種特定情感的藝術,表演者用他們的技巧和感受,把各種符號變成音響,聽眾隨之歡快、悲哀,創作、表演、聆聽三者無不由心理出發而又作用于人們的心理。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如有的少兒平時彈奏得很好,但是一到上課或是上臺表演,就會緊張失常,甚至“拋錨”,出現中斷、錯音、音樂表現力差等問題,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理素質”問題對鋼琴演奏的影響,這種現象也說明了在鋼琴演奏中,除了掌握嫻熟的技巧以外,還要有一種自我心理控制能力與表現能力,對于這樣的少兒,教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在了解少兒的演奏心理及演奏能力的基礎上,應該做到不要隨意打斷他們的彈奏,而且在他們彈奏之后應當以鼓勵、表揚的評價為主,之后在分析講解中,通過師生間交流音樂內在的情感表達,提高少兒對音樂的理解,提出合理的練習方法,讓他們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始終對自己的彈奏充滿信心,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少兒在演奏中出現心理緊張問題,提高他們演奏中的準確性與完整性,使他們在充滿自信的學習中熱愛鋼琴演奏。
二.全面分析.準確評價
少兒在學習鋼琴演奏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是多方面的,如在學會識讀樂譜的同時,還要掌握相應的彈奏技巧。在鋼琴教學中,少兒們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有的少兒在鋼琴學習中常出現讀譜不準確、有的少兒在演奏中技術掌握得不好、有的少兒對音樂的理解不到位、有的少兒音樂表現能力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少兒心理、生理的成長發育過程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隨著少兒們學琴之路的延伸,只要教師能夠在平時授課中全面、細致地分析學生的問題所在,并給予準確的評價、及時地糾正演奏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有助于少兒在練習中減少錯誤,提高興趣。
(一)識讀樂譜
少兒們在鋼琴演奏學習中,常會因粗心、不用心將樂譜上的音符彈錯,如音高、節奏、指法、奏法、速度、力度等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作為教師,在授課中首先應準確指出學生的錯誤,然后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糾正錯誤,對于演奏中常出現這些錯誤的學生,教師在評價時就應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提醒學生加強識讀樂譜準確性,讓學生認識到在鋼琴演奏學習中識讀樂譜的重要性,做一個嚴謹、細致的音樂學習者,這樣才能最終彈好鋼琴。
(二)演奏技能
少兒在鋼琴學習中,對鋼琴演奏技能的掌握也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鋼琴演奏中,演奏技能包括彈奏中對樂曲情感的把握、力度、速度變化的控制、手指的靈活程度、連奏、斷奏等方面的準確表現能力等。有些少兒在鋼琴演奏學習中時常出現這樣一些問題,如手指靈活性差、力度、速度變化控制能力差,肢體協調性差造成連奏、斷奏等雙手對位能力差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將直接影響少兒們鋼琴演奏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在鋼琴教學中,遇到這類學生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切忌使用負面的、批評式的評價,如: “你怎么這么笨,別人都能做到,你怎么做不到!”因為學習任何新的知識都需要一個從不會到會、從生到熟的過程,需要時間,有人快些,有人慢些,作為教師一定要耐心地幫助他們縮短這個過程,不能急躁,老師的任務不僅是教學生彈琴,而且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教育他們踏踏實實地作學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練習方法和獨立學習的能力,鍛煉他們的毅力。所以教鋼琴并非單純地傳授知識,它包含著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心理戰術,即所謂的“教書育人”。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在評價他們的演奏時,應對他們彈奏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給予耐心的指導,注意不要使用傷害少兒的自尊心的話語,這樣才能有利于少兒今后的彈奏中改正錯誤,提高彈奏質量,提升學琴興趣。
(三)音樂表現
在鋼琴教學中,加強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應該說是鋼琴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尤其對初學鋼琴的少年兒童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關系到他們是否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體驗音樂的習慣,影響著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體驗音樂的深度,甚至影響到他們今后的音樂發展生涯。大家都知道,學習鋼琴并不是只把音符的高低和長短表現出來就行了,重要的是要表現音樂更深層次的內涵和音樂的情感。它需要演奏者全面的技能加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表現。但是在鋼琴演奏中準確表現音樂,需要掌握的知識是很多的,如學生在演奏作品時,不僅要對作品表現的情感、內容、意境、作曲家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等有所了解,而且還要掌握正確的觸鍵方法、音色處理方法,解決技術難點問題,而少兒在鋼琴學習階段,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都是有限的,當學生在彈奏中出現不能準確把握作品音樂風格、音樂表現力較差這些情況時,作為鋼琴教師,在授課中應站在他們對音樂理解能力的角度,更加深入、細致地對作品的內涵進行分析、講解、示范,多用鼓勵的方式進行評價,使他們從視覺、聽覺的直觀感受中不斷提高表現音樂的能力和水平,從而促進他們鋼琴演奏技能的提升。
由此可見,在鋼琴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教師除了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之外,還要在教學中以表揚為主,學會表揚學生,強化學習熱情,努力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并把優點說出來,這種評價,不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一定要讓學生知道教師是在對他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這種評價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要發自內心,要公平公正。有時候一個眼神、一絲笑容、一點頭、一擺手,都會產生肯定評價的效果。對于教師而言,任何時侯只要有與學生發生交流的機會,都應看成是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機會。因此,要發自內心的關心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贊賞孩子身上微小的優點和進步。表揚一個孩子,不僅對于被表揚者是一種激勵,別的孩子也會從中獲取有效、正確的信息和鼓勵。讓學生從老師的真誠中感受到老師們給予他們的信任與期待,并促進其認同和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三.準確表達.用語藝術
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自古以來,“傳道、授業、解惑”都離不開語言表達。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鋼琴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教師不但要用精湛的演奏技術來征服學生,還需要用獨特的教學語言來吸引學生。鋼琴教學語言作為一種專業的教學語言,有其特殊性。鋼琴教學的語言技巧正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構建一座演奏技術和演奏情感的橋梁,彌補單純技術的缺陷,實現最佳的音樂表現。在鋼琴教學中,當學生演奏出現緊張、中斷時,教師應在觀察學生演奏后,結合學生彈奏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對學生的彈奏進行評價,如:“你剛才的彈奏比上次來上課時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因為你對樂曲的熟練程度還不夠,你彈奏中速度不夠統一,思維不連貫造成了你彈奏中出現心理緊張,因而出現了中斷,老師也知道你想表現得更好,但是鋼琴彈奏是不能急于求成的,有句話叫欲速則不達,讓我們一起多一些耐心,下面就請你用稍慢一些的速度再彈一次,注意速度要平穩、連接要緊湊,相信你會彈得更好一些。”在這樣的評價中,教師首先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其次再指出學生彈奏的問題,并提出了合理的彈奏方法,這種鼓勵性的評價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彈奏中做到心理放松,而且有助于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學生的彈奏熱情。在同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師不顧及學生的演奏心理及能力,使用這樣的評價,如: “你這個榆木腦袋,笨得像豬。”“連譜子都看不清楚,還彈什么鋼琴。”“你彈得一塌糊涂。”試想一下,如果學生在彈奏之后得到老師這樣的評價,他們又怎么會有心情進行再次彈奏呢,至于改錯,更加完美地去表現音樂就無從談起了,而且學生在上課中與老師的關系也會隨之越來越緊張,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減弱。所以,教師掌握準確的語言表達技巧,講究用語的藝術性對培養和提高少兒鋼琴學習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語言是教學的重要工具,是傳播知識和影響學生的主要手段,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它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為使自己的課堂語言充滿活力,教師要善于掌握教學語言藝術,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加完美、更加富有藝術感染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應該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及藝術性。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在了解少兒演奏心理及能力的基礎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通過準確、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鋼琴彈奏能力及水平,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并自覺主動地學習,把授課的過程變成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與掌握技能的過程,做到“以評促學、以評提趣”,從而進一步提升少兒學習鋼琴的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