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勇
【摘要】云南德宏地處云南西部邊疆地區,傣族、景頗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五個少數民族世居于此。各民族都有著豐富的傳統民族民間非物質音樂文化,一直以來這些非物質文化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傳承。因而,各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對于本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與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試圖就當前保護德宏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進行論述,以便引起當地人民和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
【關鍵詞】保護;德宏少數民族;音樂傳承人;重要性;緊迫性
在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因為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屬于非物質的,必須以人為載體進行傳承,而這些傳承人又掌握著祖先創造的精湛技藝和文化傳統,既是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活的寶庫,又是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薪火相傳的實施者。正因為有這些傳承人的存在,才保證了積累千百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得以以鮮活的面目展示在世人面前,否則它們只能被束之高閣,寫進歷史、放入博物館做祭奠。因而,要保護好德宏地區各民族珍貴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化遺產,首先要保護好傳承人。而要搶救和保護好德宏各民族民間音樂,首先就是去尋找、搶救和認定傳承人,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加強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老齡化現象嚴重,急需政府相關部門對傳承人進行建檔保護。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是世代相傳的文化現象,它得以延續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一代代人傳承下去,如果擁有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和技藝的藝人日漸減少,那么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就會面臨斷絕的境地。德宏地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已經進入了老齡化時期和衰亡高峰期。當地很多重要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已年邁體弱,有的身懷絕技但未能傳承給后人就已離開人世。如:隨著各少數民族祭師和神職人員的減少和消失,各民族大量的原始宗教音樂和祭祀音樂逐漸減少或者消失。目前能唱景頗族創世之歌《目腦載瓦》、阿昌族史詩《遮帕麻與遮米麻》的人幾乎絕跡。能唱本民族傳統山歌、情歌、風俗歌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一代幾乎都不會唱,能唱民歌的都是一些老年人,隨著老一代的去世,大量珍貴的傳統民歌都將消失和滅絕。因而,通過保護和培養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來保護和傳承德宏地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已是刻不容緩。
第二,保護和培養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既可以保護德宏地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又可以促進當地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宣傳。對于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記憶與保護來說,既要保護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本身,還要保護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這兩方面必須同等重視,傳承人保護是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很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護和培養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才能真正使德宏地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具有完整性。同時,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都是當地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們具有高超的文化修養和高超的演唱、演奏技能,因而他們普遍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他們以美的方式傳承當地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這是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最好的宣傳方式。通過民族民間音樂和傳統戲劇傳承人的聲像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宣傳,可以讓民眾親耳聽到這些寶貴的聲音,可以補充單調枯燥的文字敘述,增強了他們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形象性的認識。正是由于這些德高望重的傳承人,才能夠帶動一大批群眾熱愛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
第三,保護和培養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有利于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作為一個特殊社會群體,還是傳承一個民族傳統道德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當我們欣賞和傾聽一出出戲曲、民歌、民間樂曲的時候,所能感受到的絕不是一種簡單的藝術形式或審美方式,透過這些藝術形式與審美方式,我們同時也能感受到磅礴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審美和這個民族所倡導的傳統道德文化。而這一切,正是通過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來實現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由此也獲得了民族精神與傳統道德忠誠捍衛者的身份。總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以他們非凡的智慧創造和承載著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相關類別的文化傳統和精湛的技藝,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通過他們的傳承才能得以世代相傳、永不斷流,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培養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急迫性與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