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從云
摘要:為加強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以及加大城市旅游業的發展,在城市園林綠化設計過程中,必須按照城市的規劃要求實施,提高人們對園林綠化作用的意識,加快園林垂直綠化的發展速度,在園林中要增加喬木和灌木的種植面積,并建立城郊森林。提出城市綠化應園地制宜,以栽樹為主,喬灌草結合,注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效益最大化,發展生態園林,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本文就是通過對園林綠化設計的生態效益進行初步的探討,從而對城市環境起到改善的作用。
關鍵詞:園林;綠化設計;生態效益;探討
我國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各級地市都在向大城市框架看齊,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采取各類措施。城市園林是城市中間的一個純自然場所,能有效調節城市的生態并改善城市的環境。由于城市綠地的面積有限,如果單純追求城市綠化的景觀效益而對其生態效益未加重視,就會失去改善生態效益的目的。在園林綠化設計過程中要充分思考如何建設才能發揮出最佳的生態、社會以及經濟效益,必須以生態效益為主導,其次才是社會和經濟效益。在園林綠化的建設理念中要強調回歸自然的重要性,保證生物的豐富性,從而達到優化生態環境的目標。園林又是城市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生態角度講,園林設計應盡量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把城市的生態負效應盡量得以補償。園林設計中生態原則應用的最終目的為:與良好的生態過程協調,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而產出達到最大。生態效益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
一、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
城市綠地系統是指在城市區域或規劃區域之內由各種類型的綠地組成的系統,是城市公園、道路綠化、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附屬綠地、小區環境綠地、防護林以及風景名勝綠地等構成的穩定綠色城市環境體系。一般城市綠地系統具有改善城市生態、美化城市環境、滿足城市居民休閑要求以及組織城市景觀等作用,而且應該具備系統性、連續性、動態穩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應遵循以下原則:(1)從全局出發統籌規劃農業、林業、水源、環保和游憩綠地的布局;(2)少占農田的原則,在保證植物自然生長的條件下,將城市建筑之間的瑣碎地形和非農地充分利用起來規劃成綠地,從而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3)將城市的綠地板塊加以合理的利用,形成有效的綠色空間網絡結構;(4)將城市景觀規劃與植物多樣性充分結合起來,使景觀不僅美觀而且具有人文特色。
二、園林綠化設計的生態效益
(一)提高城市園林工程的綠化效益
城市綠化不僅表現在綠地面積的增長,而且要對城市環境有美化的效果,使城市具有賞心悅目的美感。園林綠化不只是城市園林綠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城市環境設計的重中之重。園林是居民生活環境的重要要素,是他們絕不可少的戶外生活空間,不僅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而且提供給他們豐富的活動空間。一個空間可以開辟不同的使用方式,每一類型的人群對綠地都有特定的使用方式,在不同的季節、一天內的不同時段人們對同一綠地有著不同的使用方式。在園林設計中強調一個空間多種用途,可提高園林空間的利用率和適應性,充分服務于人。因此,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園林綠化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園林工程的綠化效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對氣候條件及空氣質量加以改善。園林綠化可以加強城市環境生態環境的改善,并具有降溫增濕、凈化空氣以及殺菌的作用。
(2)綠化建設可以促進舊城的改造。建設市中心大型綠地,可以改善居民以前擁擠的生活環境,將改造舊城理念與建設綠地改善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對于市民和政府都是有利無弊的好事。
(二)提高城市的綠化效益
(1)垂直綠化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空間和土地,在較短時間內就形成較好的綠化效果,不僅美化環境,而且對人民居住環境質量加以改善。對墻面進行綠化不僅可以加強墻體結構的安全保障,而且能有效控制室內的溫度、濕度并保證空氣質量。
(2)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對外開放的速度加快,草坪建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并逐漸出現以草代樹的趨勢,這是有悖于生態規律的。同喬木和灌木相比,草坪不僅厚度小、綠化量較少,而且生態功能較弱、種植和保養的成本較高,不利于生物豐富性保護,“以草代樹”的建設方法,會使生物多樣性減少。但是在茂密的森林中其生態功能就較強。在城市綠地規劃時,除非廣場等必要的地方,其他空間應該加大種植喬木和灌木,這樣可以對植物的空間結構加以改善,而且能提高立體空間的綠化效益。
(3)目前,園林綠化的發展已經使人們認識到獨立封閉的城區綠化不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只有突破城區界限,實現城郊綠化一體化發展,才能實現綠量的大規模組合,并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4)城市園林規劃。首先,城市園林必須要整體布局、統籌安排并實行分批建設。在規劃遠期綠地時,要結合城市未來的發展,不僅要估算出將來的綠地和已建面積的比例,而且要綜合考慮人口和綠地的增長率,并預留必要的空間作為未來的公園、道路、縣域范圍建設,將大地綠化進行分批實施,最終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園林綠化體系。其次,規劃園林綠化必須引進相應的人才。只有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高級園林技術的人才,才能做好城市園林的規劃設計,并實現城市綠化布局的合理性。園林部門加強綠化技術的引進,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綠化覆蓋面積。最后,城市園林綠化離不開法律的支持,建設城市綠化是一項政策性較強的公益事業,只有強大的政府行為支持才能正常運作,因此,在中小城市應該建立綠化執法隊伍來保證綠化的成果。
三、提高園林綠化設計生態效益的措施
(一)提高人們對園林綠化的重視
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許多城市開始向大城市的框架模式學習,改善本地的生態環境。而園林綠化作為建設生態環境的重要構成部分,能夠極大程度改善環境。因此,當地政府應該加強對園林綠化建設的宣傳,讓當地居民更加重視園林綠化建設,并積極配合園林綠化建設工作。另外,在設計園林綠化時應該將當地人文特色融入其中,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要。
(二)加強園林的垂直綠化發展
加強園林的垂直綠化可以使城市的土地和空間充分利用,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為保證我國園林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應該注重關鍵性技術的引進,例如應用比較廣泛且急需的垂直園林綠化。設計小區的園林綠化時不僅要設立草地和花壇,而且要追求更高的標準和質量。合理運用植物園林,將園林景觀同人們日常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實現園林綠化的垂直發展,同時擴大綠化效益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
(三)實現園林綠化發展的多樣性
在園林綠化設計中應該加大喬木和灌木等綠化植物的利用,建造更多混合植物的復合園林,追求立體空間的綠化量擴大及生態效益的提高。另外,在設計園林綠化時要突破獨立封閉的城區環境,實現園林綠化向大環境方向的發展。要提高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就必須實現園林綠化的城郊一體化發展,并科學搭配園林中的各類植物,實現整體環境的大綠化,最終實現人與環境在更大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園林綠化也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為滿足人們對環保綠化的要求,就應該不斷提高園林綠化設計的生態效益,在保證園林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規劃原則進行統籌安排,這樣才能達到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發展旅游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忠平.園林綠化設計生態效益淺析[J].現代園藝,2013,09:114.
[2]陳偉.園林綠化設計的生態效益分析[J].現代園藝,2013,22:130-131.
[3]薛挺,寇佩璇.園林綠化設計生態效益探討[J].湖南農機,2014,07:173-174.
[4]萬新聞.園林綠化設計生態效益探討[J].現代園藝,2013,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