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函
【摘要】莫里斯·拉威爾作為法國印象派作曲家比較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體現在鋼琴與管弦樂的領域之中。文章從拉威爾的生平情況入手,分析了拉威爾音樂作品的和聲特征及創作風格,為今后的音樂創作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莫里斯·拉威爾;音樂創作;和聲特征
莫里斯·拉威爾法國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是印象派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拉威爾的音樂作品受到印象派的影響,其作品具有較為質樸的氣息,情感表達更加準確、透徹,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印象派的范疇,取眾家之精髓,展現出獨特的藝術氣息。
一、莫里斯·拉威爾生平簡歷
莫里斯·拉威爾出生在1875年3月7日法國的一個山區小城西布勒的工程師家庭,其母親具有巴斯克族血統,拉威爾出生不久就舉家遷移巴黎。拉威爾六歲接觸鋼琴,十二歲進行寫作,十四歲之時就考入巴黎音樂學院。拉威爾早期創作的作品受到德彪西的影響,作品主要展現出印象派和世紀末的一些思想。在一戰之后,其作品更趨向于嚴謹樸素的風格,這時的拉威爾更加追求較為明確的音樂語言。此時他回歸到較為古老、傳統的法國音樂中,與民族及西班牙民間音樂保持比較密切的關聯,采用較為豐富的和弦與會、管弦樂因素等,豐富音樂作品。
二、拉威爾音樂作品的和聲特征
拉威爾早期的管弦樂作品中最為流行的作品是由芭蕾舞劇《達芙妮與克羅埃》編寫而成的組曲。這首曲子在最開始就有其別具一格的特點。在弦樂器最低弦彈奏時恰好可以聽到半音型的同時,長笛與單簧管奏出不同竊竊私語一樣的音調。法國號不間斷地演奏出很輕的和弦襯托豎琴表演出滑奏。本作品第一段的標題名為《破曉》,是在大提琴上起始到最后響徹整個樂隊的流行音型。之后在緩慢和快速的兩首不同舞曲組合的樂段中展現出印象派喜歡的樂器——長笛。鋼琴和短笛為音樂增添出別樣的色彩。稍微停頓之后,轉入到熱烈、狂歡的樂段之內,層層遞進增強至最為輝煌的頂點。5/4的拍子和連續的三連音讓人仿佛置身于芭蕾舞團剛勁有利的舞蹈氛圍之中。樂曲的重要主題部分展示出里嫫斯基·科薩科夫作品《天方夜譚》中的某些樂段。拉威爾后期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一改往日的熱切、主觀的表現方式,音樂作品更加嚴謹樸素。拉威爾在1917年創作完成鋼琴組曲《庫泊蘭墓志銘》,這首音樂作品前面各添加一個序曲和賦格,之后添加一個托卡塔。這首作品運用羽管鍵琴演奏特色,很好地規避了混雜持續音的情況。這首紀念往事的樂曲,拉威爾合理地采用法國羽管鍵琴家的某些作曲手法,第二樂章的賦格曲比較特別。采用不容的復調手法,在演奏中下聲部偶爾轉換為上升部。巧妙地把平行二度相互結合從而展現出自然的音響。《弗爾蘭納》這首作品之后抒情色彩不斷增加。組曲內的六首鋼琴曲目是為紀念拉威爾在戰爭過程中犧牲的朋友而創作的。《庫泊蘭墓志銘》終曲很好地說明了戰爭為拉威爾留下了比較悲慘的印象,但其在自身找出一股很強的精神力量,信奉人道最終勝利。在他的作品中很好地展現出這種傾向,很好地展現出某些帶有器樂的聲樂套曲及鋼琴協奏曲之內,將《圓舞曲》恢復成前期創作深沉響亮的音調。和聲的連接對穩定與不穩定規律進行合理淡化,營造出別具一格的音響效果。拉威爾作品的和聲進入情況除展現出傳統的功能進行外,還多次采用平行進行和線性進行。平行進行就是采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音程或和弦不間斷展開。20世紀的作曲家并不反對和聲平行化的應用,這成為20世紀和聲個性化的整體展現。采用平行或半音化的手法應用于平行進行之內,這是印象派和聲的重要特點,拉威爾采用平行進行手法應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堂·吉柯德致迪爾西內三首》其中《漫想曲》采用平行三和弦與左手的伴奏相互呼應,和弦采用相同的結構往大二度進行移動,展現出不一樣的嘆息聲,三和弦的平行進行在作品中沒有展現很多,但其存在卻對整個作品的表現起到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拉威爾的平行進行主要展現在和弦結構統一部分較為自由,通常在結構相似的和弦之內摻雜結構不同的和弦,從而確保和弦整體運動情況相互抑制。同時采用聲部中線條化半音進行為作品的樂曲增加色彩。例如:在《自然的故事》之《翠鳥》這首作品中,采用鋼琴伴奏演繹出半音化的平行進行,雖僅僅只是一個小節,但其可以劃分為上方、中、低三個聲部,上方聲部和中聲部都采用四、五度重疊的和弦,為加厚和聲層,低聲部采用八度進行伴奏。整個伴奏的音域較為寬廣,展現出豐滿且色彩鮮明的音響效果。線性進行同平行進行都是20世紀出現的現代和聲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線性和聲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而來的,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不同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采用線性進行這種手法。例如:拉威爾的《謝赫拉薩德三首》之中的《魔笛》(19~22)小節中,低聲部分是采用線性思維發出的線性結構,最終的c音是線性進行的最后效果,可以把這個旋律劃分為三個不同織體,各個和弦之間不存在功能關系,高聲部的旋律節奏比較緊湊,展現出某種情感的堆積。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索拉威爾的生活環境,了解其音樂作品的和聲風格極其特征,對日后的音樂創作、教學提供重要的借鑒依據,促進了音樂作品面向更全面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