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元
【摘??要】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學生在校發(fā)生一些小事,有些家長就當面給教師難堪,在教學實踐中,學校、教師與家長因不同理念等常會有一些矛盾。如何搞好家校聯(lián)系,促進學校、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與家長交流成為每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必須掌握的技巧。
【關鍵詞】班主任??家長??交流??技巧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146-01
一?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每個調皮學生的背后都有一個不簡單的背景。有的父母離婚,或在單親家庭,或父母長期外出打工,或父母社會關系復雜。因此,與家長交流前,必須做足功課,了解背景,對癥下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
如在2012屆的中考報名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想參加中考,不想報名,有的家長說:“孩子不想報,我也沒辦法”等,什么情況都有。遇到這種家長時,我們不能硬對硬,最好了解其背景,四兩撥千斤。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家長怕子女怪罪、家長推卸責任的心理。我說:“你現(xiàn)在不幫他報,數(shù)年后,你的孩子要結婚、汽車培訓、辦信用卡、開店、參軍等,要用到初中學歷證明,到時你的孩子就會怪你當時沒有幫他報名。”
二?把握初次相會,搞好溝通基礎
先入為主,第一印象很重要,很多家長第一次與班主任見面,便確定了對這個班主任和學校的第一印象,我歷來重視與家長交流的第一印象,讓家長信服我,覺得我是個有工作能力、可信任,又很隨和的老師。
在我當班主任的2011屆高三年級有個學生,叫余某,我第一次與家長見面時,這個學生當時生病了,家長從家里趕過來,到學校時,打電話給我已是晚上11點了,說要與我見一下面,我住得較遠,當時又下雨,本來我想在電話里說,有什么事盡管講,我會盡力而為。但考慮到剛開學不久,家長又要求要見面,我就冒雨趕來。見面后,家長說了一句話:“你們學校管理比較到位,四角樓門前有生管的電話,我打了一下,生管就過來開門了。你又這么辛苦從家里冒雨過來,實在對不起,孩子在這個學校讀書,我放心。”
從以上案例,我認為第一印象很重要。在平時工作中,把所有家長的號碼存在手機里,家長一打來我就知道是哪位學生的家長。
三?講究“進退”策略,掌握談話主動權
學生之間的沖突和摩擦是難免的,每個家長到校后都不依不饒,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誰也不配合,碰到這種事,怎么辦呢?
首先,班主任不應懼怕家長,自己是事件的處理者,是“法官”,心平氣和地與家長交流,講明利害關系,讓處理矛盾的主動權掌握在班主任的手中。
四?講究藝術,對癥下藥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素質不同、修養(yǎng)不同,各個家長對學校的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要講究藝術,對癥下藥,巧妙應對不同類型的家長。記得,有一次開家長會,當時一家長當面說:“同樣交這么多錢,為什么我的孩子成績就比別人差,是不是你沒重視呢?”班內氛圍立馬緊張了起來。我說:“我們的教育是讓你的孩子比以前有進步,不是和別人比。”后來,通過交流,該家長道歉了。我想對于后進生,與家長交流時,少講分數(shù),少講缺點,多講進步。這樣家長易接受,我當班主任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劉老師,我的孩子成績差,我都不好意思來找你”。讓家長體會到教師是與家長、學生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的,共同克服問題,多分析今后應如何去做。
與家長交流時,應盡量找個支點,與家長搞好關系,這樣工作才可以順利開展。在工作中,教師應用熱情、寬容、耐心來拉近與家長的距離,換位思考,互相體諒,這樣,共同配合才能教育好學生。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