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發展進程中,城市建筑作為城市的名片正向著多維化的方向發展。在城市建筑整體規劃和建筑設計構思方面,一種趨于人性化的建筑設計尤為引人注目,人性化建筑設計將城市建筑從功能上和形式上冠以多維解析,使其更加靈活、生動、附有生命力,本文結合人性化建筑設計的基本理念,從多維層面,包括:群眾心理層面、建筑物理層面、社會發展層面進行分析,詮釋人性化建筑設計發展的必然性與城市建筑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人性化;建筑設計;多維解析
前 言
國家發展城市功能及形象的提升與房地產產業密不可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環境及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此,建筑設計人性化的提出,在建筑風格設計、建筑功能設計、建筑與城市的整體協調設計、生態建筑設計等方面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不僅能夠凸顯出城市的文化,更要使城市建筑多維化發展,讓城市建筑充滿活力,讓居民生活豐富多彩。人性化建筑設計的多維化要結合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全方位的引用先進的科技技術,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便捷,體驗到由建筑所帶來的快樂。
1 人性化建筑設計理念
人性化建筑設計理念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詮釋:①要保證人們生活的舒適性,建筑設計首先要從功能上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突出設計的便捷性;②體現建筑設計對空間的利用率,建筑空間設計既要體現出空間的利用效率,又要弱化建筑的緊湊度,給人們以寬松的居住與生活環境;③強化環境的生態環保設計,生態環境的優化是城市建筑研究的重要課題,建筑設計的體現之一就是要突出居住于生活環境的健康化。人性化建筑設計就是要滿足人們居住與生活的各項需求,讓人們能夠舒心、快樂、安全的在建筑中生活。
2 人性化建筑設計的多維化解析
人性化建筑設計不僅體現在建筑功能、空間利用、生態環境方面,更加主要的是對建筑細節的刻畫,設計者能夠從細節上體現出建筑的特點,讓用戶在點滴間感受建筑所帶來的便捷與快樂。人性化建筑設計的多維化主要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解析:①從用戶心理層面進行研究,在建筑設計上爭取滿足用戶心理預期;②將人體工程學引入建筑設計中,人性化物理設計給予用戶最大的便捷;③以人類生存環境優化為依托,按照人們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興趣愛好以及思維方式對建筑進行設計。
2.1 用戶心理維度解析
人性化建筑設計是將人與建筑形成統一,拉近人與建筑之間的距離,讓用戶在心理層面上能夠感受到心理上的關懷。對于弱勢群體,設計師更要給予更多的關照,讓其能夠更好地尋求到心理安慰,在心理層面上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弱勢群體往往由于社會這個大環境對其從生理、心理等角度去考慮和關心比較少,如此以來弱勢群體的行動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不是那么自由了。需要指出的是,設計師要對老年人、兒童、孕婦與殘障者等弱勢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懷,切實關心和照顧他們的心理感受。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其實很多建筑設計對這些弱勢人群根本不是很合適,而人性化建筑設計則是要盡可能地消除由于人們自身行動不方便所帶來的各種障礙。
2.2 人性化物理維度解析
將人體工程學引入建筑設計中,人性化物理設計給予用戶最大的便捷性。人體工程學是對人體進行研究,包括人體的各個部分尺寸、人群之間的差異性等方面的科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可以體現在空間尺寸的設計、環境適應性的設計、視覺設計、聽覺設計等。按照環境生理學對建筑設計的影響,以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為基礎,將環境、人類的行為、心理建筑形態作為研究的對象,增強建筑環境對人類生理及心理影響。
2.3 社會化環境維度解析
社會化環境維度是基于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自由享受空間,建筑設計應對的社會人群要具有全面性,在細節上突出建筑設計的人文關懷,將人類智慧與建筑風格相統一,合理利用資源打造生態建筑、人文建筑、綠色建筑、科技建筑,構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建筑設計以社會環境為研究對象,滿足建筑的社會化利益,同時也強調建筑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建筑要具有個性鮮明的特色,而且要居住在此的人們可以享受來自大自然的關懷,健康、和諧、生態、智能將是建筑社會化環境維度發展的方向。
3 人性化建筑設計發展的必然性與發展趨勢
社會正向著科技時代在發展,建筑智能化、人性化已經成為了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將科技應用于建筑設計之中已經成為建筑設計發展的必然選擇,在人類最求便捷、美觀、舒適的生活同時,人性化建筑設計成為了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在未來人性化建筑設計中,更加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以人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人文風俗、思維方式為研究對象,突出人與社會的和諧性,人與現代化生活的統一性。未來人性化建筑設計讓人們無論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上都能夠享受來自科技的便捷,享受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提升居住的安全感。
4 結束語
社會多元化發展給建筑設計所帶來的必然是多維化的設計思想,以人性化建筑設計為建筑設計的未來發展方向也勢必成為建筑設計的風向標,人性化建筑設計的多維解析是建筑設計的理論與思想基礎,其所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建筑的需求和期望,因此,建筑設計人性化關系到的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長期利益。
參考文獻
[1]俞波,鄭進.某中學建筑方案設計[J].中國科技博覽,2010(24).
[2]何曉佑.人性化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
[3]周勝.設計人性化趨向的表達與思考[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09.
作者簡介:熊興玲(1975-),女,布依,江西南昌,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