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體系快速發展帶動下,人們對房屋建筑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這給房屋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帶來嚴重的挑戰。由于房屋建筑設計是個復雜的工程體系,在建設中涉及到很多程序,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到時當前房屋建筑結構中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對當前房屋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意見,希望幫助施工單位提升工程進度和質量,在進而贏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常見問題;基本方法
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關鍵所在,要向提升工程建設的質量,必須從實際出發,做好前期預備工作,中期建設工作,及后期管理工作。在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前提下,居民對建筑設計形式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設要求多元化和創新性。為了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要將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時效性作為首要考慮因素,禁止出現質量問題對居民造成財產損失[1]。
1 房屋建筑結構常見問題
在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前提下,房屋設計趨于合理化。但是由于影響因素較多,在實踐中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導致房屋建筑進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給工程質量帶來挑戰。以下將對當前房屋建設結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旨在更加透徹和直觀的剖析日常設計當中存在的難點,提高設計的水準[2]。
1.1 基礎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基礎結構設計是建筑的首要程序,也是最關鍵的程序。現階段很多施工單位為了盲目的追求工程進度,沒有對本區域內的地質環境、自然條件等進行觀察和分析,很多策略體系的建立都是憑借施工方面的口頭分析,長此以往導致技術設施不健全,無法直觀掌握當前施工面貌,也就無法保證建筑質量。其次設計人員沒有按照基礎操作規范進行操作,導致計劃中的折減系數和荷載值存在偏差,在軟弱地段地基處理中,采用的換突墊層沒有警棍嚴格的審查,很多墊層的質量欠佳,施工人員僅憑自己的施工經驗選取墊層,部分工作人員經驗不足,認識程度較低,最終為房屋建筑留下安全隱患[3]。
1.2 結構設計構造柱存在的問題
針對砌墻類的房屋建筑,構造柱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構造柱不僅能提升房屋的穩固程度,同時可增強墻體抗剪度能力,使建筑的梁圈與構造柱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種對抗墻體的作用力,進而提升房屋的抗震能力、維持建筑的豎向承載力,防止建筑墻體裂縫。但是當前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建筑的構造柱成為承載柱后,會導致構造柱出現提前受力的情況,同時降低了墻體的約束力,導致墻體的拉結作用失效,當出現地震時,建筑的構造柱無法起到抗震效應,成為建筑質量的潛在因素。此外,建筑的構造柱一般安置于地圈梁中,沒有設置其他的保護措施,這樣的設計理念會降低構造柱的抗彎能力和局部抗壓能力,無法滿足現有的功能要求[5]。
1.3 連續梁設計存在的問題
隨著房屋建設格局的改變,當前房屋建筑邊緣部位荷重較小,設計程序中細小的問題,很少引起設計者的注意。現有的房屋建設中,存在將連續梁按照單梁來設計的情況,尤其在陽臺設計中,設計人員為了更清楚的分析圖紙,研究建筑設計的受力情況,經常采用單梁設計的形式,該方法雖然提升了施工效率,但是會導致支座附近的梁柱出現裂縫的情況,尤其容易出現豎向裂縫,嚴重影響了房屋的美觀性和整體性。
1.4 承載柱截面高度存在的問題
承載面結構設計不合理經常出現在六度抗震區,很多設計人員將六度設防理解為不設防,如果界面可以承受當前力量,為了節省施工時間,就將柱子的截面設計的小一點,讓梁柱的線剛度大一點,該種設計方法雖然方便對受力進行分析,但是影響了房屋的整體設計結構。如果采用該設計方法,結構一點受力后,柱頂的抗彎能力下降,梁底附近會出現多條裂縫,進而形成塑性鉸。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柱子已經帶鉸工作,不僅影響了房屋的使用壽命,如果遇到地震或其他突發性情況,在壓力作用下,無法承擔重力,甚至會造成倒塌,違背了現有的抗震規范中“強柱弱梁”的設計理念[6]。
1.5 結構縫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經常會用到超長的建筑物,為了減少溫度變化對建筑物的影響,必須設置合理伸縮縫。但是在實際建設中,有些設計人員,利用后澆帶代替伸縮縫,后澆帶不僅能減少混凝土材料干縮的影響,但是無法調整溫度變化,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超過已有的承受能力,后澆帶就無法發揮已有的效應,進而影響建筑構造的整體性。
2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法
針對當前房屋建筑設計中常見的問題,要求在實際管理中,從整體出發,兼顧個體。對每個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在設計中引進先進的技術,提升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工程進度和質量的要求。以下將對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法進行分析。
2.1 建筑結構基本理念
在建筑設計中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工程進度,必須將正確的建設理念落實到實踐中,首先注重建筑材料的選擇。混凝土是房屋建筑的主要材料,為了保證房屋的質量,必須選擇質量高的混凝土,在設計中經常出現墻體裂縫的情況,除了和液體材料攪拌不均有聯系之外,和材料的質量也有一定的聯系。針對此類情況,在材料選擇上必須按照圖紙標注和相關規定,這樣建筑才能堅固耐用。其次要保證鋼筋必須適合最小的鋼筋率,在條基檢查中,如果不能重復利用,必須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結合建筑地點的實際要求,滿足現有的基礎設計圖的要求。
2.2 結構平面圖
結構平面圖是設計中的關鍵,為了保證房屋的堅固度,必須在結構平面圖中設計抗震結構。輸入軟件進行建模是當前首要程序,如果現有的抗震強度為6度,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是可以不進行截面檢測驗算的,但是必須保證相關抗震措施到位。其次砌體結構不需要在軟件中建模,直接設計即可,但是要考慮到受壓和受力的問題。為了保證建筑設計的合理性,還是進行輸入建模比較好,在整個體系中如果抗震級別在7級以上,則必須輸入建模計算,保證數據的正確性。
2.3 屋頂結構設計
當前房屋節能工程出現滲漏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屋頂建筑不規范,為了提升屋頂的質量,可針對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當前主要的處理方式有兩個,其一是梁板式架構,其二是折板式結構、兩種設計結構有不同的應用。梁板式應用于建筑平面不規整,跨度較大的坡面,折板式應用于與此相反的結構。兩種設計結構,均為受拉構件。般配筋時要保證應有部分或全部板附筋拉通,來增強抵抗力,針對板筋的厚度設置要要根據建筑的實際情況確定。設計者要具有超強的空間想象力,能理解實際圖紙。其次有些建筑會有坡面設計的情況,要將坡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如果坡度過高會造成閣樓墻體過高,因此要結合窗頂設計高度確定墻的高度。
2.4 大樣詳圖
在建筑圖中,提前繪制大體建筑圖有助于將原有的設計體系具體化,針對當前圖示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找出解決方法,預防質量問題的出現。在大樣設計階段要考慮到原圖的受力結構和受理對象,進行局部調整,在標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專業協調一致。
2.5 樓梯建設
隨著建筑體系的逐漸完善,在已有的設計中增加閣樓建設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其中樓梯建設是關鍵。樓梯的梯板要滿足梁下凈高度,樓梁的位置要控制在合理的撓度之間。如果局部出現不合適的情況,可從內角處斷開,分別置于中間,用來防止局部力量集中,進而對樓梯本身造成傷害。其次要助于梁下空間要求,控制梯板寬度,最后要考慮沉降問題,必要時可設計梯梁,保證樓梯的穩定度。
3 結束語
在多年房屋設計中,筆者發現很多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問題可大可小,但是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結構設計是個系統性,全面性的工作,需要設計人員具備專業知識,對當前房屋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不斷提升自身設計水平,保證設計理念與時俱進,旨在促進房屋設計水準的提升,避免質量缺陷。其次要求設計人員針對不同房屋的構造設計不同的造型,保證房屋美觀性,不僅會為自身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保證居民的生命財產。
參考文獻
[1]劉霞.試論建筑的施工建設技術發展和建筑結構設計之中常見的問題[J].施工資訊,2013,(03):100~102.
[2]祝華純,王有權.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4):200~203.
[3]于桂萍,張環宇.關于多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主要問題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02):290~293.
[4]周偉.王輝華.淺議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常見的問題和施工技術進步發展[J].中國房屋建筑,2011,(03):140~142.
[5]張志煥,喬治與淺談當前房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J].現代建筑,2012,(03):28~31.
[6]李玉山,方瑩瑩.當前房屋設計中常見的基本問題及詳細分析策略[J].2012,(03):19~23.
作者簡介:邱俊強(1964-),男,廣東省龍川縣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方向為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