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延安市人民醫院燒傷整形手足外科,陜西 延安 716000)
手部軟組織缺損是常見于整形外科的疾病之一,常并發神經、血管、骨、肌腱和關節外露及感染等并發癥[1]。手部軟組織缺損一般面積較小,但因其特殊性,多無法直接縫合,而是需要轉移皮瓣修復。皮瓣移植具有短期消滅創面,最大限度地恢復手部外形和功能,保護肢體組織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功能[2,3]。但是手術后疼痛是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我院特納入187例手部軟組織缺損皮瓣修復術的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手部軟組織缺損皮瓣修復術的患者187例。入選標準:符合手部軟組織缺損皮瓣修復術指征者[4];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肝腎和血管損傷者。所有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95例,男性58例,女性37例,年齡18~45歲,平均(32.4±3.5)歲;對照組92例,男性56例,女性36例,年齡18~43歲,平均(32.7±3.2)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受傷原因和修復術等基線特征大體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局部皮瓣轉移、島狀皮瓣、逆行皮瓣、帶蒂皮瓣和游離皮瓣等手術修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皮瓣血運和傷口出血情況,注意保暖,嚴禁患側臥位,避免皮瓣牽拉和受壓,保證皮瓣成活,禁止吸煙,限制探視以避免交叉感染,指導患者適當按摩患側肌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包括以下方面:①心理護理解除疼痛。②基本知識認知干預護理。③出院后干預護理。
1.3 判斷和評估標準 根據數字分級法(NRS)標準評價手部疼痛程度[5]: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極度疼痛。患者滿意度評價標準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包括6項內容:①護士態度。②疾病知識介紹。③護理動作規范輕柔。④及時答復和滿足患者需求。⑤護理環境整潔。⑥告知并協助患者護理動作。以“是”和“否”回答,“是”為1分,“否”為0分,總計6分,≥4分為滿意,3分為基本滿意,≤2分為不滿意;滿意度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患者百分數。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率比較 觀察組疼痛率為31.6%(30/95例),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2.2%(48/92例),且以輕度疼痛患者居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率比較[n(×10-2)]Table 1 Incidence of pain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疼痛評分為(3.4±0.8)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7±1.5)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88.4%(84/95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9.6%(64/92例),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10-2)]Table 2 Degree of satisfaction
手部軟組織缺損是外科醫療工作中非常普遍的疾病,常并發感染等并發癥。一般而言,手部軟組織缺損的受傷面積小,因其手部特殊性,不能有效縫合受傷部位[6,7]。因此,需采用皮瓣修復術達到治愈和保護手部組織的作用,取得理想效果。但是術后常并發疼痛,術后疼痛的發生機制比較復雜,一般是機械性損傷引發創傷對神經末梢的傷害性感受,釋放5-羥色胺、乳酸、緩激肽和組胺等致痛物質,刺激游離神經末梢[8]。心理狀態與疼痛互相影響,更不利于傷口的愈合。護理干預是一種高效的隱形治療,為廣大患者提供更明朗化的治療[9],護理干預以人性關懷的出發點作為起點,制定一系列有助于患者恢復的護理[10,11]。實施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康復,提高護士素質和醫生醫療效率,是重要醫學手段之一。手部軟組織皮瓣修復術的護理是集骨科和顯微為一體的綜合護理,對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康復、減少疼痛和提高患者滿意度均具有重要價值[12,13]。我院專門成立專科護理小組,負責制定手部軟組織缺損皮瓣修復術后護理的工作目標和計劃,組織科內護理工作討論會,解決護理難題,提高護理質量,充分發揮護理工作者的主管能動性。
本文對手部軟組織缺損皮瓣修復手術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和綜合護理干預,結果提示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術后疼痛癥狀,同時說明我院實施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①心理護理:手術患者的心理容易受到手術種類、文化程度和創傷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護理工作者應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解釋,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使用轉移、暗示和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以提高疼痛閥值[14,15]。疼痛能夠產生恐懼和焦慮心理,并加重循環缺血、水腫和缺氧,護理人員應首先改變術后疼痛在所難免,讓患者能忍就忍的觀念,應實施心理、知識認知和預防性使用止痛藥等干預措施解決疼痛[16]。②基本知識認知干預護理:采用各種形象的文字照片、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成功案例像患者講解術后相關知識,并利用查房、晨間和晚間護理時反復講解,督促患者按示范鍛煉[17~21]。③出院后干預護理:手部功能恢復需要較長時間正確的康復訓練和定期評估,出院時應主動發放科室聯系卡、健康教育處方等資料,電話回訪,延伸護理服務。
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手部軟組織缺損皮瓣修復術患者的術后疼痛,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陳奇鳴,羅錦輝,楊福周,等.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應用[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2):158-160.
[2]王曉峰,李基民,蔡曉明,等.游離足跗外側皮瓣移植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2,28(5):271-272.
[3]Polykandriotis E,Kneser U,Kopp J.et al.Modified gloving technique forvacuum therapy in the hand[J].ZentralblChir,2006,131(l1):36-39.
[4]張興奎,張桂紅,唐陽平,等.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2,28(6):355-356.
[5]劉亞臣,王 鵬,秦建華,等.第一趾蹼周圍組織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3,36(1):74-75.
[6]李小明,謝廣中,吳恒烜,等.游離旋髂淺動脈皮瓣移植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0,33(6):494-495.
[7]安可忍,龐建華,李風浩,等.局部皮瓣在修復面部皮膚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9,3(7):1204-1207.
[8]Robert M,Siou SF,Wiliam F,et al.Acute effect of smoking on digital artery blood flow in humans[J].Hand Surg ,2009,19(11):31-33.
[9]苗吉梅,梁慶晨.心理干預對微型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的影響[C].2012全國顯微修復研討會論文集,2012:233-236.
[10]Pearl RM,Arnstein D.A vacular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J].Ann PlastSurg,2005,14(5):443-450.
[11]辛鳳玲,白玉萍,劉淑敏,等.負壓封閉引流在手部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及護理[C].2012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2012:198-198.
[12]張培潔,倪湘明,黃 劍,等.游離上臂外側皮瓣修復手部皮膚缺損的圍手術期護理[C].寧波市醫學會顯微外科并手外科分會2012年學術年會暨第二屆“中國顯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論壇”論文集,2012:219.
[13]Chang N,Mathes SJ.Comparison of the effectofbacterial inoculation in musculocutaneous and random-pattern flaps [J].Plast Reconstr Surg,2002,70(1):1-10.
[14]楊曉榮,孟澤祖,康彥文,等.游離穿支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61例[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0,33(1):84.
[15]王昌建,姚元章.負壓封閉引流治療肢體遠端慢性感染及潰瘍創面[J].創傷外科雜志,2005,7(4):306.
[16]Phillips PG,Birnby LM,NarendranA.Hypoxia induces capillary net-work formation in cultured bovine pulmonary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J].Am J Physio,2005,268(5):789-800.
[17]王 欣,潘佳棟,陳 宏,等.骨間后動脈近端穿支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2,28(2):83-87.
[18]李 浩,梅 勁,季衛平,等.膝降動脈隱支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2):97-99.
[19]應香云.股骨骨折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7):666-667.
[20]談曉芳,徐 群.下肢骨折后并發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18-620.
[21]辛紹偉,齊加欣,黃俊榮,等.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