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昕,景秀京,李 蘭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全科醫學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當前我國高度重視社區衛生工作。2009年新醫改伊始,中國政府提出了“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新一輪醫改任務。當前,我國需要鞏固三年醫改成果,全面實施“十二五”醫改規劃,加快形成病有所醫的制度保障,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建立全科醫生制度[1,2],提高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新醫改預算8500億元,實際支出達1.5萬億元。新醫改的巨大投入是否已經使得衛生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社區衛生服務是否已經充分發揮功能,扮演好我國國民健康的“守門人”的角色,是評價新醫改成效的重要方面[3,4]。為此,本研究設計了針對成都市某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的現況調查,為針對性地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提供決策依據。
1.1 調查對象 成都市某城區地處中心城區,全域面積76.5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0.9萬,轄13個街道辦事處,是1990年成都市行政區劃調整時建立的新城區。目前,全區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家,統一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以及全員聘用、動態管理的用人制度和同崗同酬、績效優先的收入分配制度,承擔了全區近110萬常住人口的基本醫療、疾病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等“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工作。
1.2 調查內容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信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開展情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基本情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培訓情況和教學條件等。
1.3 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社區衛生中心基本情況調查表,對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取統一方式進行調研,將調查表通過衛生局組織分發到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集中收回,總共發放調查表12份,回收12份,回收率為100%。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本情況、醫療服務情況、培訓情況和教學條件等主要信息進行了相關調查。
1.4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和平行雙錄入,應用SPSS 17.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學方差假設檢驗分析。
2.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信息 對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相關調查,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情況[n(×10-2)]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2.2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現況 對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相關調查。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社區中心專業技術人員文化程度情況表(例/n)Table 2 Education inform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taffs
2.3 社區服務中心人才培養現存的問題 居民的就醫需求的不大增加,社區醫務人員的工作承擔量和醫療服務水平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社區醫務人員對自身的醫療業務能力的提升也有相應的訴求。對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才培養現存問題進行了相關調查,其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全科醫學師資不足(26.42%)、全科培訓模式需要完善(43.17%))、實踐技能訓練不夠(13.33%))、人員在職培訓和在崗工作的“工學矛盾”突出(17.09%)。
培訓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全科醫生,是形成適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需要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關鍵,是切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有效措施[5,6]。高素質的全科醫師師資是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的有力保障。通過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才培養現存的問題調查分析,提出如下對策,為提升社區衛生人才培養效果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3.1 提升層次,建設全科醫學師資隊伍 高素質的全科醫學師資是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的有力保障,是全面開展全科醫生隊伍培養的“孵化器”。當前社區專業技術人員中能夠勝任全科醫學帶教任務的師資不足,盡快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帶教師資已成為當前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加強師資建設,一方面要發揮大型教學醫院的師資力量,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可通過將帶教經歷與職稱晉升掛鉤、提高帶教醫師待遇、通過教學評估獎勵優秀師資等方式提高教師積極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社區培訓基地的師資建設,把社區師資培訓作為發展全科住院醫師培訓的基礎任務。為促進華西醫院的社區兼職講師,可建立的社區師資推入機制,有條件的納入醫院統一管理,定期進行考核監督。社區師資需要通過提升學歷層次、增加帶教實踐等方面豐富自身,逐步成為能夠勝任全科醫學帶教任務的師資。
3.2 按需施教,完善全科醫學培養模式 根據社區衛生需求,深入分析全科醫師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在醫學生教育過程中,應加強社區培訓基地建設,貫徹“以社區為基礎的教育結合社區為問題的學習”的教育理念,設計適應全科醫學方面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方面,基于社區全科醫師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整體設計“學校-醫院-社區”三位一體的課程培養體系,使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專業課程與全科醫師職業崗位密切結合[7,8]。通過以上措施,不斷完善全科醫學培養模式。
3.3 在位培養,夯實臨床技能實踐訓練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建立與大型教學醫院的區域衛生合作。大型教學醫院發揮其臨床教學場地的資源,為社區醫務人員提供實踐訓練的平臺,夯實臨床技能實踐訓練。同時,由大型教學醫院選派副高以上職稱的優秀醫師擔任社區醫生的導師,定期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業務指導、技術支持等工作。
3.4 在線培養,推行遠程繼續醫學教育 由于社區工作的特性,脫崗培訓對醫務人員有一定的困難,“工學矛盾”突出。當前網絡遠程教育的運用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社區全科醫師對遠程繼續醫學教育也有不同的期待,本研究對12家社區的240名社區醫生做了需求調查,見表3。

表3 全科醫生遠程教育項目培訓需求分析表[n(×10-2)]Table 3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for GP remote education project
應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與大型醫院聯網,建立大型醫院與社區的醫生在線教育途徑,面向區域內醫務人員,實施進修學習和遠程教育相結合的繼續教育體系,是多方面受益的教學手段。
社區衛生是關系國民健康的重要領域,需要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數量規模適宜、分布合理、素質能力優良的醫生隊伍。要保證社區全科醫生人才培養的質量,需在全科醫學師資階段的建設、全科培養模式的完善、與大型教學醫院的合作建立、開展遠程繼續醫學教學等方面多做努力。同時,相關部門要制定有利于社區衛生服務的傾斜政策[9,10],進一步落實人才待遇的保證、專業學位的授予、職稱晉升等問題,通過加強激勵與保障機制,提高全科醫師的自我認同和社會地位,吸引更多專業基礎扎實、專業思想穩定的全科醫學人才。對于承擔培訓的基地,加強管理,注重考核[11,12],切實發揮公共衛生的效益,促使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不斷發展。
[1]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央編委,等.關于印發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發改社會[2010]561號)[Z].2010.
[2]杜兆輝,儲宵英,毛秀珍,等.國內外全科醫學教育現狀與展望[J].中國全科醫學,2010,8(7):909-911.
[3]路孝琴,張保靜,陳建軍,等.全科醫學社區教學基地師資培訓需求與建設策略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09,23(2):9-11.
[4]王星月,劉戰培,石應康,等.年輕醫師對上級指導教師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5,25(8):49-50.
[5]張保靜,陳建軍.全科醫學社區教學基地師資培訓需求與建設策略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09,23(2):9-11.
[6]虞建榮,王大定,蔡文祥.全科醫學臨床師資規范化培訓社區實踐基地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9):691-693.
[7]夏 天,韓 英,周 舟.全科醫學臨床技能實驗室建設的思考[J].華西醫學,2009,24(9):2385-2386.
[8]朱水平,閔云花,郭煒,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展全科醫生培養的調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2,5(11):881-882.
[9]祝蟮珠,楊秉輝.在三級醫院設置全科醫學科室21世紀醫學發展的要求[J].中國全科醫學,2001,4(11):841-842.
[10]江 震,陳 任,楊正夫.我國社區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的研究現狀[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8):2,149.
[11]張 萌.我國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1(22):38-39.
[12]王 立,胡曉林,樊均明,等.新醫改下基層醫療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及綜合性大學醫學資源對策探討[J].西部醫學,2010,7(22):137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