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近來,有關“推遲退休年齡”的話題引發(fā)出很多不同爭議。在中國古代,退休年齡同樣是一個敏感話題,有的朝代寬松,有的要求嚴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種說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權力交還出來,退休回家;還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懸車”,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朱元璋頒令“六十以上”皆“致仕”
中國是規(guī)定退休年齡較早的國家。《禮記》中有這樣的文字:“大夫七十而致事”,這說明早在周代便規(guī)定了退休年齡。70歲退休,其實是約定俗成。
朱元璋(明太祖)當了皇帝后,規(guī)定了新的退休年齡:“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將退休年齡提前至60歲,五年后朱元璋又出人事新政,將相當于今部隊、警察系統(tǒng)的中下級官員退休年齡提前至50歲。
但朱元璋規(guī)定的退休年齡在明代并沒有一直貫徹下去,朱棣(明成祖)登基后即恢復“70歲退休”古制。此后不斷反復,明代朱祐樘(明孝宗)當皇帝時,還出現(xiàn)了類似今天“內退”的規(guī)定,凡主動提出退休的官員,沒有年齡限制,即使40歲提出退休也會被批準。
北魏要臣羅結干到110歲
在古代中國,提前退休與推遲退休,很多時候都是根據(jù)政務需要和具體人、具體崗位來決定的,并沒有現(xiàn)代的養(yǎng)老金不足因素,有的時候甚至不允許退休,特別是高級官員,很多都是死在任內。有的即便退了,也會被“返聘”,或改當“顧問”。
西晉時有位名叫劉寔的大臣,歷任司空、太保、太傅等要職,在司馬衷(晉惠帝)當皇帝時“以老病遜位”,退休回家。但在司馬熾(晉懷帝)當皇帝后重新起用,授予劉寔相當于今中央軍委主席的“太尉”一職。時劉寔已87歲,堅決請辭,但皇帝堅持要他當,劉寔只得出山。
南北朝時期,拓跋燾(北魏太武帝)當皇帝后,委任已107歲的羅結為“侍中、外都大官,總三十六曹事”,羅結一直干到110歲時才退休。他在退休后仍未能閑著,還得為朝廷出謀劃策,活到了120歲。
推遲退休,古代中國很多時候并非政務需要,而是由腐敗引起的。如在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宦官專權,政壇腐敗,貪戀祿位的情況十分嚴重,退休年齡成了橡皮筋,可大可小,只要官場有人就能推遲退休。
在宋代,不少人隱瞞實際年齡,即所謂“官齡”,避開年齡杠子,推遲退休。
至于提前退休,在古代非正常退休中所占比例便很小了,一般不是身體原因就是因為犯錯誤而被勒令致仕。以唐代為例,五品以上即便不滿70歲退休年齡,如果看上去衰老也可以提前退休。
杜甫退休生活艱辛
退休是一種福利,為何要對其糾結,很多時候是希望推遲退休?關鍵是退休背后的權力與俸祿問題。
在古代中國,普通公務員退休后是沒有工資可領的,只有部分高級官員和特殊人員才能領取部分退休工資,全俸則很少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清朝滅亡。如果退休前沒有“腐敗”,退休后吃飯都成問題,現(xiàn)代腐敗“59歲現(xiàn)象”較多,而在古代是“69歲現(xiàn)象”常見,便是這個原因。
完善的退休制度在唐代形成,退休待遇也得到提高,但也有級別規(guī)定,相當于今副廳級、五品以上官員退休才能領到原來工資的一半,五品以下是否拿退休工資不見下文。“詩圣”杜甫從工部員外郎任上退下后便無退休金,起初靠嚴武等一班朋友照顧,在成都還蓋了“草堂”。嚴武死后舉家遷到夔州,在都督柏茂琳的幫助下,打上了一份工,當了東屯公田(相當于今國營農場)的督耕,這才解決了一家生計問題。
宋人最不愿意退休
與現(xiàn)代不同,古代退休工資并不在原單位拿,也非國家財政統(tǒng)籌,而由退休人員居住地政府承擔、發(fā)放。
比較起來,宋朝國力雖然前不及漢唐,后不如明清,但是官最好當,退休待遇也是歷代最高的,退休老干部在新皇登基、慶生等重大慶祝活動時,還能與在任時一樣“轉官加恩”,所以,宋人是最不愿意退休的。
趙光義(宋太宗)當了皇帝后,朝廷出臺退休制度,“應曾任文武職事官恩許致仕者,并給半俸,以他物充,于所在州縣支給。”九品以上退休人員都可領一半工資,有的是全工資,另外還有很多賞賜。九品是古代官場上最低一級官員,相當于如今的鄉(xiāng)長、鎮(zhèn)長,可見宋代已經考慮到基層官員退休后生活了,這是古代中國“養(yǎng)老金”制度,首次覆蓋到基層退休人員。
明朝的退休待遇或許是古代歷朝中最差的,除特殊情況下,退休官員均無工資,僅可免徭役。清代雖然有所提高,但也好不過宋代,60歲退休官員大體可領一半的退休工資,但有滿漢、親疏之別,退休待遇差別很大,有的“食全俸”,有的“食半俸”,有的“不食俸”,最不公平。
古代鼓勵官員退休
拿財政工資的多,老百姓的負擔就會加重,政府財政壓力也大。為此,歷代朝廷特別是宋朝以后都采取措施鼓勵致仕。
在漢代,有贈送“養(yǎng)牛上尊酒”的辦法:高級官員奏“乞骸骨”申請退休時,皇帝往往特賜皇家圈養(yǎng)的肥牛l頭、相當于茅臺酒檔次的好酒10石,以示慰撫。漢平帝執(zhí)政前后,退休時直接“賜金”,多者達上百斤黃金。這種退休賞賜為后來歷代仿效。北宋趙恒(宋真宗)當皇帝時,工部侍郎朱昂退休時得賞賜:銀器二百兩、帛三百匹,另外還給了他一張類似今免費乘車卡的“驛券”。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退休制度主要是對當官者而言,普通公務員退休便沒有這么多講究了,直接卷鋪蓋走人,談不上退休,也沒有現(xiàn)代養(yǎng)老金制度全覆蓋一說。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