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擺脫傳統能源束縛,合理開發利用新能源以此促進經濟快速高效可持續增長,成為擺在遼寧發展的頭等大事。因此,要實現遼寧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走節能、降耗之路,更需要大力發展高效、環保的新能源,提升循環經濟層次,擺脫長期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過度依賴,避免發生傳統能源供應匱乏導致經濟增長速度下降,遼寧應從傳統的“資源型城市”向“新能源型城市”轉變。
關鍵詞:新能源產業;經濟發展;政策研究
一、遼寧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提出,“十二五”時期,要安全高效開發煤炭和常規油氣資源,加強頁巖氣和煤層氣勘探開發,積極有序發展水電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能源十二五規劃還提出,推動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推進煤炭洗選和深加工,集約化發展煉油加工產業,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也是重點任務。
遼寧是重化工業大省,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負荷很大,每年有超過消費總量一半以上的能源需從省外調入。尤其是工業能源消費,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增長,供需矛盾日益尖銳。隨著近幾年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更加促使對能源的需求,能源對外過度依賴問題越來越突出。遼寧能源消費結構單一,原煤、原油資源消費占主導地位,多年來,原煤、原油占能源消耗量的90%以上,這種能源消費格局對環境造成的壓力相對大。而遼寧現有的能源情況是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遼東灣,石油儲量約有7.5億噸,天然氣約有100億m3。撫順煤礦是我國著名煤礦,但因多年開探,煤資源大量減少,其它幾大主力煤礦也面臨資源枯竭的嚴峻局面。遼寧海洋能源較豐富,海洋能源儲藏量約700萬千瓦,其中開發利用價值較大的潮汐能約193.6萬千瓦,理論裝機容量在500萬千瓦以上。遼寧水資源總量約為363億m3,已建設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目前大中小型水庫930余座,總庫容量325億m3。遼寧水利資源理論儲藏量175.2萬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裝機容量163.3萬千瓦。如何擺脫傳統能源束縛,合理開發利用新能源以此促進經濟快速高效可持續增長,成為擺在遼寧發展的頭等大事。因此,要實現遼寧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走節能、降耗之路,更需要大力發展高效、環保的新能源,提升循環經濟層次,擺脫長期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過度依賴,避免發生傳統能源供應匱乏導致經濟增長速度下降,遼寧應從傳統的“資源型城市”向“新能源型城市”轉變。
二、遼寧發展新能源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能源(太陽能、風能、海洋能)與傳統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相比的最大特征是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且長期供應量穩定,但其直接利用率極低,資源供應周期性波動強,不易運輸,不易存儲。所以,非經轉換為其他能源形式的新能源很難達到商業化推廣和大規模開發的要求,不能夠滿足我們日常用能的要求。
1.研發經費不足
新能源產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研發投資是普通產業投資的幾倍甚至是十一倍。高新技術產業化一旦成功,便能夠憑借技術、市場的壟斷性以及生產工藝的先進性獲取超額收益,其投資收益率將大大超過傳統產業的收益率。但高新技術產業化也是一種高風險的經濟市場行為,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新能源的開發主要靠政府的財政投入,發展新能源經費受限。
2.技術因素加劇
滿足于設備制造國產化,缺乏技術儲備,不掌握核心技術。如,在太陽能光伏電池和風能設備制造領域,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風能設備和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國產化,但因沒有掌握核心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我國國產設備和裝置的能源轉化率較低,遼寧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技術瓶頸顯著。
3.缺少自主創新能力
遼寧已經進入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科技創新力度,充分釋放科技創新的爆發力,走質量型、內涵式發展道路。只有這樣,遼寧才能更合理的利用新能源促進經濟發展,推動遼寧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三、遼寧省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政策建議
1.成立遼寧省新能源產業政策研究中心
成立研究中心的目的是解決相關課題周期較長及承擔代為分散不易溝通的問題,該中心是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及時解決遼寧省新能源發展中的戰略、規劃和政策問題,包括提出外貿爭端的解決方案,預測世界未來新能源的發展趨勢,建議遼寧省新能源發電行業的環境要求、發展方向等。研究中心還要根據新能源的種類設置相應的研究所。
2.建立公共研發平臺
根據新能源的種類,建立相應的公共平臺。應提供新能源發電項目的各種試驗平臺,包括儀器設施的公用、科學數據和科技文獻的共享。建設平臺的資金一般由政府負責,也可以吸納國內外的其他資本參與。公共平臺對省內企業實行優惠的有償服務以部分彌補其資金的不足。
3.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
新能源產業或項目標準的建設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標準的前瞻性、標準的本省化與國際化、兼顧多方目標或利益、建立檢測和認證體系。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難題中,許多技術都涉及一些共性的研究內容,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加強合作,共同研發,通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提高企業的自主設計、自主創新的能力
4.加強人才培養和公眾教育
政府相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應認真研究,領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及國家新能源發展規劃,并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此外,還應加強公眾的教育,增強其對新能源中要想的認識,提升配合度。
四、遼寧省發展新能源的經濟增長與轉型的重要機遇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長期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長率,而遼寧省在中央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后也同樣快速健康發展。但現實的情況是這一階段的飛速增長是建立在巨大的結構性失衡的基礎上的,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只有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的增長起到拉動作用,省內消費貢獻明顯不足。
新能源產業在未來前景巨大,必將成為全球各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對遼寧省而言,新能源產業在未來可以提供長期的工業和服務業的就業機會;推動新能源技術和服務的普及將對我省形成巨大的新能源市場,拉動全國乃至全球的新一輪投資;同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不僅促進遼寧省內市場的形成和擴大,也可以促進以新能源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國產品在全球的出口。
遼寧省目前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增長、社會進步、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擴大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遼寧省的能源消費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還將繼續增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源與環境方面的壓力在未來很可能成為我省經濟轉型的動力,而新能源產業將成為我省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發展新能源產業有利于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推動我省經濟的結構性轉型。同時,由于遼寧省經濟快速發展較沿海江浙一帶略晚,在鞏固傳統行業優勢地位的前提下,通過發展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產業,還有助于遼寧省發揮后發優勢,走跨越式發展道路。同時,遼寧省欠發達地區利用新能源實現縮短區域發展差距,促進經濟趕超。充分利用好遼寧省各地區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能源儲備,發展適合本地區優勢的新能源開發模式,縮短地區差距,實現遼寧經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凱.遼寧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2012(2)
[2]隨少蕾.遼寧省新能源產業技術進步評價[D].遼寧大學,2013
[3]韓城.遼寧省新能源產業現狀及政策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5)
[4]孟浩.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新能源發展能力綜合評價[J].中國科技論壇,2010(6)
[5]姚夢媛.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6]劉婷.新經濟形勢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法律保障[J].特區經濟,2010(6)
[7]王懷相.新能源的產業融合之路[J].中國石油企業,2010(5)
[8]陳少強.新能源財政政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能源,2010(5)
[9]馮長根.選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幾點建議[J].科技導報,2010(9):19-21
作者簡介:潘雙吉(1981- ),男,漢族,丹東人,研究實習員,博士研究生,單位:遼寧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世界經濟專業,研究方向:美國經濟,俄羅斯經濟,能源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