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體經濟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條件下,資金鏈斷裂的現象在相當一部分的中小企業中出現,甚至很多中小企業已經倒閉或者面臨倒閉。本文結合美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比較,相關理論為基礎,加以我國中小企業籌資困難本身的特質,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國信用-再擔保體系的相應建議。
關鍵詞:美國融資體系;擔保-再擔保體系;中小企業
一、美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比較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超級經濟強國,但中小企業仍然是全美經濟不活或缺的一部分,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的發展。美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聯邦小企業管理局(SBA),是中小企業專業化的美國政府管理機制,對缺乏資金而廣闊的市場提供貸款擔保和財政援助。到目前為止,SBA為全美乃至全世界的中小企業在融資機構提供安全保障。
1.全國性擔保體系
成立聯邦中小企業管理局(SBA),為全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SBA是聯邦政府的代理部門,旨在對小企業的擔保貸款融資計劃進行實施和管理,在年底向國會聽證會報告年度計劃的實施詳情并申請第二年的預算。對于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SBA可以提供90%的貸款擔保,貸款額度通常在150000美元,即使貸款數額超過額度,保證也可以上至50%-70%。此外,SBA常常舉辦各種商務研討會,不僅在創業準備,計劃提供等方面,該公司還建立行政管理、業務管理和小企業咨詢等方面指導,確保合理并且安全的使用貸款資金。
2.區域性擔保體系
區域性擔保體系是由當地政府經營的,例如加州通過幫助該地區小企業增加出口量的方式建立信用擔保體系,以政府資產為主導,與銀行進行合作為方式。
3.社區性擔保體系
社會保障制度是在社區范圍內幫助窮人擺脫平困的制度,以鼓勵他們做小生意為方式。
4.商業擔保
美國是全世界率先建立信用保險公司的國家之一,業務發展至今,已經成為財產保險與人壽保險同在的業務領域,業務開展需要單獨申請營業執照。1908年,美國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保險協會(SAA),目前有員工650多名,分為保險和忠誠保險兩種服務,同時為政策制定、費率厘定和統計局提供服務。目前,由保險公司或其關聯公司的保證保險業務的提供已非常普遍,有關的個人、公司通常選擇購買保證保險來分散風險,損失最小化。
二、組建中小企業對口合資銀行
通過建立中小企業合資銀行,引入外資和民營資本,可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們可以學習美國商業系統,組件中小企業合資銀行,依照專門比率額度的貸款,并且國家應該提供一定的政策傾斜與稅收優惠來促進銀行的積極性。組建對口的中小企業銀行與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允許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股份。當前,由于在成長規模與運營管理本領上我國許多地方性商業銀行存在局限性,其一直較于國有商業銀行出于落后地位,一方面對其工作范疇及方向做出確定,規定為中小企業提供商業貸款是這類特殊性銀行的主要工作內容,必須把其占較大比例的貸款總金額提供給中小企業。另一方面為其業務限制設定期限,即工作到一定時間之后,這類專門性銀行可擴大其工作區域與服務內容。例如確定10年內關閉,在關閉期之后,該類銀行的貸款對象就可以跳開中小企業,將對象拓寬到一般商業銀行的目標客戶中。
三、再擔保體系的完善
1.組建層次
設立國家與省兩個層面的再擔保公司。我國應在省(區、市)轄區的背景下,加速促進某些地區建立并開展一批由政府資金為導向,較大運營范圍,較高信用水平,較強風險調調控能力和引導性較好的再擔保公司。在國務院的批準下,以中國僅有的全國范圍內的擔保機構來建立的中國信用再擔保公司,通過完善信用級別、分散風險、產業引導和行業融合制度,在省級層面上的擔保公司進行再擔保業務,以健全完善擔保與再擔保體系。通過層層轉移擔保,使擔保機構的最后風險得以最小程度的保留,并確定國家金融監管范圍包括各地各種擔保機構,從經濟層面入手,實施其對整個擔保行業的監督管理責任。
2.組建方式
再擔保機構由政府成立,國家的政策為導向,對再擔保機構獨立運作。作為半公共產品的再擔保服務,光靠市場的供給是不足夠的,再擔保業務應該被囊括進中小企業政策性籌資體系,給予源源不斷的公共財政補償,在省層面上的再擔保機構得以從全國再擔保機構獲取擔保,并且為了增強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國家程度上的再擔保機構完全由中央財政出資建立。而政府的財政補償功能與組織管理能力也得到反應,也提升了市場在社會資源分配中的作用。
3.再擔保對象的確立
各層級各類別的擔保機構是再擔保業務的目標客戶,被擔保企業與再擔保公司之間不存在直接的業務往來,為了使需求滿意最大化,嚴格的再擔保準入準則必須被建立,通過運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確定公司的潛在客戶。并且在制定相應的轉入標準時應滿足松緊適度的準則,否則,準入門檻過高導致客戶覆蓋范圍窄從而限制較多的擔保機構享有再擔保服務,反之,準入門檻過低導致再擔保公司風險難以被分散,并使得擔保機構道德風險增加,代償風險提升。因此,可以將差異化引入再擔保機構,即對不同信用等級的擔保機構實施差異化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劉文波、仵霜,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國際經驗與借鑒[J],當代經濟,2010
[2]唐金成,發達經濟體中小企業信用保證保險制度比較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2
作者簡介:何婷婷,女,漢族,重慶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