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統一部署,北京市東西扶貧協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幫扶內蒙古自治區。201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京蒙兩地有關部門積極對接、緊密配合,對口幫扶合作各項工作扎實有效推進,取得顯著成效。
深入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在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過程中,北京市始終堅持幫扶與合作雙輪驅動,既有幫扶又有合作,幫扶帶動合作,合作提升幫扶,形成良性互動,取得了農牧民脫貧致富與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雙贏局面。
第一,加大項目幫扶力度。按照京蒙對口幫扶8%的資金遞增機制,2013年北京市對口幫扶內蒙古資金達到9331萬元,其中用于支持重點地區幫扶項目資金達8331萬元。項目安排上,北京市嚴格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的工作要求,圍繞促進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的目標,積極與自治區發改委及兩市溝通,嚴格項目申報程序,批復實施51個重點幫扶項目,其中與農牧民脫貧致富息息相關的教育、衛生、農業、畜牧業等項目占到76%以上,進一步增強了農牧民脫貧致富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
第二,扎實推進人才培訓。2013年,北京市安排500萬元專項培訓資金,組織自治區教育、文化、衛生、金融等重點領域的干部和專業人才培訓班48個班次,培訓各類人才1304人,進一步提高了當地干部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拓寬了視野,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更好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第三,著力做好貸款貼息。北京市2013年安排貸款貼息資金500萬元,用于給北京企業在內蒙古投資的6個帶動能力強的農牧業項目進行貼息補助。通過貸款貼息,吸引了更多的北京企業到內蒙古投資發展,拓展了企業發展空間,也帶動了內蒙古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達到了互利共贏的效果。
第四,積極引導市屬單位參與對口幫扶。2013年,北京市旅游委與赤峰市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在北京舉辦赤峰市、烏蘭察布市旅游推介會;北京市支援合作辦公室積極協調市發展改革委安排7000萬元資金,實施赤峰市旅游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北京市文化委組織文藝工作者到幫扶地區進行文藝匯演、對接交流,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雙方科技部門積極對接,起草了科技合作協議;海淀區、大興區、通州區等區縣分別與內蒙古各對口旗縣進行了工作對接,在教育、醫療、農業、商貿、共建產業園等方面加強合作。
第五,切實做好赴蒙掛職干部的服務保障工作。2013年3月,北京市第二批掛職干部50人到內蒙古工作以后,北京市支援合作辦公室積極開展工作,主動對接,確保了第一、二批掛職干部工作有序銜接。辦領導先后兩次召開座談會,就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的任務來源、工作程序等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將京蒙幫扶各類材料編印成冊,發到每個掛職干部手中,使大家能夠很快進入角色,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同時,辦領導利用到內蒙古開會的機會,主動與掛職干部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工作動態,幫助協調解決他們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積極推進區域合作
2013年7月,京蒙兩地領導在北京召開了京蒙區域合作工作對接會議,進一步明確在新時期新階段,京蒙兩地合作要積極落實李克強總理在環渤海地區經濟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統一市場體系、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合作,共同促進環渤海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2013年全年,內蒙古自治區引進北京的合作項目達到592個,到位資金1133.11億元。在能源合作方面,兩地相關部門加強對接,進一步細化、充實能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研究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立足現實,深入研究戰略層面的清潔能源合作問題,力爭在能源合作方面創出特色。在農業合作方面,兩地農業部門加強溝通,擬簽訂農畜產品生產與加工合作協議。在企業合作方面,兩地經濟信息化委已經開始著手按照市場規律,著眼企業優勢,研究建立企業間的合作機制。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京蒙對口幫扶合作工作還存在著一些需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比如如何發揮幫扶資金的最大效用,如何進一步發動社會資源開展幫扶工作等。下一步,北京市將積極按照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部署,圍繞京蒙對口幫扶合作重點,著力在以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是在幫扶機制方面,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增強當地造血功能、幫助農牧民脫貧致富,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調研走訪,開拓幫扶思路。
二是在幫扶資金使用方面,本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力爭在幾年內利用幫扶資金集中實施一批幫扶效果明顯、帶動力強的扶貧開發項目。加大對重點幫扶地區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力度,提高農牧民外出務工的勞動附加值。
三是發動社會力量方面,利用手機、互聯網等現代媒體,加強宣傳力度,建立京蒙兩地信息互通共享平臺,有針對性地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對口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