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蘇省在省委、省政府領導和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努力推動蘇陜掛鉤協作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針對新形勢下扶貧協作的特點,江蘇省以政府援助為基礎,以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為重點,突出智力幫扶,增強“造血”功能,在陜西幫扶地區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雙方扶貧協作不斷加強,經濟合作進一步擴大。據統計,2013年江蘇省共為陜西省投入無償援助資金3725萬元,實施各類扶貧項目103項,社會捐贈資金及物資折價200萬元。援建學校、幼兒園12所,衛生院(所)6所,修建鄉村道路141公里,舉辦各類培訓班8期,培訓各類人員475人次,幫助陜西貧困地區輸出勞務人員13500余人,實現勞務收入32310萬元。
加強指導貫徹扶貧工作會議精神
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2013年全國東西扶貧協作工作培訓班會議后,江蘇向省內各市印發了《關于推薦和申報蘇陜扶貧協作項目的有關意見》,明確要求把陜西省秦巴山、六盤山、呂梁山三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作為蘇陜扶貧協作的主戰場,將列入片區扶貧規劃的移民搬遷和整村推進項目作為優先對象,重點突出與整村推進配套的基礎設施項目、社會公益項目以及產業化扶貧項目。提供智力援助,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貧困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同時,更加關注貧困地區的民生與社會發展,幫扶公益事業建設;更加關注集中連片地區,突出脫貧致富整體效益;更加關注發揮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是制定扶貧協作年度計劃。2013年年初,江蘇省蘇援辦印發了2013年蘇陜掛鉤扶貧協作工作計劃,轉發了國務院扶貧辦2013年扶貧工作要點,對各市掛鉤扶貧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根據國務院扶貧辦提出在幫扶資金上形成逐年增加投入機制的要求,經省領導研究同意,決定自2014年起提高與陜西掛鉤扶貧協作結對的10個市及45個縣、區(市)的扶貧援助資金,加大扶貧資金援助力度。
二是落實扶貧援助資金和項目。2013年4月第17屆“西洽會”期間,江蘇省參會的各有關市由市領導帶隊,到結對的陜西省掛鉤市商定扶貧協作任務,落實援助資金,與陜西省企業洽談簽定了一批經濟合作項目。兩省對省級專項扶貧資金援助項目進行了對接,江蘇省繼續安排省級財政專項資金1000萬元,本著向老區傾斜、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的原則,幫助改善陜西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實施了5項蘇陜掛鉤扶貧協作項目。
三是加強扶貧宣傳工作。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召開的扶貧調研、宣傳和年鑒審稿等會議,江蘇省完成了《2013中國扶貧開發年鑒》蘇陜扶貧協作篇目和東西扶貧創新案例修改工作,并配合陜西省蘇陜辦共同編輯蘇陜兩省開展東西扶貧協作的宣傳資料,組織各市縣廣泛征集影像文檔宣傳資料,從不同角度反映兩省開展東西扶貧協作以來取得的重大成果,推動工作深入開展。
突出重點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目前,陜西仍是我國貧困人口較多的省份之一,有50個縣列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689萬,占全省農村人口的24.9%。同時,陜西有43個縣區位于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六盤山區以及陜西省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這些地區都遠離中心城市,區域邊緣性明顯,致貧因素具有共性特征,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短板和難點。2011-2020年,陜西省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確定將搬遷安置39.2萬人,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搬遷安置19.83萬人。
圍繞陜西的移民搬遷和整村推進建設,江蘇省以基礎設施為重點,積極援建道路、橋梁、飲水設施和鄉村住房,改善貧困地區的“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狀況。2013年,江蘇省用于陜西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援助資金達1650萬元,占全省扶貧援助資金的三分之一以上,援建項目受益農戶達21803萬人。
關注民生加快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2002年蘇榆衛生對口協作計劃啟動以來,蘇州市衛生部門每年都選派優秀青年志愿者赴榆林參加醫療志愿服務扶貧支醫活動。2013年,共有8名醫生組成第十六批、第十七批志愿醫療隊支援榆林神木縣人民醫院和榆陽區人民醫院,至此,蘇州市衛生系統已先后選派100余名優秀志愿者赴榆林參加醫療志愿服務。援榆醫療志愿者們通過臨床帶教及技術指導,有效推動了榆林地區衛生事業的發展,“蘇州支醫志愿者”已在當地形成品牌效應,赴榆醫療援助也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可持續性發展的軌道。
2013年,昆山市投入80萬元重點支持清澗人民醫院增添醫療設備,提升醫院硬件水平。無錫市援助改造了黃龍縣三岔鄉梁家山衛生室,方便了群眾就近看病;援助了延長縣七里村敬老院圖書閱覽室、文化娛樂室、健身房建設,使養老院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為老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推動產業轉移 促進融合發展
2013年,江蘇和陜西的經濟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承接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在2013年的第17屆“西洽會”上,江蘇省共組織了500多家企業、1000多人參會參展,完成了一批重大投資項目,如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安市浐灞新區管委會簽訂西安物流項目,總投資19億元;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與陜西省子長縣人民政府簽訂建設年產180萬噸中莊煤礦項目,配套建設一座洗煤廠,總投資15.6億元;南通家紡商會與陜西中登集團簽訂西安國際家紡城項目,總投資12億元;江蘇偉業建設集團與西安一順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新一代·偉業國際項目,總投資11億元。
2014年,江蘇省將繼續在資金支持、產業發展、干部交流、人員培訓以及勞動力轉移等方面與陜西省積極配合,突出重點,精心組織,扎實做好東西扶貧協作工作。
一是把工作重點向革命老區傾斜、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在農業、水利、教育和醫療衛生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收。
二是繼續加快貧困地區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繼續加大扶貧資金的援助力度,盡快改變貧困地區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事業落后的狀況。同時要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督促檢查,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成效。
三是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以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移民搬遷、整村推進為重點,對涉及群眾生產生活最基本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進行集中投入,提高扶貧開發的整體效果,著力解決人畜飲水、農村道路、山林開發、規模種植養殖、農田改造等方面的問題。
四是加大產業開發力度,加快貧困農戶增收。幫助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業,加大對農產品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貧困地區現代農業的發展。以貧困家庭勞動力為主要培訓對象,認真組織實施雨露計劃項目,努力提高貧困人口在非農產業和城市的就業、創業能力,積極穩妥地擴大貧困地區勞務輸出。
五是大力引導和鼓勵兩省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探索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扶貧協作形式,促進兩地企業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廣泛的合作。充分發揮“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交流平臺的作用,積極辦好每年一屆的“西洽會”,推動江蘇省企業參與陜西省資源開發、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城鎮化改造、現代農業等重大工程和項目的建設,進一步發揮江蘇在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引導傳統產業向西轉移,進一步擴大兩省在能源、經貿、科技、旅游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