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剛
摘 要: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中部地區的經濟也隨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長,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對那些影響中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因素針對性的提出促進中部地區經濟增長與發展的路徑,希望能夠在中部地區發展中得到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中部地區;經濟增長方式;發展路徑;宏觀經濟調控
眾所周知,經濟增長是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注重研究的核心問題。尤其是在“十一五”以后,為了加快經濟建設的發展速度,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真正去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道路。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很長一段時間里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江西、安徽、湖北、河南、湖南這六省)的很多經濟發展指標與東、西部地區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不合理,工業化進程遲緩;對外開放程度不足;非公有制體制改革依舊艱難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來促進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我們應當及時的轉變中部地區經濟增長方式與發展路徑。
一、從依靠生產要素投入轉變為依靠全要素生產力投入
通過我國眾多經濟學家對中部六大省份的經濟增長進行實證分析表明,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生產要素)三個方面對中部經濟增長的貢獻比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要高出許多(見表)。
表 1979年-2004年中部六省的各大生產要素的貢獻率(%)
從此表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出,中部經濟增長走的是依靠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來實現的,這就是所謂的粗放型增長道路。然而在這種方式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受到經濟結構不合理、制度創新遲緩等問題都會嚴重制約中部地區生產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農民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加快制度創新的速度與步伐。通過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個共性:經濟體制的不同勢必會導致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同,而運行機制的不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增長方式與經濟效率。通過多年的研究結合我國中部地區這些年來的發展狀況,我們應當加快制度變遷的步伐,包括市場制度的變遷、經濟組織形式的變化、創新經營管理方式等,大量的事實已經得到證明,這些因素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長期的增長,同時還影響經濟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2)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因為現階段的各大產業勞動生產率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調整產業結構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最好的辦法就是對產業勞動生產率進行重新分化與組合來強化專業化作業與分工,事實證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經濟總合生產力的增長速度,從而很好地拉動經濟增長;(3)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速度。農村富余勞動力為了生存與發展,勢必有很大一部分都會向城鎮與非農產業進行轉移。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已經超過兩億,而其中有大約1億人就在中部地區。鑒于這種情況,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不僅可以增大農村勞動力人均資源,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而且還可以有效補充城鎮勞動力。
二、從依靠物質資本向依靠人力資本轉變促進經濟增長
通過眾多經濟學家研究發現,物質資本本身具有邊際收益遞減的特征,因此投入物質資本過多很容易引起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而人力資本則具有邊際收益遞增的特征。事實證明,通過加大人力資本的投入對節約自然資源與持續利用大大有利。然而在過去很長時間里中部地區是通過投入大量的物質資本來實現的,通過這種方式所得到的經濟效益是極其低下的。隨著自然資源被大肆開采,仍舊采取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而且還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重大的傷害,長此以往下去的話勢必會導致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一句空話了。然而人力資本的彈性系數是比較大的,而且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這充分表明與物質資本相比它的投資效益更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意味著物質資本一點都不重要,而是在積累物質資本的時候要注重投資結構和質量的統一,從而可以促使投資的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就目前我國的實際狀況來說,中部地區正處于從初級階段全面進入中級階段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是需要物質資本的大量投入來推動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但是這種投資不能盲目進行,而是要兼顧質量和效益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通過擴大開放力度來吸引大量資金,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來積累物質資本,從而有效推動工業化進程。但是單純依靠物質資本的大量投入是無法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的,必須要加大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特性的人力資本的投入才能持續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對中部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鑒于此,我們必須在增大物質資本投入的同時,應想方設法加強發展教育的力度來提升人力資本水平來充分發揮出物質資本的投入效應。
三、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部地區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依賴于物質資本的大量投入,這種方式的勞動力效益極其低下。鑒于此,我們必須及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路徑,適時的加大人力資本的投入來促進中部地區的發展,這樣既發展了經濟,也保護了環境,從而可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張鎮.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發展問題研究[J].建筑.建材.裝飾.2013(07).
[2]都吉平.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發展問題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8).
[3]溫雪琴.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發展問題研究[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