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營改增自實行以來,負稅增減問題成為各個企業最關切的問題。營改增涉及的行業門類廣泛,主要有研發制造業、信息技術、物流、文化出版、有形動產租賃等現代服務業。筆者經過對當前現代服務行業的研究和調查,發現營改增對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有利弊之分,筆者因此對“利”“弊”展開論證說明。
關鍵詞:營改增;現代服務企業;利弊
一、引言
“營改增”是指企業的營業稅改正增值稅,簡稱“營改增”政策。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營改增”的主要表現為:在基本稅率(17%)和低稅率(13%)的前提下,新增兩個低稅率(11%與6%)。現階段,“營改增”政策的適用范圍包括建筑設計、研發制造業、信息技術、物流、文化出版、有形動產租賃等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中最典型的就是生產性服務和科技信息服務,而這兩大產業的也最高。然而新的“營改增”政策對現代服務企業來說利弊如何,筆者將從“利”“弊”兩個方面分析營改增對現代服務企業的影響。
二、營改增對現代服務企業的“利”
1.減少重復計稅。傳統的營業稅有重復征稅的漏洞,存在間接加重企業繳稅負擔的問題。而營改增政策作為我國稅收制度改革中接軌國際的一次重要歷史改革,是順應時代潮流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重要舉措,營改增政策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總體負稅,消除重復征稅的缺陷。對于現代服務企業而言,減少重復征稅負擔,大大降低負稅壓力,企業的生產成本就隨之減少。比如,一家主營建筑設計的現代服務企業的年營業收入為100萬,營改增政策前按營業稅5%計算,應征收5萬元營業稅(×5%),此外還需繳納教育費3%、城建稅7%,附加稅為5×(7%+3%)=0.5萬元,最終營業稅和附加稅為5.5萬元。而在同等營業額下,采用增值稅計算,該企業的營業收入為=/(1+3%)=97.09萬元,年應繳納增值稅為97.09×3%=2.91萬元。由此可見該物流公司的稅負減少47%。
2.促進社會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營改增政策涉及的現代服務行業的稅基主要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而營業稅的稅基會涉及到二、三產業以及其他行業中的流轉額。顯然以增加額作為稅基形成的稅負明顯要比以流轉額作為稅基形成的稅負要低。增值稅的實行有效消除了企業重復繳稅的壓力,降低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的稅負,從而有效降低物價,促進消費增長,擴大內需,促進社會各行業、各產業的分工與合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與調整,從而提升企業的總體經濟效益。
3.增加企業利潤。營改增政策在增加企業利潤主要表現在利潤核算當面。由于企業利潤是企業經濟效益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因此企業利潤核算環節關系重大。增值稅的利潤會計核算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企業總體銷售收入。增值稅屬于價外稅,企業在核對銷售收入時,會將不含增值稅的情況排除在外。第二,企業銷售的稅金。之前的營業稅會計核算方法是營業稅加附加稅,這種方式會降低企業的最終利潤。而增值稅核算方法,會計核算不能稱之為成本,這樣就增加了企業的利潤;第三,流轉稅額變化。增值稅政策下,一般納稅人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在稅率不變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流轉稅額和附加稅。
4.促進服務業內部管理改革。現代服務業中員工的工資福利以及差旅費的所占比例較大,因此獲得進項稅抵扣發票的成本受到限制。營改增政策施行后,由于增值稅的主要以企業在加工、銷售、修理、以及勞務服務等多個環節中新增價值或商品附加值所征收的一種稅,進項稅抵扣發票的成本限制放松,企業可以通過抵扣進項稅,來降低增值稅。而企業可以有效實現內部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整合企業內部員工設置,強化企業內部運行和管理。
三、營改增對現代服務企業的“弊”
1.定價機制失去競爭力。現代服務行業的定價機制較為靈活多變,影響服務價格的因素也很復雜。營改增后服務價格被迫提升。但是企業的最終服務價格是否提高還需要看企業的價格政策以及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在營改增政策下,一些企業“變相漲價”,加價幅度日益增高,從而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2.增加企業部分稅負。部分企業由于自身行業性質的影響,在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下,企業負稅沒降反增,以物流產業為例,由于物流產業中拆卸、裝車、搬運等貨物運輸服務中環節眾多,因此引申出來的增值稅率從之前的營業稅率的3%增長到現在的增值稅率的11%,增幅巨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營改增政策對現代服務企業而言產生了“利”“弊”兩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稅負、收益分配、定價機制、內部管理、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總體運行等方面,而營改增政策對于現代服務企業的發展是利大于弊的,只要現代服務企業清楚認清當前營改增形勢,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創新企業運行和內部管理機制,使之與營改增市場環境相適應,就一定能夠為企業帶來更豐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鐘順東.談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16):104-106.
[2]潘文軒.增值稅擴圍改革對行業稅賦變動的預期影響[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2,(4):105-106.
作者簡介:李躍(1982.04- ),男,山東省滕州市人,棗莊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審計師,大學學歷,學士學位,會計學專業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