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卓卓
摘 要:會計報表分析是對企業提供的各類會計報表進行分析。會計報表分析已經成為企業眾多相關利益主體進一步獲取有效的會計信息,方便其進行未來的決策的主要方式。
關鍵詞:會計報表的內容;報表分析
會計報表分析是企業相關利益主體以企業財務報表及其他經濟資料為基礎,結合一定的標準,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分析,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一、會計報表分析在財務分析中的地位作用與利害關系
1.會計報表的局限性
在我國,會計報表是所有企業都進行編寫的。這就導致了企業在這方面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會計報表的真實性。企業為了使自己的會計報表能夠順利的通過檢驗,會利用各種方式進行偽造,故意掩蓋事實。例如:企業可以利用虛增利潤來調節利潤。其次就是,財務報表可以看出企業的經營信息,但不能看出企業的發展能力。企業發展的內涵是企業價值的增長,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能。會計報表中的信息可以分析出企業近期的經營狀況,但不能看出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所以通過會計報表進行會計質量分析時,要規避這兩個風險,這樣才能科學的進行分析。
2.對會計報表假設分析假設弊端的分析
以在建工程為例:企業建造相同的固定資產,如果一種使用權益資金,另一種使用債務資金,那么后者的價值將大于前者,但是這部分超出的價值完全是由于融資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不會在未來使企業得到額外的補償,因此這部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價值在會計報表分析時應該去除出去。對會計報表的假設分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事項,企業要規避會計報表的假設弊端,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會計報表假設方式,企業要注意這個問題。
3.會計報表分析在財務分析中的作用
首先,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分析有利于企業和報表使用者把握不同財務指標之間的相互關聯關系,更有效的進行財務報表分析。不同的財務指標有著自己的特點,要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分析,這樣才能夠充分地展現各種指標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相互之間影響的方向,程度和原因。另外,通過對會計報表的分析有利于正確的評判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財務報表包含著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反映了企業經營的各種信息,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有利于企業看出自己的問題,從而為以后的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會計報表的分析過程中要關注到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等各個層面的內容。
二、我國現有會計報表分析方法的不足
縱觀我國的會計報表的分析方法,我們不難看出,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首先,便表現為在分析方法的分類不夠明確,會計主體對選用的會計信息方法沒有一個明確的適用性分析。其次,是對企業采用的會計報表分析方法沒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各類會計報表分析方法都有一個使用的范圍,如果企業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生硬地照搬照抄,那么肯定會出現一些問題。最后,便是沒有對各種會計分析方法的缺點做到足夠的認識,從而致使企業利用信息的效率下降。接下來便分述之。
1.我國對于會計報表進行的分析方法及其分類
我國的會計信息分析方法大致如下:
常見的分析手段包括:橫向比較法、縱向比較法、趨勢百分率分析法、財務比率分析法。橫向比較的前提是采用前后期對比的方式編制,并增設“絕對金額增減”和“百分率增減”兩欄,用來顯示各個數據之間的變化幅度。縱向比較法是對一個時間內各個會計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其前提是必須采用“百分率”或“可比性”形式編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才能更好的顯示出各個會計信心的實在意義。另一種常見的分類是: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利用會計信息的差異來比較,從而分析出其他的結論。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指標之間的比率,來揭示其中相對數差異。因素分析法則是通過逐個替換因素,計算相互聯系的因素對經濟指標變動的影響程度。
2.各種會計報表分析方法的特點
各種會計報表分析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點,且相互配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分析方法體系。企業一般可先用比較分析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進行總體分析;進而運用比率分析法具體分析財務狀況的結構、經營成果是否合理;最后運用因素分析法將在具體分析中找出的重點因素進行分析。
3.會計報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會計報表分析也有一些自己的不足。首先,就是會計報表分析的基礎是企業的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國的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的質量可謂是良莠不齊,企業在會計報表中存在著各種類型的問題,例如:利用會計報表進行各種形式的逃稅漏稅,偽造虛假的財務信息,這些情況導致了各類投資者喪失了投資信息,從而導致了對會計報表分析的各種負面說法。其次,會計報表的信息都是人來進行操作的,這就導致了對財務報表分析的隨意化。在當今的企業經營中,各種行為都是企業的會計工作人員所操作的,有時,企業的會計人員在進行分析時會受到上級部門的影響,相關的會計主管單位可能出于各種目的對會計報表分析進行樂觀化的估計,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工作錯誤的對會計信息做出錯誤的分析和預測。總之,在對會計報表進行分析時,要考慮到會計報表存在的相關缺陷,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的對會計報表進行分析。
三、進行會計報表分析的流程
1.確立分析目標,明確分析內容。
要想科學的進行會計報表的分析,就必須要建立企業分析的目標,會計目標決定著以后進行會計報表分析內容。對會計報表的使用者是不一樣的,因此報表分析的目的也不盡相同,例如:信用分析目的,經營決策目的。在信用分析目的下,企業的會計人員要充分考慮的企業進行正常經營的能力,要考慮企業的未來發展情況。
2.收集相關分析資料
確定了分析目標和內容后,財務分析人員應該按照準備實施的內容收集所需的資料。這些資料應該包含各方面的信息,不論是會計信息還是非會計信息,企業都應該進行收集。會計信息主要指的是企業的財務報告,企業財務預算,企業內部的成本費用計算資料等;非會計信息主要是指審計報告,企業產品的市場情況。
3.確定分析基準
財務分析的評價基準包括四類。行業基準,歷史基準,目標基準和經營基準。企業選擇何種經濟基準要隨著自身的經濟情況來進行確定。不同的基準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該結合分析對象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舉例來說:對于壟斷企業來講,由于沒有其他企業進行激烈的競爭,所以就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歷史基準或者目標基準。
4.選擇分析方法
企業進行分析方法是有很多種選擇的,而且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發展,各種先進的分析方法也層出不窮。在現代的財務分析中,大量地使用分析數學模型。來增強方法的科學性。但是新出現的方法并不是適合所有企業的,由于企業的規模大小的不同,再加上自身會計制度建設的不同,一些原有的分析方法也不一定不適合企業使用。由于每種分析方法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財務人員應該按照分析目的和可能得到的分析資料進行分析方法的比較,選擇最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分析方法,以得出更為全面有效的結論,從而促進企業的分析能力的進步。
5.做出分析結論,提出相關意見
在分析報表時,尤其時進行財務分析時要根據財務分析目標,選擇合適的分析評價基準,使用恰當的分析方法后,將得出計算分析結果,作為企業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分析結論應該綜合客觀,找出分析對象的優點和缺點,提出對應的決策建議。
四、會計報表信息使用的主體
1.股東和潛在的投資者
市場上的而投資者希望買入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公司股票,以分享企業帶來的紅利,但是對未來的預測只能建立在歷史信息的基礎上,所以基于企業的相關的會計信息報表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投資者可以利用會計報表來進行對企業將來盈利情況的分析,還可以評估企業的價值。但是廣大的股東和潛在的投資者要對會計報表的質量做到精細的審驗,防止某些公司通過會計報表信息的造假來誤導投資者。廣大的股東和投資者要擦亮眼睛,防止被粉飾的會計報表所欺騙。
2.與企業相關的債權人
債券人關注的是企業的還債的能力,企業只有健康的運營下去,債權人的利益才會得到保障。與公司的股東不同,債權人沒有企業剩余利潤的索取權,如果企業獲取較高的利潤水平,債權人只可以按照約定額利率來索取自己的利益,企業一旦發生虧損,債權人就會受到更大的經濟損失,債權人的收益和風險之間的不對稱性,導致債權人更加關注企業的會計信息以及企業的正常運行。因而與股東需要的財務信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他更加關注企業的會計報表。
3.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
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與股東之間存在這委托代理關系,接受委托對股東的財產進行經營管理,使其保值增值。但是管理人員也具有個人的利益,追求個人效用的最大化,從而與股東的利益不一致,甚至會損害股東的利益因此,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在日常的經營中要對已經擁有的會計報表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企業的劣勢和缺點,以便自己進行改進工作。同時,從財務信息獲取的內容上看,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他們既是企業會計報表信息的需求者,優勢會計信息的供給方。所以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的會計報表分析的結果應該要比其它部門更具有可靠性。
4.政府等國家機關
政府以及國家相關的經濟機關也是會計報表的需求者。首先,政府作為社會公共管理部門,其主要收入來源是對企業的稅費的征收,企業作為納稅的首要主體,需要接受政府以及國家相關的經濟機關的監督,要接受合理的征稅,此時,政府以及國家相關的經濟機關需要企業提供有關的財務信息,以確定合理的稅額;其次,政府以及國家相關的經濟機關還可能是企業的投資者,例如:我國眾多的國有企業就是這個情況,雖然從嚴格意義上政府以及國家相關的經濟機關只能是國有股東的代理人,而不是企業的直接所有者,他也需要企業的相關的會計信息,他的需求內容也與其他企業的股東大體相同。
5.企業原料的供應商
企業原料的供應商也是企業相關的利益人,它一方面希望向企業多多地賣出自己的產品,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因為賒銷的存在,使其面臨這壞賬的風險,還可能因為三角債而使自身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企業原料的供應商也需要以企業的會計報表為基礎來確定自身經營的風險,并作出對應的對策分析,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企業的情況,為以后的發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由以上會計信息的各個使用者可以看出,不同的利益主體需要企業不同的財務信息,同時它們使用的會計報表分析方法和手段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一次,在進行會計報表分析時要注意各個主體分別適用哪些分析方法,即使采用同樣的分析方法得出的財務信息結論,不同主體對其解讀出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五、注重會計報表分析的質量特征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要以存在的經營事項作為信息來源的參考,進行會計信息的計量和報告,要如實的反應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以及其他相關的會計信息,保證會計報表的真實可靠,內容完整。違反可靠性就使得會計信息不能如實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這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一般都是故意編造虛假的會計信息,誤導會計報表信息的使用者,達到會計信息披露者自身的。如果出現此類會計造假情況,除非是企業的內部知情人,否則無法獲取修正的信息,基于此做出的任何會計報表都是無效的。
2.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信息應該相互可比。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縱向可比,即統一企業不同的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近的交易事項,應該盡量采取一致的會計政策,不能夠隨意變更。需要變更的,應該在附注中說明;第二是橫向可比,即不同的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近的會計交易,應該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的要求是為了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企業之間和不同的時間上的信息比較,因為單獨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是無法判斷其財務情況的。如果缺乏可比性,就使得對相同的經濟業務出現不同的會計信息結果,這種信息比較也就失去了意義。
3.實質重于形式
實質重于形式是指企業應該按照交易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該僅以交易的法律形式為依據。會計信息應該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但是何種情況應該會計法律法規規定的形式進行會計信息的記錄,哪些可以不用,這是企業本身需要決定的。在進行會計報表分析時,會計分析人員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會計信息所反映的法律形式上,而分析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是否有暫時性差異,理解并把握這種差異。
六、會計報表分析方法體系的意義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會計報表分析方法體系。因此,不斷強化和完善會計報表分析方法體系是企業最為重要的生存和發展手段。
會計報表分析是企業進行良好運行的一個重要方面。會計報表分析是對企業現有會計信息的有效的總結和利用,利用這種分析可以對企業的將來的經營情況進行一定的預測。企業如果想要更好的經營,就必須要利用好這個關鍵的信息。觀察會計報表分析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它一直存在于企業的經營中。當然,對它的利用也要合理的進行,不能盲目地進行會計報表分析。應該避免會計報表分析的相關風險,應該合理分析企業所擁有的會計信息,進行科學有效的會計報表分析。
參考文獻:
[1]陳毓圭.對會計監督的幾點看法[J].會計研究,2005(06).
[2]羅平.淺談會計監督中的問題及對策[M].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8).
[3]段瑞芬,鄭美枝,王科唯.論會計監督的挑戰及對策[M].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4]劉永澤,陳立軍.中級財務會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5]劉仲文.人力資源會計[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6]馬海清,朱光林.決策會計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
[7]王春峰.市場風險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8]王衛東.現代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