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賢英
摘 要:隨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進步,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為推動國民經濟整體繁榮貢獻較大。但當前,我國中小民營企業在發展道路上會遇到種種風險和挑戰,考驗企業的應對能力,而及時完善中小民營企業的財務風險應對能力最為重要。因此,積極研究中小民營企業財務風險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十分必要。
關鍵詞:中小民營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一、中小民營企業特點
(一)較小的經營規模。與大多數國企和外企相比,中小民營企業通常經營規模比較小,擁有的工作人員也較少,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層次不復雜。
(二)靈活的經營方式。中小民營企業的投資并沒有像大企業那樣數量較大,并且短時間內少量的投資的收效挺快。企業生產或經營產品呈現出品種多、結構小巧和工藝簡單的特點,可以依托靈活的機制將不同產品進行分散生產或經營,從而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三)較差的風險抵御能力。銀行貸款成為多數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私人投資卻相當少,但這些企業缺乏貸款抵押的固定資產。若企業籌資方式社會化,受經濟宏觀環境影響較大,環境好則好,環境差就會問題連連,從而家具企業財務風險的出現概率。
二、中小民營企業財務風險分類
(一)籌資方面。資金市場的供需波動和宏觀環境的變化,給中小民營企業通過資金市場籌資帶來風險,主要體現在利率、匯率、再融資、財務杠桿和購買力等方面。
(二)投資方面。中小民營企業進行若干投資后,由于市場需求改變而造成企業收益的實際與計劃偏離,為企業投資回報帶來風險,主要體現在利率、匯率、再投資、金融衍生工具、通貨膨脹、道德和違約等方面。
(三)償債方面。中小民營企業負債經營由于經營不善不能及時償還到期本金和利息,企業遭遇財務困境,甚至會陷入破產境地。根據償債時間劃分,這種償債風險可分短期和長期兩種。
(四)運營方面。中小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供應、生產和銷售等環節不確定因素挺多,會延緩或遲滯企業資金運轉,影響企業價值變化。
(五)收益方面。對于中小民營企業來說,經營收益和分配有可能影響到以后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這主要分為收益留存和股息分配兩種,收益留存注重規模來源的擴大,股息分配注重股東財產的擴大,兩者是對立統一的。
三、中小民營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一)融資難度較大并且代價過高。雖然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體系比較獨立、渠道多樣化,但是融資具體實施比較難并且代價過高,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第一,中小民營企業負債經營負債較多,經營風險大,企業信用較低,導致信用擔保較難,從而融資代價較大;第二,很多銀行對中小民營企業貸款存在偏見,熱心度不夠;第三,尚未形成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合理金融服務的成熟的金融中間機構和相應貸款擔保機制;第四,國家政策層面,中小民營企業常處于被忽視的地位。
(二)投資途徑不寬且戰略性不夠。絕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都是有家族式企業演變而來,多采用所有權和經營權集中統一的管理方式,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二合一。但是,這些“二合一”人員,普遍業務素質較低,在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條件下,實際決策水平戰略性較差,缺乏投資途徑和風險的科學認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很差,會計信息失真度很高,因而常常造成投資難以收回。
(三)借貸時缺乏對自身實際的清醒認識。中小民營企業的經營項目融資,數量大且時間集中性強,企業經營者往往將還款押寶在若干項目上,項目如果運作不好就會使企業陷入還款困境,產生財務風險,嚴重的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破產。
(四)應收賬款回收與存貨銷售變現難度較大。由于市場波動有可能會影響企業產品銷售不暢,從而產生中小民營企業存貨銷售變現困境;況且,企業存貨管理制度不完善,存貨管理現狀不容樂觀。
(五)收益留存與股息分配不科學。中小民營企業,由于企業規模不大,資金運作量也不大,企業管理者的想法是:收益留存多點、股息分配少一點;但追求股息分紅是企業股東的天性,基于股息分配不確定性因素過多而要求股息分配比例的不斷擴大反應了這一點;這樣,管理者和股東之間存在矛盾,使中小民營企業資本金不夠,不能快速發展。
四、中小民營企業防范財務風險對策
(一)科學管理資金,合理負債避險。負債規模和負債利率,中小民營企業都應該合理管控,讓它們均處于合理水平。如果中小民營企業業務不穩定,融資數量未相應減少,會因業務問題而產生財務風險,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中小民營企業可采用聯合別的企業共擔風險、選擇備選方案中風險最小的方案、購買保險公司保險來轉移風險等方式規避風險。
(二)正確把握財務環境,減弱財務風險概率。中小民營企業應不斷強化全球、國家、地區、產業等宏觀環境研究,重點關注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國家的產業規劃與指導、新技術研發與使用、行業的壟斷與壟斷企業、業務經營的法律法規以及國際貿易上各行業的發展變化。這樣有助于企業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以及企業適應善變的市場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減弱財務風險概率。
(三)科學分析財務風險,強化員工防范意識。對于中小民營企業來說,自身資金少、實力較弱,注重經營風險防范非常必要,防范意識較強就有可能將風險減弱到最低。企業的財務工作非常重要,工作過程的任何細小疏忽都可能企業重大損失,工作時務必謹慎小心,嚴防差錯產生。中小民營企業應強化員工防范風險意識培訓,提高企業自身應變能力,讓員工能較好的認識財務風險并適當應對,依據條件的變化積極適應,不斷改進企業財務管理能力。
(四)優化財務體制運作,強化預警機制建設。企業內部核算制度建設的優化,對于中小民營企業非常重要,關系到企業能否進行法制化生產,確保真實、合法的財務信息。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應該陽光化,以增強顧客對企業的信任。如此,企業財務工作不僅能提供給企業真實準確的信息,還能適當規避風險,提升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度。用人機制的完善,作為財務機制優化的重要一環,有利于依托培養態度認真、敬業負責、積極上進的員工來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強化財務預警機制建設,有利于對財務管理各環節產生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預測各種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這樣,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水平和戰略決策能力得到提升,通過科學合理應用財務預警機制,強化財務風險預警,可以提高企業整體管理能力和市場應變能力,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五)科學管理資金回收。中小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工作中應注重合同訂單的履行,貸款的回收和應收賬款的催收應成為企業制度化的日常工作,同時回收和催收的周轉速度應強化。中小民營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應時時關注國際環境變化,特別是與自身業務聯系緊密的進口國,對于外部環境變化及時應對和調整,因出口而產生的壞賬要嚴格管控,資金回收工作要不斷強化。
(六)合理進行財務決策。中小民營企業管理者對于每一個可行方案都要詳細研究,方案評價應公開、公平、公正和客觀,絕對不能只憑直接經驗和憑空猜測。企業進行財務決策時,應立足于企業長遠和可持續發展,遵循業務發展規律,適應社會復雜的經濟環境。
結語:財務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中小民營企業,應不斷提升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強化相關人員防范財務風險理念,優化財務風險評判機制,認真分析企業各種潛在的財務風險,提出相關處置措施,以確保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苗海燕,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研究,現代商貿工業,2012.12
[2] 李澤紅,王薛談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綜合評價,財會月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