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高成強
(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8)
學生身體素質連續近30年呈下降趨勢,如何遏制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已然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高校作為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如何向社會輸送“健康的人才”理應成為衡量高校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桿,但大學生體質的現實狀況卻為高校提出了嚴峻挑戰:體育鍛煉的猝死率在上升,長跑因擔心發生意外而取消,等等,這些現實問題拷問著我國的體育教育,也迫使我們再次思考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較為豐富,可供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有二三十種之多,不同的運動項目有不同的運動規律和運動負荷,必然對身體素質產生不同的影響。通過實驗研究熟知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可以優化高校體育課程資源,更加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隨機抽取徐州工程學院體育選項課中的籃球、太極拳、乒乓球、健美操課程中的大一學生共200人,其中實驗組100人,對照組100人。在實驗前,對兩組進行了干擾變量的控制,并對學生進行了身體素質測試,通過分析測試數據,兩組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完全符合本實驗要求。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需要,通過重慶維普、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以身體素質,體育教學項目等為關鍵詞,檢索與之相關的內容,并閱讀大量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書籍,為本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1.2.2 教學實驗法
實驗前后,使用立定跳遠測試儀器、秒表、跳繩,測試項目為立定跳遠、50m跑、跳繩和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以此對選項課教學的前后進行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測試。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2.0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出相應的標準差、平均值等指標。對比實驗前后測試數據以及各個項目之間的差異,通過數據以及各個體育教學項目的特點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找出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規律。

表1 籃球選項課學生身體素質對比

表4 健美操選項課學生身體素質對比統計
籃球運動是一項高對抗的體育項目,除體現出個人技術能力外,還追求團隊配合,在練習過程中運動量較大,對加速度和彈跳力量要求較高,相對而言,籃球選項課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好。經過一年的實驗,數據表明,各項身體素質都有所提高,尤以50m跑提高最為明顯,這是由籃球的運動規律所決定的,因為籃球需要瞬間爆發力和快速的啟動能力,所以經過一年的籃球鍛煉,學生提高最為明顯的就是快速跑動能力,50m跑自然而然地提高幅度最大。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其運動特點以靜為主,追求輕靈緩慢、用意不用力。由于大學一年級學生剛入校,對太極拳認識不足,導致部分學生選擇太極拳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運動強度較大的項目,練習積極性不高。此外,部分教師只單純教授太極拳技術,而忽視了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專項練習。因此,學生經過一年的鍛煉,身體素質有明顯下降,尤以耐力和速度下降最為明顯,
乒乓球是隔網對抗的技能主導類運動項目,技術特點主要體現在變異技術組合的多元動作結構,發力主要由蹬地開始,依靠腰腹力量,結合上肢揮拍動作完成,追求動作的協調連貫。在教學中以重復練習技術動作為主,以教學比賽為輔,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較高,上課效果較為理想。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經過一學年的練習,反應速度明顯提高,因此50m跑成績上升較大,而耐力由于缺乏高強度的對抗,下降明顯。
健美操是表現難美型技能主導類運動項目,對學生的技能要求較高,因此,在課堂上,主要以重復練習為主要練習形式,而練習的重點是上肢的屈伸變化和下肢有規律的跳躍,其運動的過程是跟隨音樂節拍有規律地跳動的過程,長期練習學生的協調性會越來越好,腿部力量稍微增強。就身體素質而言,靈敏素質提高明顯,因此,跳繩次數明顯增多,立定跳遠和50m跑也有所增加,但是耐力素質則有所下降。
(1)本次測試的對象為大一新生,之前在高中階段所接觸的體育項目種類較多,到大學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項目,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體育學習需求,學生上課積極性普遍表現較高,練習效果也較好。因此,通過一年的實驗對比表明,學生某項或幾項身體素質都有所增加,說明在大學期間的“三自主”選項教學模式是科學的、可行的。
(2)不同的運動項目對身體素質提高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不同的運動項目對身體素質的影響存在差異,這主要由運動項目的特點所決定的。這就要求教育者根據運動項目規律和特點制定出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運動處方。如太極拳班可以適當增加速度和耐力練習,補償不足,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3)實驗數據表明,在各項身體素質測試指標中,耐力變化不大或有所下降,有的項目則下降比較明顯。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高校體育應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耐力素質的訓練,在體育課堂和課外活動中,增加1000m以上的中長跑練習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
(4)開設體育選項課既要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提高技術水平和專項知識,也要重視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提高。兩者是統一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兩者顧此失彼,不能夠統籌兼顧,那么既會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會使學生的技術能力得不到很好地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應將技能提高和身體素質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堅持教中練、練中教、以練為主的原則,合理安排練習密度,掌握最佳的運動強度。
[1]杜炳輝.對高校體育選項課的思考與探討——以浙江省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1):105-109.
[2]黃曉東.高校學生體育選項課項目選擇與個性關系[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2):137-140,159.
[3]宋旭.高校體育“三自主”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6):82-85,92.
[4]王志威,盧三妹.堅守與選擇: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走向[J].體育與科學,2012(4):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