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腦力運動,緣于興趣
200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倪梓強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個教育機構舉辦教育成果觀摩會的消息。那是一個腦力開發培訓的觀摩會,前去觀摩的倪梓強對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倪梓強抱著嘗試的態度參加了“全腦記憶特訓”培訓班,沒想到,從此他與腦力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短短8天的時間里,倪梓強便學會了定位記憶法、思維導圖的運用、對數字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處理等一些基本的記憶技巧,并對腦力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盡管入門很簡單,但是倪梓強坦言,“在逐步提升的過程中其實很難”。當時的他年齡小,遇到困難時,難免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然而倪梓強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態,“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情,問題的重點不在于挫折,而在于我們怎么面對它”。他嘗試著在訓練節奏、訓練時間和訓練方式上加以調整,尋找新的突破點,在不懈的堅持和努力下,倪梓強成功走出了“瓶頸期”,并攻克了一道道難關。
2009年10月,第十八屆世界腦力錦標賽中國區選拔賽在廣州舉行,倪梓強參加了這次比賽。一開始,比賽并不順利,“初出茅廬”的他甚至是來到賽場后才首次接觸到詳細的比賽規則。他很快就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沉著應戰,總成績名列小學組第四名,首戰告捷。此后,倪梓強連續4年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取得了8金3銀2銅的優異成績。
不同于其他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的選手,倪梓強的訓練方式也很不“一般”。好多選手都是各類培訓機構、記憶協會等組織的團隊的一員,相比倪梓強,他們的訓練擁有更豐富的資源、更有利的條件、更充足的時間,而倪梓強一直都是一個人在訓練。倪梓強不愿耽誤正常的學習生活,他往往是利用放學后寫完作業后的時間或周末時間進行訓練,每次訓練也只有半個小時左右。倪梓強說,腦力訓練能讓自己更專注于一件事情,而堅持則是他的“制勝法寶”。他表示如果有時間,自己肯定會將腦力運動作為愛好堅持下去。
此外,倪梓強也想要與自己有共同興趣的腦力運動愛好者分享自己的心得:“這幾年下來,能夠連續好幾年跟我一起比賽(注:世界腦力錦標賽)的人非常少,我特別希望與我同齡的選手能夠堅持下去。只有這樣,我們的隊伍才能真正強大起來。不管成績怎么樣,堅持,就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最強大腦,展露光芒
2013年,江蘇衛視計劃推出一檔大型科學類真人秀電視節目——《最強大腦》,在世界腦力錦標賽中成績不凡的倪梓強接到了欄目組的盛情邀請。為了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倪梓強參加了節目。
倪梓強面臨的第一項挑戰是“雙胞胎連連看”——欄目組從全國各地招募了32對同卵雙胞胎,每一對雙胞胎的長相都十分相似。舞臺上的座位設置為8行8列,每對雙胞胎都相鄰而坐,倪梓強有180秒的記憶時間。隨后,這32對雙胞胎便進行“乾坤大挪移”,隨機調換位置。倪梓強用了16分鐘的時間將他們的位置記下,再背對他們,一一報出了每對雙胞胎的坐標。盡管期間有些波折,但倪梓強最后還是順利通過了這一高難度的挑戰,并輕松通過了評委的加試考驗,他也因此被網友稱為“人臉識別器”“雷達少年”。而他的沉著冷靜、自信大方也給在場的評委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評委陶子更是戲稱“戰亂的時候,他都可以拆炸彈了”。
倪梓強成功入選《最強大腦》中國戰隊,他與德國對手于爾根將要挑戰的項目是最強道具——3D《清明上河圖》的細節記憶。在3個小時的時間里,他們需要記住其中的800個人物和70個牲畜的樣貌、形態和位置,并在15秒之內圈出指定人物或牲畜在沙盤中的位置,而每一個人物和動物的表情、動作的細節都不盡相同。在三輪比拼中,倪梓強反應敏捷,定位準確,甚至在題目只出示了圖片的一角時,便能準確地指出圖片中人物或牲畜所在的位置,以2∶1的成績擊敗了對手,為中國戰隊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和《最強大腦》節目的錄制帶給倪梓強的更多的快樂在于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最強大腦》2014年3月28日的節目里,第一個出場的德國科學家鮑里斯,就是倪梓強的老朋友。鮑里斯每年都會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二人相識已久,這次在中國相見,倪梓強十分高興。他也和曾經的對手于爾根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兩人常常通過電子郵件互通消息。倪梓強會告訴他一些中國的文化知識,并和他聊一聊自己學校里的事情;于爾根也樂于和倪梓強分享一些自己在德國的故事。此外,倪梓強不僅在節目中與許多老朋友再次相逢,也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對他而言,這是一件比上節目本身更值得高興的事。
回歸生活,保持節奏
鏡頭前的倪梓強所向披靡,是眾人眼中的“最強大腦”,而回歸生活的倪梓強卻坦言:“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希望能保持自己的節奏,不希望太多外界的東西影響自己。”
當倪梓強在世界腦力錦標賽中初露頭角之時,中央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都曾經對當時年僅13歲的他進行專題采訪和跟蹤報道。隨著參加比賽的次數越來越多,取得的成績越來越優異,倪梓強被更多的人、更多的媒體所關注,他被冠上了如“記憶神童”“天才少年”之類的諸多稱號,無形中有無數耀眼的光環在他的頭頂閃耀,一片更為廣闊也更加復雜的世界在他的面前徐徐展開。
然而,面對高難度的挑戰和蜂擁而來的媒體采訪,倪梓強始終從容淡定,他推掉了很多媒體的邀約,像往常一樣專注于自己的學習和訓練,“成名”對他而言,本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我希望別人將我看作是一個普通人。可能大家對腦力運動了解得不多,才會覺得我有些特殊。其實我只是掌握了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抓住了一些機會,堅持得久一些,取得了一些成績。隨著腦力運動的推廣,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其中,它也可能像現在的體育運動一樣被我們廣為接受,會有這么一天的。”倪梓強真誠地說。
小學時的倪梓強就表現得十分出眾,老師和父母都曾就是否要跳級的事情征詢他的意見。在師長們看來,聰明優秀的倪梓強就這么按部就班地學習簡直是一種“浪費”。然而,倪梓強卻不這么認為。他堅持“該學的東西還是要一點一點地去學,我不希望太快,想踏實一點,這才是正確的樣子”。倪梓強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他始終保持著自己正常的節奏。
此外,倪梓強還堅持著一些在別人看來是“怪癖”的原則,譬如:看電視只看紀錄片,看書不看言情小說,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根本就與他的生活絕緣……倪梓強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可以為同班的小朋友講故事了;上小學的時候他已經在讀百科全書和各類歷史讀物;別的小朋友瘋狂迷戀的動漫他卻完全不了解,以至于現在,班里的同學都調侃他“沒有童年”。但是這并不影響倪梓強和同學們的深厚友誼,和同齡人打成一片、經常開朗大笑的少年與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沉著應戰的少年,都是倪梓強最真實的樣貌。
“不忘初衷,不失信念,不悖原則,不留遺憾”——這是倪梓強一直堅守的信條。17歲的少年被外界貼上了諸多標簽、賦予了種種榮耀,但他只是希望自己能一步步做好當下,慢慢地充實自己,發展自己,踏實地走向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不過,倪梓強又笑著說:“一切都是在變化的,還是跟著時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