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秀
江西省鄱陽縣三廟前鄉第二中學
提高高中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
張水秀
江西省鄱陽縣三廟前鄉第二中學
中考閱讀題更側重的是閱讀能力的測試,這也充分體現了對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程度。在中考語文答題過程中,現代文閱讀歷來是學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尤其是近幾年現代文閱讀偏重于主觀表述題,由于答題不得要領,學生失分頗多。
高中語文;閱讀;內涵;思路
如何真正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這一直是許多高中語文教師所困惑的問題,更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多次考試之后,學生們也往往痛苦不堪,急切希望老師指點迷津。怎樣讓學生少走彎路,快速提高閱讀能力呢?
語文教育學的觀點認為:“閱讀能力是指使閱讀活動順利進行的穩固的心理特征。”“閱讀能力的內涵可以表述為:1.理解和運用詞匯的能力:詞的構成、語境中詞的意義。2理解句子的能力:句子的結構、句子的整體意義。3理解段落的能力:段落構造和意義。4理解文章的能力:文章結構、中心思想。5理解文體的能力。6評價文章的能力:評價并欣賞文章的內容和形式。7速讀的能力:認詞和理解詞的速度,辨認句子結構和理解句子意思”。可見閱讀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要想使閱讀能力獲得切實提高,除了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評價能力,還必須花大力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說理解能力的提高并非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因為“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得益于三個方面的營養:其一是知識,指語文基本知識、文化科學知識等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其二是生活經驗,指對人生、世界、感情等多方面的綜合體驗。其三是心智技能,指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分類,具體--系統等心智活動的技能。而這幾個方面,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都能夠或多或少地加以指導和訓練。筆者在所任教的初一兩個班級中,挑選了一個基礎相對較好,學有余時的班級,進行了一些初步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這是葉老的至理名言,因為課本凝聚了教育界多學者、專家的畢生心血,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內涵和時氣息,難易程度適合學生學習,是最好的閱讀訓練材料。但是,要想較快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單憑課本中有限的幾篇課文,在訓練的量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根據教學需要選用一些課外訓練材料。尤其是現行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按照共同的話題組織單元,不分文體。話題閱讀教學雖然便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進行對話式教學,但不利于以文體為中心的一系列語文基本知識的傳授與鞏固。
“傳統的以習得為主要特色的語文教育實質上是一種精英教育。它更適合一些悟性很高的學生,而對于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說,它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經驗主義的習得方式無法使大多數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認識并掌握語言的規律和技巧”。此種意見,筆者認為非常中肯,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有科學的閱讀方法指導,再輔以精要的、好用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和點撥,就可以不再重復前人已走過的路,而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達到更高的學習層次。當然在重視“學得”(指有意識研究且以理智的方法來理解某種語言)的同時,筆者認為也不能忽視“習得”的方法,宜將“學得”與“習得”有機地結合起來,邊學習前人的研究成果,邊在閱讀中細心領悟,才能提高更快。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于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詞句,準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