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技術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地理信息系統在物化探中的應用
周 紅
(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技術院,安徽 合肥 230022)
現如今,GIS被普遍應用在各個技術領域。GIS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更為先進全面的技術與觀念,更是在物化探信息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地理信息系統在物化探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以供業內人士參考借鑒。
地理信息系統;物化探;應用
GIS技術除了被廣泛的應用在地質礦產勘查中,還同樣適用于物化探信息的現代化管理中。無論是從工區勘探、項目管理還是施工規劃以及勘查信息等工作都與GIS息息相關,以下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
在世界范圍來看,地理信息系統在物探、化探等方面已經有了一些常規做法。現如今,數據庫以及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建立了相對應的地球物理化學數據庫。在20世紀70、80年代,美國就建立了具備檢索、查詢以及提供社會服務功能的地球物理數據庫。早在1985到1989年之間,美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已經在地質礦產調查及填圖中應用到這方面的技術。澳大利亞已經憑借Arclnfo與ArcView編輯制作第二代地質圖件,除此之外,還建立起了數據庫,通過計算機以數字形式采集野外的地質數據。
在德國,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產資源的探查已經利用到了GIS技術,并且聯合了發射的SPOT衛星來完成的。在加拿大,已經利用GIS技術對已知的金礦區預測出了新的成礦區。同時,加拿大還建立了重力數據庫,包括67萬點以上、5500個控制站點,可向社會提供網格數據下載服務。
在1997年的時候,重力、磁力連同地震數據的聯合處理解釋有了重要突破,因為美國的地球物理學家研究出重磁成像與模擬軟件,這是全球首個完全可以同地震軟件聯合解釋的。這個軟件的問世,使得不是重磁的專家也可以介入并正確的解釋重磁數據,這是因為這個軟件加入了巖石密度與磁化率及超級文本規劃系統的數據庫。在1999年,澳大利亞也GIS數據庫與重力數據整理,這是關于澳大利亞本國大陸與海域的。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在開發物化探信息管理系統方面已經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并且在GIS的基礎上,研究發明出了許多與之相關的應用系統。
在1995年的時候,我國開展了對地理信息系統的試驗研究,地點是位于川西揚子地臺西緣部分地區,此項研究主要是我國地調局為了提高預測水平以及找礦效果而開展的。
之所以開展此項試驗研究,是為了對區域的地物化遙等多元化的地學信息進行綜合管理研究,這些都是基于GIS技術來完成的,除此之外,以提高預測水平和找礦效果。1995年至1997年,航遙中心和省局對過去在航遙中心和省航測隊負責完成的全國航磁資料(模擬記錄)進行數字化的基礎上,在PC386上用FoxPro(Windows版)建立了省級航磁數據庫,開發了相應的管理系統軟件。在1997年的時候,我國的NASSD空間點數據處理技術取得了臆想中的效果,該技術是由李長江等人開發的大量地球化學圖。同時的,在這一年,有色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開發了一套“重點成礦區帶地質、物探、化探數據庫管理系統”,從而解決了對地質、物探、化探海量數據的管理,使之可以更好地為尋找礦產資源提供數據資料。在1998年的時候,我國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將開發出的省級區域化探數據庫信息系統推廣到了全國各地質局廣泛應用,這項系統除了能夠完成區域化探數據的常規處理、制圖以及解釋的一體化服務,還能對區域化探數據進行管理。
在2000年的時候,我國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開展了系統開發與數據庫的建設工作,這是一項前后共同有20人參加的地質大調查科研項目。這個項目是航空物探異常管理信息系統,并且經過兩年的時間才完成的。從2000年到2002年之間,我國開發了數據庫管理軟件,這個軟件是基于MapGIS二建立的,是航空物探異常查證信息庫,由此實現了航空物探異常的可視化查詢。
在2004年的時候,我國由倪芬明、何援軍和徐維秀等研究開發出了一套物探信息可視化系統。這套系統不僅可以將地面地理信息與地下地址信息在同一應用平臺有機的結合起來,還可以實現信息的可視化,而且也是為了對石油勘探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信息以及地質圖形進行合理的利用與管理。
在2005年的時候,我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楊祖虎等聯合開發出了地磁信息系統,這一系統是利用地磁數據進行導航的。地磁信息系統除了能夠方便直觀的再現地磁觀測數據,對數據量龐大的地磁相關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還能夠發掘磁場變化的規律并對地磁相關空間數據進行有效整合,是一種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應用的空間型地磁信息系統。
在2007年的時候,我國研發出了地物化遙綜合信息礦產預測圖庫管理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能對圖形文件的元數據進行瀏覽,還可以對圖形文件進行瀏覽,包括瀏覽其屬性,完成對屬性的編輯,按條件進行查詢以及綜合疊加分析等。這個系統是基于GIS的空間分析功能,綜合集成分析了地質、遙感以及物化探等多源信息,是由吉林大學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研究所喬金海、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葉育鑫來聯合完成的。
在2009年的時候,為了解決我國數字地質礦產調查的需要,陜西省的一些地質調查院的專家聯合開發了數字地質調查RGMapGIS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將野外地質調查獲取的一些礦產、物化探、礦床地質建模的呢過的全過程實現數字化,物化探數據的綜合數據處理以及圖件制作等都是基于RGMapGIS系統平臺的。同時的,在Windows系統的基礎上,還研發了空中探針,是有關于航空物探軟件系統的發明。這個由數據庫基本管理、數據基本處理、正反演計算、編圖、成圖等子系統組成的軟件系統涵蓋了當前我國數據處理、航空物探磁電放數據預處理與質量監控、正反演解釋、編圖到成圖全過程使用的方法軟件。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很多應用系統都是基于GIS在物化探數據庫管理系統方面的,除了可以完成龐大的綜合信息的空間采樣之外,還能對沉積相、地球化學元素遷移等進行時空以及多元化的統計分析,從而完成對礦產勘查的指導、區域地質演化的模擬以及成礦的預測等。
[1]曹小剛.航空物探信息系統若干模塊開發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6:12.
[2]彭濤.基于GIS的化探數據處理方法研究及分析系統開發[D].中南大學,2004:3-6.
P631 文獻識別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