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069)張輝
糖尿病(diabeties mellitus,DM)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代謝紊亂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高血糖,其典型的生理表現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異常。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對身體的多個器官及系統會產生嚴重的慢性損失[1][2]。隨著社會發展,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600萬[3][4],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而目前我們對糖尿病的前期診斷與治療的工作尚不足,中國人糖尿病前期人群轉化為糖尿病的危險居世界前列[5]。所以研究糖尿病發病的相關因素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其研究結果可以提示糖尿病的前期診斷與干預,從而減少并發癥,本研究將對血脂代謝異常對糖尿病發病及相關因素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

附表1 兩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的情況

附表2 血脂正常組患者的危險因素及積分情況

附表3 血脂異常組患者的危險因素及積分情況
1.1 一般資料 從2012年6月~2013年6月隨機選擇于我院門診且未確診的人群做問卷調查,并做相關的口服糖耐量試驗。從中選取資料完整的患者,根據其血脂是否異常將其分為兩組,正常組672人,血脂異常組709人,進行糖尿病流行病研究。
1.2 方法 采用自擬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體重指數、家族史、飲食習慣、身體鍛煉情況、職業等。所有調查員均經過統一培訓。
1.3 診斷標準 根據WHO對糖尿病診斷標準[6]將其分為三個級別:糖尿病FPG≥7.0mmol/L或2hPG≥11.1mmol/L;糖耐量減低,FPG<7.0mmol/L且7.8mmol/L≤2hPG<11.1mmol/L;空腹血糖受損,6.1mmol/L≤FPG<7.0mmol/L且2hPG<7.8mml/L。
1.4 研究方法 對收集到的患者的臨床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將臨床資料定義為同一變量,對這些變量進行編碼。如果將是否確診過糖尿病作為因變量,則其他因素為自變量,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
1.5 數據處理 均使用SPSSl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篩選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再進行Logistic軟件分析。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病情況 對兩組患者的患糖尿病的情況進行比較,發現糖尿病以及糖耐量異常(糖耐量減低、空腹血糖受損)、血脂異常組患者人數遠遠大于血脂正常組的人數,兩組總發病率具有顯著的差異(P<0.05)。見附表1。
2.2 因素分析 對危險因素進行篩選及分析,以確定以各變量10倍的回歸系數(回歸系數取小數點后一位)作為各變量積分的分值,血脂正常組的危險因素及積分情況見附表2。
血脂異常組的危險因素及積分情況結果見附表3。通過比較分值越高,說明該因素的危險性越大。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1]。對于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研究發現,主要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而引起。如果高血糖長時間存在,則會導致身體其他組織器官的慢性受損,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2][3][4],最終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其他器官。
目前,由于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壓力加大、缺乏鍛煉等原因,導致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肥胖、高血壓、血脂紊亂等情況。并且有比較多的文獻報道認為,糖尿病的出現與身體的脂肪積累有關,脂肪組織與胰島素存在抵抗關系。血脂代謝紊亂會使體內游離的脂肪酸增多,這些過多的脂肪酸降低了胰島素的生物活性,阻礙了血糖的代謝,同時過多的脂肪組織還會造成體內內分泌因子的紊亂,可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產生糖尿病[7]。
通過本次研究筆者發現,血脂異常與糖尿病的發病情況具有緊密的相關性,血脂異常組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幾率大大增加,且相關因素的積分也明顯升高,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5][6]相同,血脂異常與糖尿病存在一定相關性,即當患者存在血脂異常情況,就要考慮糖尿病的及早診斷與前期干預。
綜上所述,血脂異常的患者的糖尿病發病率遠高于正常人群,這表明血脂異常可作為糖尿病早期診斷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