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文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基礎, 特殊的國情加上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均衡,相比于城區(qū)學校,農(nóng)村教育仍有其特殊性,存在著更大的發(fā)展瓶頸,也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關鍵詞:農(nóng)村學校;班主任工作;管理藝術
一、面臨的問題
由于初中是中學的初級階段,年齡由兒童期轉(zhuǎn)為少年期,心理上也處在從依附家長,崇拜老師到尋找自我,力求擺脫外在束縛的轉(zhuǎn)型期。他們的心理特征為:好動、好群、好模仿、有畏懼心理,而且喜歡成功,喜歡贊許,好勝心很強等等。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心靈上的撫慰,他們大多心理發(fā)展存在一定的障礙,如偏激、叛逆、自私、自卑等。心理發(fā)展的不健康,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因此農(nóng)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而艱巨。
二、解決的策略
(一)重師德———潤物細無聲。俗語云:“身教重于言傳。”因此,班主任自身的行為習慣在學生良好品德人格的培養(yǎng)中起著舉足輕重的“表率”作用。尤其農(nóng)村地區(qū),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加之大部分家長外出,對學生教育管理的空缺,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和行為。就對班主任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班主任在行為方面應該特別注重與學生平等,當好他們的榜樣,以言傳教,以身導行,處處以自身的規(guī)范行為作為學生的楷模,“言必行,行必果”。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在我們的行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了,他們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zhì)。比如,在一次上課前,我走進教室,教室時亂糟糟的,紙屑到處都是,真像一個菜市場。當時,我沒有大聲訓學生,而是很平靜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掃把掃起來。這樣,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教室里鴉雀無聲,隨后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拿起掃把行動起來。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我想,這就是師德的力量。
(二)倡師愛———鐵杵磨成針。熱愛學生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必備的基本品質(zhì)。只有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才能架起師生之間的情感橋梁,才能心靈相通,情意相融。農(nóng)村初中生大多數(shù)是住宿生,在學校里,生活上沒有在家里方便,會給學生生活上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生活上給學生關心、愛護就顯得極為重要。班主任應該象父母關愛小孩一樣,在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予關心、愛護、照顧,經(jīng)常到學生寢室去走走看看,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tài)和某些生活習慣方式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一些問題。我班有一名姓胡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父母離異給他心靈造成創(chuàng)傷,性格變得孤僻,叛逆,對老師的教育視為耳旁風。對此,我從不灰心,而是給出了極大的耐心,平時認真觀察這名學生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教育時機。一次交談不行,就來第二次、第三次。在平時課堂和班會中,為他一些很小的進步和優(yōu)點進行表揚,使他體會到被尊重和重視的感覺。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他愧疚地說:“老師,從今以后,你就看我的行動吧。”從那以后,他真像變了個人似的。
(三)摒師威———四兩撥千斤。馬克思說:“只有用愛才能交換愛,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換信任。”當今中學生思想活躍,獨立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極強,他們不滿足于老師對他們學習、生活等方面關愛,更希望班主任能“蹲下身來”,改變居高臨下的狀態(tài),重視他們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意見,真誠地與他們交往,做他們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作為初中班主任應該轉(zhuǎn)變“角色”,和學生談心時,不要總以長者和老師自居,而是把自己當作是學生的朋友,要自己先交出“心”來,做到與學生談心時推心置腹,用感情來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在剛擔任班主任的一段時間,本人對學生管理也是單純的說教,他們不聽話我就訓斥,學生見了我就像老鼠見了貓,很怕我的樣子,原以為這樣就能管理好學生。經(jīng)過一學期我才發(fā)感覺到,學生惰性沒有改變,學習成績沒有進步,集體活動很難組織。第二學期開學初,適逢迎國慶文藝演出,各班都要出節(jié)目,對于文藝節(jié)目,我是個門外漢,不過這次,我沒有板著臉硬性安排參演學生和節(jié)目,而是叫來幾個平時比較開朗的學生,給他們每人發(fā)了個泡泡糖,就班上學生的特長,表現(xiàn)進行交流,然后商討這次節(jié)目演出怎么辦好。沒想到一個女同學主動請纓,承擔起了這次節(jié)目排練的任務。在排練過程中,我也主動參與,就舞蹈隊形,配音等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學們很賣力。由此,我才體會到,學生是多么的渴望和老師交流,渴望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認可。以此為契機,我改變了以前班級管理的方法,把許多事“放權”給他們,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現(xiàn)在同學們也愿意和我談班級中的問題,談自己的理想,班上紀律好了,我的“煩心事”少了。
三、在堅守中品味成功
農(nóng)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對于農(nóng)村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挑戰(zhàn),但也意味著更重的責任,更大的成就感。而作為班主任,更是承載著家長和學生更多的希望和期待。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太陽。”只要我們的班主任心中擁有太陽,洞悉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風細雨,定然潤物無聲,找到打開每個學生心靈的鑰匙,指引他們走向成功,同時造就我們作為教育者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