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潔 李艷彥 安博 郝磊哲 李文剛
隨著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小學第二課堂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我院團委對位于“城中村”的周邊小學部分學生學習生活情況進行了隨機調查,發現了城中村小學學生在第二課堂開展方面不容忽視的問題,并對問題的成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以期對城中村小學第二課堂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改善建議。
基金項目:2012年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高校社團與城中村小學第二課堂的教育融合研究〉〉(課題編號:SQ122013)
第二課堂活動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第二課堂活動,學校教育將是殘缺不全的。在我國政府提出的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下和教育局對小學教育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政策鼓勵下,全國各地小學紛紛在原有的主干課程基礎上增加關于第二課堂的開課的科目和數量,使得學生的課余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然而,去年9月,河北化藥學院團委對位于“城中村”的周邊小學部分學生學習生活情況進行了隨機調查,發現了城中村小學學生在第二課堂開展方面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城中村小學學生課余生活單調。第二課堂開展比較單一,枯燥。通過調查顯示,支持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家長則高達79%,充分體現了學生以及家長渴望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場地設施、師資等制約,第二課堂的開展無法滿足學生需要。第二課堂的開展在數量和質量上與城市小學有較大差距,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
周邊不利環境影響課余生活。城中村外來人口密集、從業項目雜亂、村民環境衛生意識差等不利因素很多,嚴重影響學生的成長。
城中村小學生的父母素質教育意識淡薄,缺乏對孩子業余生活的關注,對孩子,對孩子的課余生活缺少規劃,不利孩子的全面發展。
造成城中村小學第二課堂存在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五點:
經濟與教育發展不平衡。自2002年開始,省會石家莊正式啟動城中村改造,列入城中村改造的村共有73個(二環路以內、以外),其中包括我校周邊的城中村。但是由于同一城市不同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雖然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部門已經加大力度支持了小學的配套建設,但學校專業教師不足,配套設施未能全部達到標準要求,學校資金相對緊缺的問題,使得城中村小學第二課堂的開展力不從心,距城市學校有較大差距。所以在設施和師資方面的建設絕非一日之功,需要相關部分高度重視,協調解決。
周邊復雜環境的影響。各級政府管理部門需加強管理,對城中村學校周邊存在的網吧、游戲廳、卡拉OK進行清理。調查顯示,小學生在游戲廳來去自由,無人真正驗取孩子證件,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造成很多孩子在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情況下,迷戀網絡,耽誤學業,影響健康成長。同時,周邊存在大量的小商小販經營,環境嘈雜,素質良莠不齊,對學校周邊從業的嘈雜不良環境要不斷優化,換孩子們一個優雅的環境。有人說,城中村改選,“富了一代人,又毀了一代人”,顯示出一些家長和社會人士對城中村孩子生活現狀和未來前途發展的擔憂。
家校合力配合重視不夠。調查顯示:城中村學生家庭主要生活來源于父母上班,占到85%,15%來自于村里分紅和房租收入。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統工程的基礎,然而城中村學校大部分學生家長,本身知識層面較低,整體文化素質欠缺,而且由于忙于生計,整日勞碌奔波,對孩子疏于管理,對子女管教欠規范,課外輔導能力弱,對素質教育認識不夠,一些家長的不良習慣還直接或間接地給孩子的教育帶來不良影響,造成學生衛生習慣、學習習慣、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習慣、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相當差。同時,家長普遍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應該承擔責任,對孩子進行培養教育。另一方面,學校教師對學生的在校表現缺乏與家長有效溝通聯系,造成家長不了解學生的表現。然而,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共同完成。家長、學校協調配合較為困難,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城中村客觀條件的制約。城中村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優越,交通不便利,經濟上也不如城市其它一些發達的地區那么繁榮。在這種情況下,“城中村”很容易與外界造成一種相對隔絕的狀況,很多第二課堂延伸不到城中村,所以周邊第二課堂較少,致使有的家長需要把孩子送到很遠的地方上第二課堂,這樣就造成了需要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等問題,非常不方便。所以,一部分家長就選擇放棄讓孩子上課外班。在調查數據中顯示,83%的學生認為上課外班的學生并不多。只有17%的學生對課外班有所了解。
5、師資力量缺乏
大多數教師傾向于比較發達的地區,所以能留在的城中村小學的教師在專業能力、素質能力方面相對缺乏。很多教師的素質提高不夠,難以滿足當前時代學生發展的需要,也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造成了師資隊伍令人擔憂的一面。所以政府應該提供政策支持,學校也應該主動聘請優秀老師擔任第二課堂的教師,或者與周邊小學合作,或者主動與周邊高校的學生社團融合,實現教育融合,達到教育共贏的局面。同時,由于課堂授的知識是相對穩定的,難以及時地向學生傳遞最新的科學知識,所以學校也應該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根據教育政策,主動制定素質拓展培養計劃,探索第二課堂教育的方法,實現路徑,真正為學生著想,為學生服務,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
留守兒童的教育缺失。城中村中大多數居民的土地全部被征用,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很多家庭迫于生存壓力,要出外打工,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很多家庭教育錯過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期,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同時,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留守兒童的教育缺失也是目前城中村第二課堂的主要問題,這部分學生也是需要更加重視的弱勢群體。
城中村改造,對于城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改善人居環境,消除安全隱患;有利于提升城市現代化形象;有利于推進城市社會綜合改革;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城中村的教育問題同樣對于國家的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城中村第二課堂的開展也不容小覷!它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審美能力、激發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實訓基地,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