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婷
在高職院校中,班主任集人生導師,管理者和服務者于一體,既是學生思想危機干預專家,同時還是學生職業發展教練,往往是心理咨詢師,人力資源講師,人際交往指導師,學業指導教練,政策宣傳與演講者,活動策劃與組織者,朋輩知心人等多角色的集合體。優秀的輔導員可以引導學生提高認知能力和心理素質,增強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效果。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對學生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二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對學生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對學生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素質教育。這也是思政工作的宏觀工作目標,是從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和素質四個維度為主體的結構是整體性、本質性的工作目標。目標要求班主任和思政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幫助學生構建他們的世界觀,即支撐人在現實世界中安身立命、生活實踐的價值理念系統,是一個超越性的形而上的世界。從這個角度看,班主任和思政工作者更重要的任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構建或者是改進高職學生抽象的意識形態體系。
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方面的日常工作主要分三個方面:教育,管理,服務。其中教育主要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公民素質教育,學校規范教育,道德教育,時事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管理主要是以班級管理,學生干部管理,宿舍管理等各類學生事務規范化管理,包括突發事件及危機管理。服務主要是心理、就業、學業等方面的咨詢和輔導。
影響學生行為 引導學風建設
眾所周知,優良的學風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期精心培育的結果,因此學風建設需要常抓不懈,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松懈。而高職院校成立時間短,有一部分還是從中職升格的。加之不同院校領導的管理側重點不同,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重視不夠,精力投入不夠。尤其是受社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對薄弱,輔導員嚴重缺編,規章制度執行不力,考試紀律不嚴,學籍處分不力。
作為學習與生活的管理者,班主任經常深入到教室檢查學生聽課情況,并和學生生活在一起,了解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生活費及其開支情況,特別關注學生的文化消費,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優秀班主任往往成為學生行為的楷模,影響學生做人與做事,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因此作為一名思政工作者(或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學識、言行、穿著和思想道德等做人的基本規則,使身教與言教相一致,思想和行為相一致。
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貼近學生,要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學識水平、責任心和管理能力對學生有較大的影響,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開展談心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通過思想教育,向學生講解人生成長之路,要求他們刻苦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端正學習態度,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從而引導他們的思想。值得提出的是,引導者的作用是是通過言傳身教和思想工作,以親身經歷和體會以及成功者之路引導他們,強化作風建設,以優秀事跡感染學生,以典型的事例引導學生。教育學生規劃好職業生涯,學好專業與技能,為就業打好基礎,并以往屆學生的成長之路和創業經歷引導他們。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風建設的基礎和關鍵。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問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知識的金字塔結構,拓寬知識結構,把自己學習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明確學習目的,才能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專業知識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干預不良思想 疏導心理危機
高職院校的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基本前提是在學生整體的思想及心理狀態基本處于相對平衡的水平,這必然要求個體的思想及心理狀態處于相對穩定的水平,這樣才能確保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監控、發現、干預和消除學生心理危機是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工作的基本保證。由于個別學生心理危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安全,因此心理危機甚至是心理或思想異常都已經成為輔導員高度關注和重視的工作內容。
目前,我國進入了一個價值多元化時代,泛自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腐敗的思想,這些思想對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強烈、更復雜,極易造成高職學生心理上的失衡以及思想上的迷失。因此,高職院校的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應該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對策略,積極干預和疏導學生的心理危機。
高職學生心理危機的形成是諸多因素長期相互作用的過程,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是交織的,因此呈復雜、多變、隱蔽的特點。高職學生心理危機的實際情況決定了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必須從根源尋求解決途徑,在解決心理問題的基礎上更注重思想問題的解決。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國外的心理危機干預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心理危機的解決途徑,其理論研究、案例分析、實踐方法有很多值得輔導員學習的方面,但比較徹底地化解高職學生內在的心理危機還有許多思想問題要解決。面對學生嚴重的失衡狀態,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不僅需要評估、控制和恢復危機前正常狀態,還要重新構建大學生應對危機的價值理念系統。例如高職學生因就業困難陷入心理危機,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不僅要穩定其心理狀態,而且要引導和幫助學生調整對就業困境影響的認知程度,更重要的還應結合學生自身優勢及市場需求提供出最佳結合點和有效解決方案,這樣才能有效消除學生的心理危機。反之,倘若只是疏導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困難,學生心中仍然會有困惑和壓力,心理危機就沒有解構。因此,現階段心理危機干預的過程既是心理問題的解決,更是思想問題的解決,而思想問題的解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思政工作的介入正是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客觀要求。此外,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不在于被動的干預,而在于主動地預防,在心理危機發生之前認真分析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各項因素,能動地調節和改進學生對應激事件的認知水平,有效地強化應對能力,從而把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這個過程正是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教育內容的具體體現。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標上相互統一,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借鑒,在教育內容上相互滲透,這為二者的結合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要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首先,面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能及時想到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來解決一些思政教育方面的問題,以期增強思政教育的效果。其次,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學習掌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要積極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培訓,學習掌握分析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與方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一種教育理念。
具體來說,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要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征,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礎;同時要調整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偏差,合理調整各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加強新生適應性教育,讓他們從“心”開始愉快的融入大學生活;加強大二學生的戀愛教育,讓他們從心理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加強大三學生的挫折教育,讓他們能夠勇敢堅強地面對初入社會遇到的各類挫折和打擊。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班主任(或思政工作者)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適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更新理念,將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用自己健康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用科學的教育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價值觀、世界觀。
(作者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