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日周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改進工作作風,制定并出臺了“八項規定”,深入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持之以恒地狠抓了作風建設,動了真格,打了硬仗,查處了20多個曾任省部級及其以上職務的貪腐官員,全黨、全國人民為之震動。如今,反腐敗,利劍高懸,鐵掃帚掃除了頑瘴痼疾,營造了良好政治生態,取得了人民滿意的實效。
但是,在反腐敗斗爭面前,有少數領導干部認為,當干部好處不多了,做事就容易出事,滋生了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混日子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門出現了門好進、臉好看,禮不收、事不辦的現象。為官不為、敷衍了事,成為了作風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這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那么,混日子情緒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我覺得這是為什么做官的問題,這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我黨執政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的,忘記了這樣的宗旨,那么這樣的黨員領導干部對自己入黨初衷已經背離,這樣的思想情緒是很不健康甚至危險的。君不見,那些出了問題的領導干部,反思腐敗之始,往往就是最初一種不良情緒驅動出格行為嗎?管住自己與黨的宗旨不符合的不良情緒,應該是領導干部自我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今天,領導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清正廉潔是對自己的一種底線要求。我黨執政60多年來,培育了許多孔繁森、楊善洲式的廉政模范。但是,十八大以來的一年多時間內,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被查處的數量已超過1%。這個數字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多么驚心動魄,多么振聾發聵。每一位共產黨人,尤其是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在內心深處一定要筑牢不貪腐的思想防線;一定要恪守規矩,嚴格按黨紀國法辦事,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家的人,管好自己的責任領域。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清醒地知道,反腐敗、正“四風”并不是對領導干部們如何過分的要求,而是底線性的要求。一個領導干部,如果連這些底線都不能堅守,怎么配得起“人民公仆”四個字?
長期保持奮發有為,是領導干部應有的精神狀態。共產黨人為人民執政,既不能貪,也不能混。如果領導干部對黨的事業無所用心,在重要的崗位上無所作為,說到底也是一種消極瀆職行為。這樣的行為也是黨和人民所不允許的,尤其是一旦在工作上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損失,更應該嚴肅地追究責任。因此在黨紀國法上加大對為官不為者的問責力度,是我黨一種必然的制度和治理上的選擇。如果放任為官不為、敷衍塞責之風蔓延,就會嚴重阻礙中央政令暢通,就會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就會嚴重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必須建立健全懲治為官不為的規章制度,進一步嚴明紀律,嚴格管理,嚴肅問責。作為領導干部,應該及早振作精神,投入到積極主動的工作中來。
現在,對于每位領導干部來說,廉政是必須的,勤政也是必須的。我們要清正廉潔,我們更需勤政為民,這兩者相輔相成,統一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做到這兩點,堅守這兩點,在為黨和人民勤奮工作的同時,堅持做人做官的底線,那么一個領導干部就會在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的同時,得到自己的成就與利益,自己的事業就會同黨和人民的事業一起發展,獲得人生的輝煌。能如此,應該是每個領導干部追求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