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反思型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需求。在教學中反思能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從而推動教育改革。
關鍵詞:反思;效率;風格
教學反思是教師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得失等親身感受以教學心得或日常札記形式記錄下來,經過思考、改進,使課堂教學更優化的一種好習慣,從而使課堂教學更精彩。
一、及時反思,提高效率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實踐進行再認識,以便及時地從中探索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時,我嘗試采用“自主識記生字詞—自讀感知課文內容—自悟人物品質”的“三主教學法”,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嘗到了自己做主學習的快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后我將課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及時分析,對癥下藥,對于課中的精彩進行總結和歸納,然后進行課堂再實踐、再提高、再運用,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有效反思,形成風格
課后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征,通過有效反思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如,在設計五年級語文下冊《楊氏之子》教案時,我根據學生對文言文還未接觸的情況進行教學設計,自認為環環相扣、設計精妙。但在實際教學中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課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經過反復錘煉總結出了“文言文教學五步法”:預習初感知—初讀理脈絡—細讀通句意—精讀悟中心—拓展積知識,并運用在課堂實踐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使學生既有嘗試自主思考的新奇,又有合作學習的愉悅,還有從誦讀和拓展中收獲新知的驚喜。所以,有效反思會讓課堂更精彩,會讓老師更有成就感。
三、經常反思,促進成長
實踐證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因為只有在不斷嘗試“反思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才能有自覺的意識,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才會不斷提高,有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不斷提升。
總之,教學反思貴在及時、有效、堅持。只有經常問“為什么”,才會使教師萌發更多的教學靈感,不斷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優化。
參考文獻:
田志明.課堂需要用“心”經營[J].小學教學參考,2007(17).
作者簡介:陳建華,女,1967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民勤縣新民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