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高職院校十分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教育,但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卻常被忽視或是做得不夠,成為學生就業、創業路上的一塊短板。學生黨員作為學院的佼佼者,一直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對學生黨員開展職業精神的培養既能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也是黨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能為學院開展職業精神培養提供可參考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黨員;職業精神
伴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量高技能型專業人才,有力地推動了各行各業的飛速進步。但近年來,在就業形勢嚴峻、用人單位要求提高的背景下,逐漸暴露出學生功利心強、不能吃苦、缺少責任感等問題。雖然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學生職業精神缺失或者學校對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不夠是用人單位詬病最多的一個方面,也是學生綜合素質中亟待提高的一塊短板。
作為黨的新生代力量,學生中的精英骨干——學生黨員一直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喜愛。因此,為了提高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對學生黨員的培養和教育中,職業精神的培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職業精神的內涵
職業精神是在人們從事的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與職業關系密切,具有鮮明特征的一種精神。它涵蓋了職業人的責任、道德、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是對職業認識和理解的升華和深化。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職業要求。故高職院校學生專業不同,教育工作者按照行業要求提煉出本專業的職業精神也是不同的。雖然職業精神有所不同,但不同之處主要是其涉及專業內的核心部分有所差異,在其他很多方面還是有共同點,有一定的共性。這些共性部分就是學生黨員需要重點接受培養的內容,這也是今后學生黨員學習各自專業領域職業精神核心內容的基礎,更是關系到其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的關鍵。
二、職業精神的共性
職業精神的共性部分有很多都值得學生黨員學習、掌握,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應該是考慮培養學生黨員一些更貼近高職教育水平、用人單位更希望學生具備的內容。具體來說,大致可以包含這些方面的內容。
1.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是從事職業的最基本要求和準則,是職業人對工作的熱愛和尊重的最直接體現,也是職業精神培養中最基本的部分。學生只有從心底熱愛自己的職業,才會重視和珍惜每一次工作和學習的機會,才會更加愿意腳踏實地地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才會愿意為了做好本職工作而無私奉獻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學生對本專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讓學生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價值所在,讓其成為實現人生理想的橋梁和紐帶。
2.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是職業要求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職業人開展分工合作的基礎。在科技高速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沒有人能做到樣樣精通,有限的精力也不允許一個人單獨做完所有繁重的工作。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每個人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把工作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一個好的團隊,需要每個隊員都有團隊意識,能為團隊的發展和進步考慮。因此,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大局觀、全局意識,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和配合,在具體工作中相互磨合和熟悉。
3.開拓精神
開拓精神是一種工作態度,是職業人對事業的不斷追求和進取。在現實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在這時,究竟是迎難而上還是龜縮后退取決于職業人是否有披荊斬棘的勇氣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只有具備這一點,職業人才會更多地思考和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斷完善和優化工作。在培養這種精神時,教育工作者要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新技術,大膽實驗新想法。有時,還可以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和支持。在為學生設置障礙時,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工作難度,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職業精神的培養途徑
職業精神不同于專業書本,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此對于職業精神的培養也不同于傳統的專業教學,如果僅僅是“紙上談兵”,反復灌輸“大道理”只能是讓學生厭倦,最后收效甚微。要做好職業精神的培養,只有把它融入學生黨員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使其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發揮其巨大的推動作用。
1.教育引導
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思想政治課、就業指導課等都會對職業精神的理論知識和內涵有完整、系統的講解和介紹,甚至在專業課的教授中,教師也會涉及部分相關職業精神的教育。作為學生黨員,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是過硬的,因此,單純將這些理論知識再次進行復述是沒有太多意義的。作為教育工作者,這時需要做的,應該是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例如QQ群、微信群、主題研討會等,讓學生黨員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對職業精神的認識和看法,再對其思想進行引導,讓職業精神自然地成為學生黨員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思想。
2.樹立榜樣
樹立榜樣和宣傳典型人物事跡是把抽象的職業精神擬人化、具象化的最佳方式。在學生身邊的黨員隊伍中,一定不乏這樣的先進例子。邀請這些黨員以演講或者報告會、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現身說法定能引起學生黨員的共鳴,從而對照自身情況,查找問題、反思改進。當然,如果這些優秀的黨員能成為學生黨員的介紹人,手把手教育、考察學生黨員的培養情況,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3.實踐鍛煉
在理論知識得到加強和完善之后,實踐鍛煉是檢驗學生黨員培養是否合格的最佳標準。學生黨員從事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校期間,志愿者服務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和職業精神有很多相似之處,它能夠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什么是職業精神。同時,第二課堂的社團活動和豐富多彩的主題校園活動通過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進行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也是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一種培養方式。在實習階段,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來自所在行業對自身職業精神的要求,能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職業精神的重要性和意義。
四、職業精神的推廣和傳播
對學生黨員進行職業精神的培養,除了要提高學生黨員的綜合水平外,更多的是要發揮學生黨員在學生中的模范帶頭作用,要以學生黨員作為一個個示范點,做到以點帶面,帶動和幫助周圍的學生自發學習和培養職業精神,在校園內營造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濃厚氛圍,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
總之,在新的時期,高職院校在注重、加強學生職業技能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這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學生立足崗位的需要,更是學生在企業成長成才的必備條件。尤其,對學生黨員的職業精神培養要常抓不懈,要和黨員教育、黨員培養融合起來,做到持續性和連貫性,要讓職業精神成為學生黨員的自覺意識,使其成為既有高職業技能又有職業精神的優秀人才。
課題項目:2013年江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機關黨委黨建項目:“高職院校學生黨員職業精神培養的研究——以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參考文獻:
[1]藍慶華.論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1).
[2]丁翠娟.關于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04).
[3]陳學鳳.“90后”高職生應具備的職業精神初探[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
[4]王波.實踐鍛煉與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精神養成[J].職業技術教育,2011(02).
[5]陳長生.高職教育內涵之職業精神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7(11).
[6]胡夢君.對新時期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研究[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