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 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愿學、樂學,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技能和方法,學會自我控制,改變盲目的學習狀況,愿學、會學、善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愿學;樂學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倡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體驗、自主感悟、自主質疑問難、發表見解。自主學習是學生的一種能力,他們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制訂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積極創設最優化的學習環境進行高效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扮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一、引導學生愿學、樂學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學習態度,自主學習的前提是愿學、樂學,而愿學、樂學的原因是因為喜歡,感到需要,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渴望,才能迸發出愿意學習數學的心理需求。要做到這些,教師就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首先,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消除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要重視它并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它。
其次,挖掘數學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崇尚感,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豐富起來。在學生的眼中,讓數學不再只是數字、符號、公式、規則、程序的簡單組合,正如數學特級教師張齊華所說:“讓學生感受數學豐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高貴的精神和品格,領略數學發展進程中的五彩斑斕、多姿多彩,分享數學前行足跡中的創造、超越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類的智慧和人性。”
最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神秘感。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教學《年、月、日》后,為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可以設計作業超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作業,可以設計一個月的月歷卡,也可以設計一年的年歷卡,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事情做,讓優秀的學生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只知道“學什么”,對“為什么學和怎樣學”還比較模糊,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自主學習改變了這種情境,它更強調嘗試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在布置學生自主學習時,著重考慮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融入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體驗與實踐、思考與理解,并產生疑問,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如,學習《圓的認識》時,設計這樣的導學問題:(1)自己制作一個圓,折一折你能發現什么?(2)怎樣畫一個標準的圓?(3)我的問題 ,我的發現 。用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學習目標更明晰,自我探索、自我選擇、自我建構、自我創造的意識更強烈。
三、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控制
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關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對自己的學習做出客觀正確的評價,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如果是因為外力控制,學生內心沒有學習的渴望,帶著不情愿的因素,那樣的自學只能算作“被自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這幾個方面:(1)讓學生學會自學,在自學過程中不要左顧右盼,要融入學習材料中;(2)訓練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3)讓學生勇于提問、敢于質疑;(4)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的訓練,在討論前給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思考空間,教師要學會沉默,營造一種思維場,然后尋找機會激發學生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展示出來與同伴分享交流,同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的節奏和方向,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準、效率高。
總之,只有教師真正理解了自主學習的內涵,了解了學生的行為特點,并在教學中因勢利導,科學安排,建設民主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好平臺,學生才能成為問題的研究者、知識的發現者、規律與方法的歸納者、自主學習的踐行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