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育以幼兒發展為本,基本目標是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培養具有主動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的、能適應未來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人。幼兒園應遵循幼兒特點,通過不同途徑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探索中成長。
關鍵詞:幼兒發展;探索欲望;幼兒園教育
幼兒有一種對事物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他們樂于探索性的學習方式。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會到創造的快樂。”因此,如何去引導幼兒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不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一、聆聽童聲,激發探索意識
許多研究表明,孩子的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是教師不能替代,但卻能施加強有力影響的過程。因此,教師的細心聆聽、理解支持、積極互動是培養幼兒探索意識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次,在班級開展《抓小偷》游戲中,身穿一身武警服裝的樂樂爸爸來到了幼兒園,孩子們似乎來了勁,圍在他的身邊問長問短。樂樂爸爸高興地說:“歡迎小朋友到部隊來。”孩子們馬上議論起有關武警的事來,我就讓孩子們說說最想知道武警叔叔的什么事情。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多多說:“武警叔叔住在什么地方?”“他們的衣服是怎樣的?”甜甜說。“他們的帽子上有五角星嗎?”俊忠說。興林最關心的是槍,他說:“那兒有什么樣的槍?”“能不能給我們看槍?”……問題還真不少呢!我看著孩子們渴望的眼神對他們說:“你們都想知道武警叔叔的情況,老師也正想知道呢,下回我們就一起到武警部隊去看看吧。但我們要想辦法把今天想知道的問題記錄下來,下回才好一起弄清楚這些問題,好嗎?”孩子們一下歡呼起來。于是,我們生成了《勇敢的武警叔叔》這一主題活動,并激發了幼兒探索有關武警叔叔情況的愿望。
通過活動我想:只有深入孩子,聆聽和關注每一個尋常時刻,分析行為產生的內在誘因,尊重他們的需要和個性發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富有生命力的活動,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導建構者,更好地萌發幼兒的探索意識。
二、抓住興趣,支持探索行為
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機,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活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活動中我們應注意挖掘教材,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保證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積極探索。
1.情感激趣。契訶夫說過:“教師以積極進取的態度投入活動中去,注重雙邊情感的交流,對思維過程給予肯定與熱情的評價,從而觸及學生的情緒與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所以積極的情感可促進師幼雙方的同頻共振,促進情感共鳴,從而形成積極的移情,產生探索的心向。
2.情境激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后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所以在活動中教師要把握有利時機,創造成功的情緒。在活動中,教師要使幼兒的思維進入興奮狀態后,及時將幼兒的認知、注意等心理活動引導到主動探索上去。
3.評價激趣。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在教學語言、語速、語調和語氣中幽默一些,對幼兒的成果給予富有情感和動力的評價,那么在活動過程中也可增強不少妙趣。在活動中滲透教與學的激情,從而教學雙方積極參與、有效互動,誘導學生主動探索。
三、巧設“路標”,指導探索方法
探索活動中的路標,實際上指的就是我指導幼兒探索學習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它是獲取知識經驗的金鑰匙,幼兒一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我們不但要幫助幼兒“學會”,更要指導幼兒“會學”。在活動中,我主要在“觀”“議”“思”等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教會幼兒“觀”
“觀”是指“觀察”。觀察是對事物的一種感知,它可以使幼兒在直接的觀察中,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并發現事物的特征,找出一些規律,得出一些結論。因此,觀察是幼兒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探索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應當重視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來學習一些內容,使幼兒在觀察中發現事物的規律與聯系,從而進行恰當的判斷、合理的推理,從而獲得相應的結論。如果我們經常這樣做,就可以使幼兒增強探索的能力。
2.鼓勵幼兒“議”
“議”指的是“討論”。從本質上說,討論是一種研究活動,是探索問題解決的一種方式。討論可以使幼兒在小組或群體中對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將自己的想法進行交流,使思維活動得到充分展示,這不僅可以讓幼兒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體會探索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方法,學會在與他人討論、交流中探索和學習。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發言,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或結論,就積極引導幼兒參與討論,使他們對于問題有不斷的探索欲望,并通過探索使真理愈議愈明,疑點愈理愈清。對于討論中出現的不足,教師則積極鼓勵幼兒通過探索不斷求證。
3.引導幼兒“思”
“思”則指的是思考。從人類的發展來看,思考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幼兒對問題認識的提高過程。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能夠使幼兒自己發現與之有關的一些新問題,這比教師提出來的問題更容易讓幼兒接受。因此,我們要積極引導幼兒勤于思考,讓幼兒更積極地投入探索活動中,以求主動解決一些問題。
四、延伸活動,拓展探索結果
引導幼兒將探索的結果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不斷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并讓幼兒體驗到自己是實際問題的決策者和主動者,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內部誘因,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1.在記錄總結中拓展
在活動中,幼兒把自己所發現的問題和探索結果記錄下來,向同伴、老師介紹自己的探索,并就某些問題展開交流討論,這對于幼兒總結自己及他人的經驗十分有益。幼兒的自我總結,有助于幼兒加深理解和認識。幼兒在總結時,需要不斷回憶探索過程,這是幼兒對自己操作的總結,它能促進幼兒進一步的思考。集體交流有助于幼兒學會合作學習,主動地再現每一個幼兒的探索過程,使幼兒從同伴的活動中受到啟發,學到有益的經驗和方法,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促進幼兒互相學習。
2.在實際生活中拓展
活動中結合幼兒身邊的事物或者探索的結果引出問題,讓他們感到親切易懂,從而有興趣去參與問題探索研究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聯想—證明—抽象—認知這一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意識,發展探索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要明確目標,真正走進童心世界,尊重幼兒,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支持幼兒的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陳丹艷.表演游戲和主題活動整合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作者簡介:羅麗芳,女,1972年3月出生,學歷:本科,就職于福建省長汀縣實驗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