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啟發學生思維,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教師應將生活中出現的情境、對話或者表演與閱讀教學充分地結合起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為課堂氛圍注入活力,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藝術性;實效性
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傳統教學模式只單純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情境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學生學習方式,也為教學者帶去了新的考驗。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對外界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強,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要注意其藝術性和其實效性的展現,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情境所蘊含的含義
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潛能,為學生思維拓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融入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帶去了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與作品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1.情境創設在閱讀教學中實效性的突顯
創設情境教學方式是教學者所創設的情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為高效課堂服務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的引導,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擺脫學生原有的思想負擔,為其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學習語文興趣的提升。
2.創設情境要將其藝術性和實效性有效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教師所創設的情境盡管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長此以往也會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文章就脫離了生活實際,不符合學生所處環境,例如,在《奇怪的大石頭》這篇文章中,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不能很快想象到這樣一個場景,這是其社會認知能力低、思維存在空缺造成的。再者教學者在講述這篇文章中沒有利用其他有效手段進行教學,致使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掌握不牢,藝術性體現也不夠明顯。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要注意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結合,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將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有效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有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能夠不斷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鍛煉小學生的文字功底,同時能為學生的口語表達打下良好的基礎。
1.教師在對記敘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結合實際創設情境
例如,在對《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當中,學生平常就生活在一個學習雷鋒事跡的過程當中,然而卻沒有與其實際接觸,與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感,因此作為教學者要充分的利用好這一點,可以利用身邊的好人好事去教導學生,這樣使得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既符合實際情況又達到了教學目的,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供了條件。
2.教學中童話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童話具有科幻性、敘事性,同時也有著無限的聯想性,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童話的這些特點相結合進行情境創設。例如,在《巨人的花園》這篇文章中,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教學者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一些與之相關的卡片,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其中的情境進行表演,使學生樂于學習語文,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將情境創設融入閱讀教學中,既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實現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統一,為高效課堂創造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趙素畢.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30).
作者簡介:宗珊娜,女,1985年3月出生,本科,現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名都小學,研究方向:語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