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銀行機構在一個國家甚至在世界上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它對于經濟、政治具有深刻的影響。因為銀行的高度關聯性,可能由于一家銀行發生危機,就蔓延到整個銀行系統,所以要有相應的策略來應對這種危機的發生。該文介紹了危機銀行處理的策略及其方法,以及對于這些策略的總結。
銀行業危機是指由于一組金融機構的負饋超過了其資產的市場價值,從而引起了擠兌、資產組合轉換和政府干預的情況。因而危機過程中會出現不良資產比重增加,損失擴大,從而導致清算、合并或重組事件增加。
1 目前銀行爆發突發性事件的可能性分析
銀行業危機是指由于金融泡沫破滅而導致銀行業產生大量不良資產從而使得銀行業出現支付危機而形成的。根據其成因,可將銀行危機分為來自銀行體系內部的銀行危機和來自體系外部的銀行危機。
銀行體系內部因素引起的銀行危機。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日益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也對銀行經營者的決策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旦決策失誤,銀行就會發生風險加劇甚至破產倒閉。
銀行外部因素引起的銀行危機。由于銀行處于一個與外界環境密切聯系的開放系統中,因此突發的金融風暴、政治局勢的動蕩不安等外在經營環境的變化,都可能因銀行預測不力而對銀行形象產生破壞,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金融程度的加深,銀行危機爆發的頻率有所增加。
銀行形象引起的銀行危機。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注意力”經濟(又稱“眼球”經濟)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特征。而銀行形象作為銀行在“注意力”經濟社會中的外在標志,在銀行可持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日趨重要。所謂銀行形象,是指在一定時間與環境作用下,社會公眾對銀行經營理念、精神面貌、行為特征、產品服務質量等產生的認識、感情、評價等綜合體現。在“注意力”經濟時代,良好的形象有利于銀行與顧客間互動順利進行,使銀行獲得更多的顧客信任與支持,促進銀行市場業務的擴大化。
而一旦發生銀行危機,準備不足的銀行將會出現經營狀況的突然惡化給顧客造成損失,降低顧客對銀行的認同度,對銀行形象產生損害,動搖銀行的顧客基礎。特別是在輿論媒體介入的情形下,如果銀行不能及時有效地作出正確反應,將使其在輿論上陷入被動,從而大大放大突發性事件在銀行經營中的破壞效應,因此銀行必須采取措施來維護銀行形象。
2 應對危機銀行的策略
通過公關渠道進行日常信息的分析、積累,做好突發性事件的預測工作。銀行經營中從不確定性因素的出現到銀行危機的發生,歸根結底是由于銀行因掌握信息的不完全,而未能及時地發現突發事件爆發前兆,最終給銀行形象造成損害。因此,銀行危機公關策略實施的首要環節即要求銀行進行信息的日常收集積累,做好對銀行危機的預測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銀行危機發生的可能性。銀行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銀行內部之間以及銀行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信息交流溝通。第一步,銀行內部應成立專門的公關部;第二步,公關部可通過其專業公關業務的開展,保證銀行與社會公眾信息渠道的暢通,而且也可憑借其專業優勢及時將意外事件化解;第三步,公關部的成立也有利于加強銀行內部各部門間的信息支持,從而減少內部決策失誤引發銀行危機的可能性。最后,銀行應與社會上的專業公關公司進行合作。由于公關公司的服務面向公眾,與其合作可發揮其資源優勢、網絡優勢,彌補銀行信息的不足。
對銀行危機進行危機等級評估,決定是否救助。每當發生銀行危機時,監管局應當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補救,以減少經濟的損失,爭取早日擺脫銀行危機。首先要對出現危機的銀行進行危機等級評判,分為1級該銀行流動管理比較健全能夠調動資金來解決危機;2級該銀行的管理比較令人滿意,能夠獲得流動資金,但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3級該銀行需要改進管理模式,并且資金儲備缺乏;4級該銀行不能獲得充足的流動資金;5級該銀行在管理模式上存在明顯缺陷,資金嚴重不足。
對于三級及以下的銀行危機,處理起來比較容易,但四級和五級的銀行危機就需要更具其資產評估及系統環境來決定是否進行救助。
救助的主體和方法。銀行擁有兩種救助方式,自我救助與外部救助。自我救助應是應對銀行危機的首要方案,若沒效果,就必須采用外部救助策略。
同業救助。影響銀行危機的因素有很多,并且銀行系統之間關系極其密切,相互之間的影響很大。在銀行危機發生時,各銀行之間相互救助,共同面對困難,解決銀行危機。銀行同業之間可采用借出資金、債務延期、托管經營、置換資金等方案來就救助機銀行。
央行救助。中央銀行在我國的銀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賦有“銀行的銀行”之稱。其主要有兩大職能,其一就是迅速提供流動資金,減少金融危機的發生;其二,就是長期控制貨幣供應。當銀行發生危機時,可以向央行尋求幫助,來緩解經濟危機造成的損失。
政府救助。政治是影響銀行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能夠提供大量的資金,用來緩解經濟損失。
合理選擇關閉銀行的方案。對于一些危機比較嚴重的銀行,在經過自我救助后仍未見有好轉。政府或監管部門應在不影響銀行系統的情況下,選擇合理地關閉該銀行。在關閉銀行時應該考慮到多種因素,在不影響系統風險的情況下,保證成本損失最小的方案關閉銀行。
3 銀行實施危機公關應采取的措施
為了更好地解決銀行危機,減少經濟的損失,銀行危機公關應提前安排好方案,來應對各種危機。
銀行內部應設立專門的公關部,與專業公關公司合作。公關部由具有公關經驗、調查分析的專門人員組成,其主要任務:綜合公共關系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知識,對全行員工進行專業的公關培訓,樹立銀行危機公關意識并制定突發性事件管理手冊,以作好一些突發性事件的處理準備工作。危機公關管理手冊主要包括:銀行公關簡介、突發事件處理程序、相關人員的聯系方式及對媒體的應對措施等;進行銀行內部信息交流,通過各部門間的協調,實現資源有效配置,降低因銀行決策失誤引發內部突發性事件的概率;代表銀行與外界進行日常溝通,通過公眾、傳媒的反饋,了解銀行在顧客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客戶的需求變化等信息,從而為銀行對突發性事件的預測提供參考。
提高危機公關策略實施的有效性。為提高危機公關策略實施的有效性,銀行應根據可能出現的突發性事件類別,制定若干套應急公關預案。銀行經營過程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不僅加大了銀行突發性事件爆發的可能性,而且使得突發性事件種類有所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銀行對突發性事件的應對處理難度。因此,銀行應根據案件誘因、發展趨勢的不同,采取有區別的對策。首先,對于由外部不利因素引發的突發性事件,如由謠言引發的銀行擠兌、由于銀行所在服務區社會局勢突然惡化而使銀行陷于困境以及當前國內銀行裁員問題所引發的種種負面影響等,銀行應制定如下預案:在這類事件發生后,銀行迅速作出反應,從公關角度辟謠,同時可參照一些案例,做一些有利于恢復公眾信心的工作。其次,如果負面事件的產生起因于銀行自身技術的落后以及運營體系存在的缺陷,則要求銀行致力于自身經營方式的完善及系統技術的升級,從而推動銀行可持續發展。第三,銀行應考慮客戶在一些突發性事件中所受到的損失問題,并進行補救,以求客戶諒解。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的不斷融合,其風險也能以預料。因此,本文本文對于銀行危機策略的研究思考,能夠為以后銀行危機處理提供一些幫助,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