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翔
縣域是中國發展的基礎,是城鄉協調發展的紐帶,如何發展縣域經濟關系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協調性和穩定性。當前,縣域經濟發展面臨著種種“瓶頸”,其中金融抑制是最為主要的制約“瓶頸”。如何完善縣域金融制度安排、增加金融有效供給成為解決縣域經濟發展“瓶頸”的關鍵。
以縣域經濟為研究對象包含了中國經濟發展主要的矛盾和瓶頸,如三農問題、鄉鎮企業問題、收入差距問題、教育公平問題、醫療保障問題等。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是強化國民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均衡發展的需要。金融作為經濟的核心,它在縣域的規模、結構及制度安排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一、縣域經濟發展的特點
農村在縣域范圍內占據著絕大部分的領域。我國縣域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93﹪,而農村就占國土面積的 85%左右,能被農業利用的土地是縣域土地的基本構成,這是縣城經濟與城市經濟相區別的顯著特點。如果縣域經濟不具備這個特點,即所轄的土地被大部分用于工業或其他非農產業,那么,這樣的區域經濟就不是縣域經濟,而是城市經濟,從而超出了縣域經濟研究的范疇[1]。因此,對這些土地的利用構成了縣域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和農村經濟在縣域經濟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農村人口在縣域居民中占據著絕大多數。目前,在我國 13 億人口中,縣域人口占 85﹪,而農村人口約占人口總數的 70%。因此,農民的文明和富裕程度對整個縣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農民利益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農民收入的總體水平較低,來源漸趨多樣化,但地區差距急劇增大。
農業是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農業歷來一直是縣域經濟的主體產業,盡管 20世紀 80 年代以后鄉鎮工業迅速崛起和發展,縣域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但農業仍然是縣城主要的就業渠道和重要的收入來源,其他部門的經濟活動大都或多或少地與農業生產有聯系,中西部欠發達省份更是如此。據統計,日前,縣城經濟人口中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勞動力約占 75%,農業產值約占總產值的 35%。
二、完善縣域金融制度的配套政策
樹立和增強商業銀行貸款營銷意識。對縣域經濟的特點和中小企業經營水平和業務實力參差不齊的現狀,縣域市場中的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要加大對縣域經濟中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對其進行分類細化管理,以優、大、強為評價標準,挑選其中的優質企業作為主要目標。在對中小企業進行市場細分的基礎上,切實轉變抓大放小的經營觀念,有針對性的實施信貸營銷戰略,努力開拓信貸市場、培育信貸客戶、拓寬信貸投放領域。同時,要加強貸后服務二}二作,優質的貸后服務,對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確保信貸資金安全,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益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提供一般性貸后服務的同時,可以將貸后服務內容和范圍進行擴張延伸,根據客戶的優良程度為其提供存取款、結算、信息服務、理財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伴隨其做強大的特點同時將其培養成為穩定、忠誠的客戶群體通過支持縣域經濟增收節支,努力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水平,通過帶動縣域經濟和當地中小客戶發展,實現自身的壯大和可持續發展。
建立完善的貸款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是現代企業成長、發展、運行的基石和重要核心,商業銀行作為市場經濟中的高風險企業和經濟運行核心。建立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特別是針對風險極高的信貸業務建立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更是經營工作中重中之重,深化金融改革的當務之急,建立完善的貸款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有利于商業銀行科學發展,合理經營,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貸款管理激勵約束機制方面,存在考核激勵體系不夠科學、背離市場趨勢、顯性激勵不足、約束形式單一、激勵約束行為短期化等問題。針對上述這些問題,可以通過以十-措施和手段進行完善和整改,包括: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貸款責任制,科學合理的制定對信貸管理人員發放、回收貸款的綜合考核體系,在加強貸款質量考核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利潤私}資金周轉速度等重要指標的考核。對造成不良貸款的責任應做客觀、公正的評價和認定,對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信貸指導原則,嚴格按正常貸款程序發放的貸款,因不可預見的市場風險而形成了不良資產,不應該追究信貸管理人員的責任,要廢除一些不合理的考核指標,糾正目前重罰輕獎的信貸考核辦法。建立責權利相對應的管理制度,通過利益驅動強化貸款責任,通過增加優質的增量來盤活存量而規避信貸風險,引導新增貸款與經濟增長點的結合。增加呆賬貸款的追究查處力度,健全呆賬貸款的核銷中報制度。科學確定貸款的正常損失率,簡化貸款手續,有效運用利率杠桿,大力提高商業銀行對縣域經濟的金融服務水平。
加強對縣域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縣域經濟與商業銀行有著固有而密切的聯系,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不僅是商業銀行履行信貸支農義務的職責所在,而且是鞏固商業銀行經營網點、促進商業銀行綜合改革、加快商業銀行有效發展的必然選擇。加快縣域業務發展,提升縣域業務競爭力,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改革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縣域經濟在縣域經濟中,大型企業較少,主要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縣域經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縣域中小企業貸款金額小、頻率高、時間急等特點,部分縣域中小企業信用度不高、財務管理不規范。縣域中小企業自有資金不足,內部管理不規范,缺乏健全的財務制度,加上不少縣域中小企業信用觀念不強,不符合貸款條件;組織結構過于分散,擔保抵押機制不健全,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導致縣域中小企業資金短缺,阻礙了對縣域中小企業的發展,商業銀行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良的寬松的信貸政策和金融支持,不僅能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也能推動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縣域經濟運行中,科學、合理的縣域金融組織和制度體系能夠分散存在于農業、農村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以增進縣域經濟活動的可預見性,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為化解縣域金融風險,可通過縣域金融制度風險進行預警,明晰產權、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多層次法人治理結構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體系,引導和發展民間金融、發揮民間金融對農村正式金融安排的補充和輔助作用,建立起相關保險制度和貸款抵押擔保機制等途徑化解縣域金融服務風險。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呂梁柳林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