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渴望 李維東 李鵬程 陳瑩瑩 駱用政 韓振
基于皖江城市帶建設首個國家級產業承接示范區的背景下,通過對區內典型城市安徽省蕪湖市的承接產業轉移創新建設研究,對其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再擴展到整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對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創新建設提出建議。
2012年1月12日,隨著國務院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安徽省沿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范疇。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產業轉移為主題的區域發展規劃,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崛起,推動安徽省參與泛長三角地區產業分工,為安徽省產業結構調整,改革發展方式提供了強勁動力。蕪湖市作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雙核之一,近年來發展極為迅猛,城市創新建設取得顯著成果,堪稱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中的城市典范,對區內其他城市創新發展具有極高的研究與學習價值。本文通過對蕪湖市城市創新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相關優化建議,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城市創新提供借鑒。
二、 蕪湖市城市創新建設亮點
近年來,蕪湖市在城市創新建設上取得巨大發展,在保證傳統優勢企業(如海螺,奇瑞等)創新發展之外,涌現出了方特、三只松鼠,同福,凱旋食品等一大批性新的高新技術產業與創新的服務企業,是蕪湖市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創新建設的重要發展成果,這些都與蕪湖市創新的城市建設舉措密不可分。
蕪湖市率先實施創新載體建設項目,采取政府投資參股,財政援助,支持項目等方式,鼓勵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會資本參與,在汽車,光學,智能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建設工業技術研究院。并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科技孵化器建設,支持建立新孵化器,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企業孵化體系。
在高科技產業的振興上,蕪湖市圍繞首位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關鍵技術研發平臺。在原材料、關鍵零部件、控制系統等領域,組織實施關鍵技術,力爭實現突破。同時突出重點,推進機器人技術,航空航天,新型平板顯示,開展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建設創新型產業體系。
在金融領域,蕪湖市完善科技保險,科技融資融資擔保等金融中介服務,建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和獎勵制度,技術風險補償擔保和再擔保體系,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設立天使基金跟進投資等方式,加大力度支持初期創業公司,以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投資于創新型初創企業。
此外,蕪湖市通過調整專利扶持政策的優化,重視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專利,從專注數量轉為專注于質量。加強對機構的監管,建立代理工作考核制度,引入競爭機制,不斷提高服務中介機構的水平。
另外,蕪湖市重點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圍繞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政策宣傳,使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提升創新能力。支持企業研究和能力開發,幫助企業申報研發機構。
城市創新與優質人才的培養是分不開的,蕪湖市實施人才特區“611人才行動”,培育領軍人才和高端人才。推進改革人才管理制度,鼓勵各類國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合作研究,采取技術入股,兼職兼薪等方式,促進科技人才的柔性流動。整合高等教育資源,組織培訓職業經理人,加強高級技術人才和企業管理人才培訓。
三、 蕪湖市城市創新建設存在的問題
城市創新效率不高,缺乏規模效應。規模效應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蕪湖市在城市創新建設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和長三角地區與京津冀地區相比,城市創新效率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城市的產業發展沒有能夠有效的形成產業鏈,不利于形成標準化和統一化生產方式,導致生產成本過高,不利于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使得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缺乏強有力的規模型戰斗力。因此,蕪湖市應該注重產業的整合調整,努力形成規模優勢。
資源配置不合理。如何有效地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是檢驗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指標。蕪湖市在城市創新建設中,依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象,大量的資源向傳統的大型企業傾斜,呈現出一邊倒的情形,新興的中小企業缺乏資源的支持,在日常的經營中會出現資金鏈難以為繼甚至斷裂的現象,發展艱難。同時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還導致了資源的浪費,造成了不必要經濟損失。
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不盡如人意。蕪湖市在城市創新建設中,涌現出了一批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成果累累,獲得多項國家注冊專利。但科技成果的產出未能有效地對接到技術應用與改造中,未能創造出新的工業產值,無法充分實現其經濟效益。同時,科技成果也未能形成產業化,無法實現集聚化和規模化,難以發揮新的科技成果的優勢,經濟效益不高,不利于提高科技的再創新和繼續發展。因此,蕪湖市有必要注重引導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挖掘其經濟價值。
投入冗余而產出不足。蕪湖市政府在城市創新建設中,投入了巨大的財政支出,但最后的財政收入卻不理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財政支出冗余且不合理,企業實際的經濟效益不高,產出不足,盈利能力和納稅能力較差,難以形成有效的財政稅收,從而不利于創造更多的財富,不利于社會資本的增加。因此,蕪湖市政府應該注重投資的優化,注重對優勢企業的支持,改造或減少盈利能力差的企業。
四、 基于蕪湖市創新城市建設對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創新建設的建議
立足自主創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在工業企業方面,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增加技術投入,淘汰落后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促進產業升級。建立和完善自主創新激勵機制,促進自主創新優惠政策的全面實施。以企業主體,以市場導向,政府推動開放式的創新系統的使用,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現更大的收益。
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協調發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應盡可能做到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集中資源發展優勢企業,保證優勢企業資源供應充足,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附加價值,促進菜梗稅收的增加;同時,也要注重對中小企業的資源扶持,通過政府投資、社會融資、民間融資等多種手段保證中小企業的健康成長,是區域經濟呈現多元化發展。另外,要注重對資源浪費的控制,對經營效益差,資源浪費嚴重的企業進行整改,減少資源浪費。
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形成規模效應。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應該依托自身優勢,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發展,產業鏈投資的實現,促進相關產業集聚,努力形成一個集中度高,關聯度大,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集群和規模經濟。同時,我們應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積極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項目,防止高污染的介紹,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
優化產業承接環境,提高產業吸引力。支持金融,貿易,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形成產業聯動發展、共同發展的格局。要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示范區的先行先試權,借鑒其他地區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圍繞投資,融資,稅收,開放,土地,勞動力等領域,制定一些突破性的支持政策研究。政府職能轉變,加強社會管理和服務,建立行業配套融資服務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人才開發和就業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工業企業的軟環境。同時,要用電視,網絡,廣播,推介會等平臺,加大宣傳和推廣,促使皖江城市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擴大,不斷提升產業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到該地區投資。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