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春+姜旭之
摘 要:呂坤的資質分類與組合排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觀與人才觀,其合理性和進步性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越來越被人們所領悟和借鑒??萍冀洕前l(fā)展,對人的整體資質的要求越高。借古鑒今,呂坤的資質觀對當代的價值應當引起廣泛重視并得到深度挖掘。
關 鍵 詞:資質;分類;排序;厚德厚道
中圖分類號:B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4)10-0069-05
稻盛和夫最欣賞呂坤的就是他在《呻吟語·卷一·內篇·性命》中有關資質的分類和組合排序。呂坤和稻盛和夫,一個是明代思想家,一個是當紅企業(yè)家;一個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傳承者,一個是日本商界的傳奇創(chuàng)造者。他們最大的共識就是對資質觀的全方位認同。
一、呂坤對資質分類排序的理據
⒈呂坤對道明德厚的深悟。資質就是資材的質地。資有質,質有等,等有級;品有位,位有差,差有距。呂坤所言資質是性情性分所屬的一種質地。他在《呻吟語·卷一·內篇·性命》中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辨是第三等資質。”呂坤的資質分類是道德性分中的資質分類,即品質分類。分類之后擇其善要而排序。這個資質的排序在呂坤看來是“道”的體現。把深沉厚重排在第一等的位序上,是因為深沉厚重看的是正理德性,存道我境;要的是器度六合,寧耐安詳;表的是澄心慎口,謙退函容。把磊落豪雄排在第二等的位序上,是因為磊落豪雄看的是勇于擔當,盡性寬縱;要的是行仁助義,達天廣大;表的是坦蕩光明,無怨無悔。把聰明才辨排在第三等的位序上,是因為聰明才辨看的是有聲有色,喜好不禁;要的是智能過人,功利集身;表的是聲名遠播,頌聲過頂。在三個等級的資質中,每一個等級的資質都包含了多種資質的契合。呂坤洞察社會經緯人事嬗遞的冀由,其資質的分類與排序是經過無數順逆、委曲的驚險之后攝心繕性提煉出來的,絕非無病呻吟或孟浪之語。完全可以這樣說,呂坤的資質觀是在道德層面非常清晰地給資質的延展設了下限。它不僅符合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也符合資質觀的歷史發(fā)展脈絡。
呂坤站在至道的層面理會資質分等及組合排序,義淺理備,詳明剴切,為其奠定了天然自有之據?!渡胍髡Z·卷一·內篇·談道》有曰:“道是第一等,德是第二等,功是第三等,名是第四等。自然之謂道,與自然游謂之道士。體道之謂德,百行俱修謂之德士?!贝苏婺酥寥ブ撩钪?。這里的組合排序與此前提到的資質的分類組合完全吻合。道之據,理之繼,道統(tǒng)理,道理同器。由是之同文中他這樣感慨:“人一生不聞道 ,真是可憐?!睂Y質的分類、排序源于對“道”的理會?!渡胍髡Z·卷一·內篇·談道》曰:“說自然是第一等話,無所為而為。說當然是第二等話,性分之所當盡,職分之所當為。說不可不然是第三等話,是非毀譽是已。說不敢不然是第四等話,利害禍福是已。” 自然即為道。這里的排序再次印證了他在屋漏靜悟之中得出的結論,道順自然如是,理路爽暢如是。呂坤弘毅嚴謹,擔當道理,有根有據。
⒉呂坤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經典爛熟于心,參悟不凡。呂坤長期關注什么樣的人能成為國家棟梁。在“人治”社會,選人的機制更多地是倚重挑選者的主觀偏好,選人很容易出問題,而且糾正起來難度很大。這樣一來,確立選人的客觀標準幾乎成了與之相衡的最重要的砝碼,對選出什么樣的人至關重要。解決社會危機的出路被鎖定在“人治”層面,即“棟梁”救世。而法治社會選人即使出了差錯,也容易糾正。中國是一個傳統(tǒng)道德資源極其豐富且影響深遠的國度,呂坤的資質觀與深厚的傳統(tǒng)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的熏陶密切相關。從現在的眼光看,精美、壯美、凄美是這些古代思想的文脈特色,很具有感染力,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在現代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傳統(tǒng)成為現代社會的基礎,厚德、厚道具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文脈特色,即民實、民利、民意對未來官德的政治文明生態(tài)走向將繼續(xù)產生積極影響。呂坤審視萬古道脈,德性之魂乃天經地義。人類社會要靠人來治理,靠什么人來治理?“什么人”的提出就是對人的資質分類的思考。天下最難之事是做人;天下最重之事是厚德?!吧畛梁裰亍备爬ǖ卣f就是深思遠慮,沉靜平和,厚德厚道,穩(wěn)重淡定?!吧畛梁裰亍敝凶顑?yōu)的資質就是“厚”。甲骨文中就有“德”字,其后代之甲骨文、金文中出現了“道”字。說明遠古之人在進入文明時代的同時,就體悟到應把道德考察擺在第一位?!稌洝び輹虻涞谝弧酚涊d堯帝這位中國道化德育的教父在位70年之后選拔接班人,向四方求賢,被問者答:“否德忝帝位”,德行鄙陋,不配接替帝位。有人推薦虞舜,盛贊其厚德、厚道。堯為了解實情,將兩個女兒嫁給舜。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此大加褒獎。足見傳統(tǒng)中對德考察的嚴謹與審慎。天下歸心歸的是道德?!吨芤住だぁ分v:“厚德載物”;《道德經·第九章》講:“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莊子·內篇 ·德充符第五》講:“德者,成和之討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這些觀點的核心是說德之性只能在深沉厚重的資質中承載和體現?!吨芤住ぶt》講:“人道惡盈而好謙”;《周易·系辭》:“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睅浊昵暗奈幕浀涑浞挚隙酥t謙君子深沉厚重的崇高品格。
⒊對現實中德利沖突矛盾的審視擇定。呂坤遇到的問題是,有這么多先哲經典名教,在德利相交時人們?yōu)楹芜€是動念顧盼,疑生猜貳。而躁心浮氣,淺衷狹量,到頭來只選才的受用,不選德的受用。德利在現實中的激烈沖突天天在上演,從不間斷。呂坤對《史記》該是精切始通,如數家珍。司馬遷的義利觀給人以啟示。人趨利是自然規(guī)律使然,但是必須得法節(jié)制。性分中的私欲無可厚非,欲壑難填才是天下之大防。私欲之求向才欲之求的轉換,才欲之求向權欲之求的轉換均始于無限膨脹的私欲。嗜欲無節(jié),破道亂正。“殺身者不是刀劍,不是寇仇,乃是自家心殺了自家?!?“人心是個猖狂自在之物,隕身敗家之賊?!保ā渡胍髡Z·卷一·內篇·存心》)司馬遷和呂坤看透了人世間德才義利既矛盾對立又中道統(tǒng)一,是永恒之爭。修德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順流,養(yǎng)道如緣無枝之樹,才住腳便下墜。修德養(yǎng)道是最難練的真功夫,其間還要時時接受私欲的挑戰(zhàn)。呂坤每每論道談德都夔夔齋栗,他深信道能養(yǎng)德,德能養(yǎng)身,以身載道,以德養(yǎng)身,終身受用不盡,一生無愧懼。
二、稻盛和夫的警示
稻盛和夫對呂坤的資質觀給以世界視野的觀察?;垩圩R寶,學力超強,對呂坤的資質排序饑得珍饈,了然透徹,解悟到最寶貴的精神甘霖:德養(yǎng)重于聰才。然而,稻盛和夫警覺地發(fā)現在世界范圍內很多只是具備三等資質的人物得到了賞識,紛紛委以重任。結果不難預料,這種常見之狀既有諷刺意味又令人深深憂切。正是這些只具備三等資質而缺少一等資質和二等資質的掌權人物在許多丑聞和爆炸性的舞弊貪腐中扮演了制造者的角色,給社會之風造成了惡劣影響。依法追究這些三等資質凸顯而缺少一、二等資質的當事人時,極少會有人想到正是三等資質出現了偏差才導致如此不幸。更不會有人想到一、二等資質對三等資質的拱頂和制約是必不可少的。接下來的只能是前一輪情景的循環(huán)重演。這不僅是個人付出了代價,更是整個社會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人類的悲劇在于明知故犯。是豐厚的歷史積淀和貴獨的資質之見使得稻盛和夫具有這種敏銳的警覺。
人間天下事最復雜的莫過于人事,人事中的德才取舍資質論序始終讓世人權衡利弊、糾葛難斷。德與才孰重孰輕相比,排序是德在前,才在后;德與才孰難孰易相比,排序也是德在前,才在后。德與才的這兩個排序就是“道統(tǒng)”。這個“道”之理就是德直接關乎民心相背。德是躬行慎獨者潛修之積功,才是名心利盛者奮發(fā)之練就??肌安拧比菀卓肌暗隆彪y。 考“才”是考才能,考“德”是考品節(jié)。學才、治才、專才、文才、辯才直須窮到至處,便是才壓群芳,獨占鰲頭。過人俊才者以為人生自此無關可過,垂史功名已成定局。于是便忘乎所以,縱恣欲肆。砥礪名節(jié)者要過財、色、名、位、情五關,可謂關關難過。難就難在靠三等資質不僅幫不了這個忙,還有可能會添亂。聰明反被聰明誤何足為奇。古今將禍,精明人十居其九。真的栽了跟頭才懂德之強本固基無量之用。
三、資質掎角支撐要略
寄希望于依靠三等資質支撐一等資質和二等資實為乖戾之念。在三個等級的資質排序組合中,具備了一等資質,二等資質隨之發(fā)揮作用,即使此時三等資質比前兩個等級的資質偏弱,綜合起來聰明才智也能得到有效發(fā)揮。具備較好的一等資質對于組織內部眾多的三等資質將產生長久的巨大凝聚力。如果將資質排序組合這樣改變一下:三等資質強勢排頭,一等資質、二等資質偏弱或缺少,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三等資質會產生對其他兩個等級資質的排斥力,變得目中無人。失去一等資質的支撐,三等資質很容易向私欲傾斜,逐漸忘乎所以,如脫韁的野馬,在失控狀態(tài)下肆意狂奔。三等資質沒有一等資質和二等資質的支撐,無論它如何強勢只能走上窮途末路。有了一等資質和二等資質的支撐,三等資質就有了中興堅固之基,策勵英發(fā),自身根腳有了扎扎實實的規(guī)矩,任憑飛躍,大展宏圖。三等資質對一、二等資質的支撐很獨特,在德、志、才、毅幾方面基本具備的條件下,三等資質對一、二等資質起著深度優(yōu)化和強化的作用。三等資質是優(yōu)質人才的必備資質,珍惜愛護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提升三等資質的水準,是事業(yè)昌盛發(fā)達的急需和必需,也是一、二等資質的本職。是故,一、二等資質非無三等資質之患,患不善用三等資質,有了一、二等資質,三等資質如魚得水。故惟有德者能用才。
修煉一等資質的難度遠遠大于其他等級資質錘煉的難度,故而具備一等資質的人少于具備其他等級資質的人。二等資質的特殊作用同樣不可小視。長期以來,二等資質在現實中常常受到忽略和冷落。實際上,一等資質深沉厚重與二等資質磊落豪雄之間有很多交匯融合、疊加滲透之處。人們常把“磊落豪雄”膚淺地看做簡單沖動,有勇無謀,沒有城府,有可能給人可乘之機,遭人暗算。其實磊落豪雄的資質是精英品質。二等資質磊落豪雄決不僅僅是臨事的無畏大勇和果決屢斷,而光明磊落,顧全大局,秉性剛直,胸襟坦蕩,表里如一,正義無邪,俯仰無愧,扶難濟困,不計得失,樂于奉獻,威武不屈,伸張正義,嫉惡如仇,義無反顧,一馬當先,豪放沖天,為生民立命,為生靈謀生等都是它的品質內涵。真正能稱得上豪雄的,是氣吞山河的乾坤集結。古往今來,具備呂坤所謂二等資質的仁人志士以自己的蓋世無雙之舉名載千秋,贏得萬世敬仰。危機存亡關頭,生死一線關頭,磊落豪雄的資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令人肅然起敬。二等資質以一等資質為支撐并對一等資質和三等資質起著不可替代的拱頂支撐作用。三個等級的資質及其組合排序道出了它們之間的整體關系與各自的獨特作用,是人的性分中的渾然契合,互成犄角缺一不成。一等資質是命門地位崇高,二等資質是生門地位顯赫,三等資質是將門地位尊貴。這個資質結構所顯示的內在邏輯關系是人類文明智慧的本質性規(guī)律性總結。
四、呂坤資質觀的當代示問
講德是講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有潤神清智的教化功能及與此緊密相連的凝聚功能,從善如流追隨者眾。講才是講智奇魅力,智奇魅力有事業(yè)中興的搏擊功能及與此相連的帶動功能,習鷹飛騰勢強達人。德與才的提高是一個自覺、自強、矻矻進取的過程。德高扶才不壓才,恃才傲物才壓德。厚道之德給才開辟了一片廣闊的施展天地,才離開德就可能成了歪才。才高德差的堅決不能用。功利之求導致現實中的人往往對三等資質“聰明才辨”倍加歆羨。才高名高不僅風光八面,而且聚財萬遂。 “深沉厚重”號稱一等資質又能帶來什么?就眼前看一時得不到什么,即使得到也不過是清虛空泛之名,浮氣躁心難能讓人等得太久。在現實面前,義與利如心存冰炭。練才與修德相比練才易積德難。正因如此,呂坤和稻盛和夫都看到人們面對選擇的難易困境時,對資質的排序有這樣兩種情況需要關注:一是對一等資質葉公好龍,自欺欺人,以精神意淫自慰。一等資質即使排在第一也是虛設;二是對三等資質備加推崇,以為有才就有了一切,至少是有才可以不顧其他。赤裸裸地名曰三等實為一等甚至特等。有才無德之下,才恣情縱意,狂誕無人,《呻吟語·卷一·內篇·談道》這樣見地:“才能,身之妖也?!本科鋵嵸|,這兩種情況都是受功利主義價值觀急功近利致富觀偏失畸形資質觀的支配,陷入天天倒計時的心態(tài),利令智昏躁煩至禍,實際上是自設陷阱。
《呻吟語·卷一·內篇·談道》寫道:“千萬病痛只有一個根本,治千病萬痛只治一個根本?!敝螛艘字伪倦y,治標淺痛治本深痛。忍不了深痛治不了本。治本才能求生。本不治,病不除;病不除,體不?。惑w不健,壽不長。 “知是一雙眼,行是一雙腳?!薄坝嘁詾槟苄蟹剿愕弥?,徒知難算得行。”給了治本之策,不施治本之行也是枉然 。 (見《呻吟語·卷一·內篇·談道》)治本之行如果不是真心實意腳踏實地而是虛情假意強口逞辯,不用多久將自食其果。德不自利,道不自私。能人倒下時,不是外人所為,是自身之故。正所謂“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誰能亡之?”(見《呻吟語·卷一·內篇·修身》)
當代優(yōu)化資質何以實構?采用虛構式的畫餅充饑方式優(yōu)化資質不僅無濟于事而且會貽誤大事。在當代,執(zhí)政黨面臨的四種考驗何以承受、四種危險何以化解?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義務感之強烈重大前所未有。實構優(yōu)化資質當以當代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民道德素質建設為第一要務。大體上擬在三個方面著手:一是社會人文環(huán)境。我們的社會資源和人文資源相當雄厚,要科學地營造社會人文環(huán)境。早年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等一大批富有遠見卓識的社會良知發(fā)起創(chuàng)立了“進德會”。他們認為,提升社會道德水準是優(yōu)化人的整體資質,改良社會風氣之綱。先驅們的盛舉在今天仍產生著影響。這項工程要大張旗鼓地真抓,應常抓不懈。從根本上說,良好的社會風尚是民意所向,良好的社會制度也是民意所向。風尚和制度要求擔任重要公職者必須責無旁貸地率先做出表帥。主流媒體要發(fā)揮主導優(yōu)勢,在貼近生活的傳播宣傳中形成覆蓋式的輿論氛圍。主流媒體的表達必須真實。只有真實才能可信、才能可敬、才能可學、才能可傳。二是制度獎懲環(huán)境。制度低效的表現是剛性制度和柔性制度交替互補式的強化、優(yōu)化,資質的制度化優(yōu)勢還不很明顯,與社會人文環(huán)境相比,制度獎懲環(huán)境更能體現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硬尺度,沒有制度獎懲性的強硬,優(yōu)化資質的隨意性和扭曲走樣是可以想見的。制度的指導性突出地表現在獎罰分明方面,要獎罰到位,獎罰及時。制度的高效取決于其人性化的程度。制度獎懲環(huán)境的人性化就是人們能夠清晰地獲悉激勵動機與激勵機制、激勵結果的引導,從而易于簡捷地作出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行動預設。三是內心修煉環(huán)境。有漸克己,濁降自清雖是心厭孤苦之旅,但優(yōu)等資質的希望就在于此。存心內化的過程不是在封閉狀態(tài)下進行的,它是無數次內外互化相兼與交織甚至出現反復退落的過程。優(yōu)質資質不是天生的,不是外加的,最根本的要靠自我感化內修、內化。社會因何而和諧?和諧社會是因厚德厚道蔚然成風而和諧,不是因財厚才高而和諧。和諧社會離不開內心和諧,是內心情感的體認式建構,這也是社會人文環(huán)境和制度獎懲環(huán)境的同根一脈之歸宿。
當代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民道德素質建設的過程沒有局外人,每個人都是實構優(yōu)化資質的當事人。從社會動力結構的角度看,擁有社會資源和影響力多的個人或群體是推動社會建設的主要引擎,同時這也是一種更大的社會責任。社會的責任體現了社會角色的定位和分工,上級應給下級作出榜樣,領導應給群眾作出榜樣,長輩應給晚輩作出榜樣,老師應給學生作出榜樣,父母應給子女作出榜樣。
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提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把讓人民滿意當作政府服務工作的目標。只有符合民意,人民才能滿意。符合民意對人民來講是大實惠。人民滿意就是民意。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最根本的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官德,就是講對人民厚德,對人民厚道。對人民厚德是道應之德,這個道應是說厚道而不是同情憐憫、不是接濟施舍,是從心底對人民存有恭敬謙謹之意。傳統(tǒng)的厚德、厚道蘊含了身是德的載體,身載德以行德才能變?yōu)閷嵉碌男藜褐馈P奚砭褪切薜?,德高才能望重。德高望重才能獲得人民的信任。人民滿意時要厚道、厚德,人民不滿意時更要厚道、厚德。人民不滿意經常因官員不厚道、不厚德所起。人民最在意的是官德,其次才是官才。不能以為以才服眾可以替代以德服眾。當德不能服眾時,就失去了服眾的依托。讓人民滿意的前提是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在這份答卷中,對人民是否厚德、厚道是人民特別看中的試題。說到底,對人民的厚德、厚道源自對人民的敬畏。官德中的以人為本即是以人民為本。為人民的眼前利益和根本利益服務是以人民為本,厚德、厚道地為人民的眼前利益和根本利益服務是人民幸福感提升的以人民為本。永無止境地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讓人民滿意,是大厚德、大厚道。
【參考文獻】
[1]呂坤.呂坤全集(中卷)[M].中華書局,2008.
[2]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牟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