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梅
摘 要:開發課外課程資源是新課標倡導一項課程改革,旨在實現教學聯系實際。物理課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要從充分利用校內課外課程資源、社會課程資源、網絡課程資源入手,并指導學生實現學科整合、開展課外活動、參加各種比賽,多種途徑全面推進。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外課程資源 校內課外資源 社會資源 網絡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b)-0135-01
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在生活生產中被廣泛的應用。物理學習不是要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還要具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改變人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力。但是,物理學科具有抽象、思維難度高的特點,再加上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以解決高難度問題為教學方向,導致一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為難心理、甚至厭學情緒。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習生活化、娛樂化,增加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定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要實現物理學習的生活化、娛樂化,需要大力開發物理課外課程資源作為學習的輔助手段。該文將詳細分析從哪些方面入手去開發物理課外課程資源。
1 充分利用校內課外資源
各學校都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建立、完善實驗室和各種活動場所,配置必要的教學儀器和設備。這是存在于學生身邊的課外課程資源,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學校內的課外課程資源豐富學習:(1)充分利用各級教材資源。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衡。除教科書外,各個學校都在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下,結合學生實際和當地環境,從大量的教學資源中精選適當的教學內容,編寫某些教學補充材料、校本課程。這些都是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2)利用與整合實驗室資源。開展科學探究活動要求大部分物理課在實驗室中進行,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實驗室、專用教室、實踐場所等的資源建設,讓學生能夠有機會自主進行探究活動。同時,也要鼓勵教師和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廉價材料和器具,設計具有創造性的實驗和探究、實踐活動。改變目前實驗內容和器材全國同一的現狀,有利于學生體會物理學與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3)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收集學生難以見到的、具有重要物理意義的、展示科學技術發展的實況錄像;利用快錄、慢錄、顯微攝影等技術手段拍攝的音像資料,向學生展示物理過程的細節;收集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錄像資料。計算機多媒體軟件由于其交互性、智能性和仿真性的特點,可以豐富學生對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認識,深化對于科學規律的理解。教師可以學習和嘗試制作CAI課件,整合多種媒體資源,建立媒體資源庫,通過校園網實現校內資源的共享。
2 開發物理社會課程資源
為了配合學校的課堂教學,增加物理學習的趣味性,教師要充分開發社會教育資源,逐步建立校內外課程資源的轉化,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和互相補充。社會課程資源包括各種科技館、圖書館、工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電視節目等。在學生的身邊總會存在數種可供利用的社會課程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各種社會課程資源豐富物理學科學習和研究,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比如,在學習“向心力”之前,讓學生觀察在生活中有無向心力的運用,并對其進行相關的思考(不限定學生的思考內容和思考方向)。在這種寓學于樂的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學生發現游樂場中的過山車、公路的轉彎處、拱橋等都與向心力有關,還有學生發現了與向心力有關的離心運動的運用,比如,洗衣機的脫水桶、小神拖洗墩布、甩墩布等都利用了離心運動的原理。這種從生活現象出發思考物理原理的課程資源開發,能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觀到抽象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實現物理學習的生活化,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教師還要向學生推薦與物理相關的電視節目,比如。“我愛發明”、“科學探索”之類,讓學生從節目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綜合運用,并自覺去思考其中運用了哪些物理知識,與課內學習形成有利的連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科技館、工廠等,科技館、博物館等場館集中了許多有用的大、中型科學教育的器材,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科技教育資源,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這種感受和體驗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并鼓勵學生走進廣闊的社會空間,去觀察、發現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并思考自己看到的現象與課本物理學習有何聯系,從而引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思考和研究,促進學生學習的深入發展。
3 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學習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網絡為人們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信息和學習資源,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途徑,互聯網也成為人們交流的重要手段。師生利用互聯網除了傳遞教育信息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其作為認知、學習工具加以利用。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利用互聯網豐富的信息,及時解決自己不能獨自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將自己認知有困難問題,或者是認為有爭論的問題放到互聯網上,讓對此感興趣的人群一起來討論、探究;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班級物理論壇,作為大家交流學習、共同探討的平臺;向學生介紹名師授課網站,為學生提供不同風格的課堂模式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以三維動畫制作來實現物理運動方式和物理原理等。利用互聯網的個別化、交互性、信息資源的豐富性和時空不限性,讓學生學會利用和整合優質學習資源,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更新學生的學習理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網絡資源的利用,能徹底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讓學生的思想變得更加活躍和開放,學習理念也變得更先進,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實現各學科之間的學習整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多種物理競賽活動等。比如,將體育課中的運動與物理學習中的運動進行對比,并分析體育運動中受力點的不同產生的不同結果等;鼓勵學生利用家中的廢舊電器進行物理實踐活動,利用廢舊的發動機制作新的家用小電器,或者改裝家用電器之類;指導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參加各級組織的物理制作比賽。這些豐富多彩的物理活動,會成為學生開發課外課程資源的載體,為完成某項活動或制作,學生會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物理資源加以利用。
總之,課程資源的開發,是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物理學習回歸生活、服務生活的有效手段,是未來物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每一位一線教師要認真研究的教學課題。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的課程資源會越來越豐富,教學之路也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 張玉俠.如何開發物理課外課程資源[J].現代農村科技,2011(8).
[2] 孔祥斌,侯永芳.物理課程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J].中學物理,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