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聞
30集電視連續劇《平民百姓》,是一部具有較為深刻的社會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學劇本。它比較全面、真實地展現了中國20世紀30代后期四川的社會生活。而這種展現,是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后國難當頭的歷史大背景下展開的。而且,劇本展現的是一群平民百姓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生活、愛情和抗爭。因此,這個劇本無論從文學方面,還是從社會學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20世紀30年代后期,地處內陸封閉環境的四川,剛剛從地方軍閥割據中轉變為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不久。當時的四川,殘留了許多封建社會古老的風俗習慣,包括一些古老的封建統治手段。
從1936年春夏起,四川、甘肅和陜西南部地區,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旱災。這場旱災,歷時十個月之久,至1937年下半年,天降久違的大雨,災情才逐步緩解。旱災給四川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加之國民政府各級官員的腐敗無能,人民的痛苦是無以言表的。據當時報載,四川境內多數府縣,糧食收成均在四成以下,重災區大都不及一二成,甚至顆粒無收。人們以草根、樹皮充饑,一些人挖食“觀音土”,即白善泥,結果活活腹脹憋死。四川各地吃人的消息,屢見諸于報端:“巴中曹明國餓極烹死尸”、“劍閣饑民炊食匪人臂”……據1936年5月4日《天津日報》所載《成都通訊》:死尸肉每斤賣五百文、活人肉每斤賣一千二百文。靖化縣縣長于竹君,被眼前的一幕幕慘像嚇瘋了。至最后,饑民們開始集體搶劫政府的糧食和軍隊的軍糧,被軍隊開槍射殺,尸橫滿街。四川許多地方,由官府出面,組織人們“趕旱魁”求雨,收刮民脂民膏。成都后子門鬧市,出現公開買賣人口的人市。
這部電視劇本,即從川西地區的華陽縣龍門鎮興辦龍王廟會求雨作為切入點,逐步展現了當時四川社會一幕幕古樸奇趣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東北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大批東北難民,包括一批戰爭孤兒,輾轉逃難四川。1937年“七·七”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上海、南京相繼淪陷,中華民國政府遷都四川重慶,又有大批下江難民和戰爭孤兒逃難四川。作為抗日戰爭戰略大后方的四川,承擔起中國抗日戰爭的大部分兵源(主要形式是“拉壯丁”)補給和物資供應(主要是糧食)。從抗日戰爭開始,大批川軍在衣不蔽體(穿草鞋、短褲)、食不果腹的條件下,被派往抗日戰場參加對日作戰,先后有王銘章、李家鈺、饒國華等將軍為國捐軀。1938年春,川軍師長王銘章將軍,在山東臺兒莊戰役中,帶領官兵在山東滕縣與日軍血戰五晝夜,最后高呼“中華民族萬歲”口號,與兩千多名將士陣亡。劇本從歷史側面,真實展現了川軍奔赴抗日戰場、四川人民積極支援抗日戰爭的真實社會生活。
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來源于當時四川的真人真事。
劇本的故事情節是:華陽縣龍門鎮鎮長趙洪順,以舉辦龍王廟會許愿、唱大戲求雨為名,大肆搜刮百姓錢糧。乞丐藍貴龍偷吃龍王供品,趙洪順將他當作“旱魃”沉潭。趙洪順的傭工吳四,在捆綁藍貴龍雙手時,用“活套”讓藍貴龍死里逃生,到黑風寨落草為寇。鄉紳賈胖子用錢捐當華陽縣長,串通趙洪順和成都警察局長劉善奎,以吳四通“匪”(藍貴龍)為由,將他放了“河燈”。吳四被藍貴龍救起,但他不愿上山為“匪”,逃難成都。吳四在成都與到龍門鎮唱求雨大戲的資陽川劇“坎坎班”班主燕雙飛相遇,二人便搭班唱川戲走江湖。藍貴龍拉了賈胖子兒子胖墩作“肥豬”,得到大筆贖金。他向成都專員嚴俊夫行賄,順利當上成都城防司令。吳四與藍貴龍在成都悅來茶館相逢,當上藍貴龍的副官。嚴俊夫在悅來茶館看戲,迷上“坎坎班”班主燕雙飛的美貌,將她霸占,藏于成都窄巷子嘉禾公館。嚴俊夫的妻子宋良玉向吳四求計“捉奸”,將燕雙飛賣到成都后子門人市。藍貴龍將燕雙飛從“人犯”趙洪順手中“抓獲”,在吳四撮合下成為恩愛的“捆綁”夫妻。嚴俊夫難消藍貴龍“奪愛”之恨,設計讓藍貴龍誤截抗日軍火(本來藍貴龍率隊抓嚴俊夫販煙馱隊),撤了藍貴龍城防司令職務。藍貴龍難消心頭之恨,刺殺嚴俊夫,亡命重慶,參軍抗日。嚴俊夫因“販煙”爆光被撤去成都專員職務。宋良玉通過其任中央財政部善后司司長的哥哥宋樸園,接任成都專員公署代專員。宋良玉為酬謝吳四,任命吳四為華陽縣長。吳四一心想為民做幾件實事,上任即當衣興學、巧打城隍、懲治“煙灰”、開辦抗日遺屬孤兒院,贏得人民的擁戴。但是,宋良玉卻利用吳四開辦孤兒院之名,向中央財政部申請救濟款,并揣入自己的腰包。吳四向報界揭露真相而得罪宋良玉,致其縣長當不下去。他把縣印當了作路費,到重慶尋找妻子藍鳳(藍貴龍妹)和藍貴龍之妻燕雙飛,三人在重慶團聚。四川著名抗日將領王銘章(四川新都人)在山東滕縣戰死,藍貴龍等抗日川軍抬著王銘章將軍的遺體在重慶街頭路祭。吳四和燕雙飛、藍鳳等人,與抬著王銘章將軍遺體的藍貴龍相見,不盡淚灑山城街頭。
劇中的那些平民百姓代表,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國難當頭,彰顯了中華民族堅持正義、救難助人、追求進步、不畏強勢、為國盡力的高尚品質。
電視劇《平民百姓》劇本,在電視劇題材上有所開拓,故事性強,風格獨特,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故事情節離奇曲折,笑料不斷。
著名文學評論家廖全京先生,在閱看了劇本初稿后,肯定了以下幾點:一、比較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老四川社會基層的眾生相,傳達了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有很強的平民意識,對于今日的觀眾認識當年的社會世情世相很有幫助。二、較好地塑造了一個正直、聰明、善良、機智的吳四形象。作為底層老百姓的代表,他的許多言行都是對于上層統治階級和社會丑惡現象的批判與抗爭。其他如藍貴龍等人物也寫得比較好。這些人物以及由他們的性格、行為所構成的戲劇性情境和戲劇性事件,頗有現實意義。三、整個本子情節跌宕起伏,動作性很強,人物命運的起、承、轉、合,曲折發展,形成較強的故事性,能吸引住觀眾。四、本子由里到外透出一種幽默的喜劇情緒,與所展示的四川地域性格調一道,和諧而又通俗、生動地形成一種喜劇風格,貼近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觀眾的審美趣味。筆者閱讀劇本后,完全贊同廖全京先生的評價。
劇本塑造的一批平民百姓人物形象,性格鮮明生動,各具特色。吳四、藍貴龍、燕雙飛等人的傳奇經歷,特別是吳四詼諧、機智、慷慨、勇敢的性格,反映了當時的平民百姓不滿現實、追求光明前途的強烈愿望。同時,劇本對官場人物的種種丑惡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撻。
(《平民百姓》由侯光、滕偉明編劇,中國戲劇出版社201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