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燕++黃小杰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教學要立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求,對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和創新,從而滿足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高要求。
關鍵詞:漢語言 文學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102-01
漢語言文學是構建文明社會的人文基礎,在提高國民人文素質方面具有功不可沒的作用。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漢語言文學專人才的專業素質要求也日益增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特點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漢語言文學的歷史背景,還必須要能夠將所學的漢語言知識熟練地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然而,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課程結構不完善教學模式陳舊、教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漢語言文學教學。因此,對漢語言文學教學進行改革和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創新已經迫在眉前。
1 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
(1)課程結構不完善教學模式陳舊
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高層次、高能力、高水平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而目前的課程結構設置存在諸多不合理,如課程知識陳舊不能很好的適應時代的更新和社會的需求。一方面,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的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味的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導致“教”與“學”的效率極低。最終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完全消失,跳課、缺席做兼職的現象嚴重。另一方面,由于本科教學思想嚴重,學術型氛圍較濃,學校偏重理論性人才的培養,護士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2)教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由于漢語言文學的魅力,要求所任課教師具有很強的綜合素質。然而,每個教師的任務量很大,總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漢語言教學,課堂上缺乏活力,學生的思維也被嚴重抑制,學生配合互動教學的積極性也變差,學生也只能按照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模仿,缺乏創造性。在整個環節中,學生對漢語言學校產生了厭煩的感覺,對諸多的語法、詞匯、閱讀、課文和寫作等課程進行抵觸。歸咎起來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的。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整體的教學能力。
(3)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化和改革,各高校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實際的教學階段,要求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習能力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和手段,漢語言文學教學也不例外。在以前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師普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嚴重挫傷了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喜愛,導致教學效果不樂觀。另外,操作過程中缺乏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質量也不高。
2 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1)完善課程結構
學校應按照社會發展和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加大漢語言文學主修課、選修課的比重,在整個過程中為學生打下扎實專業功底的基礎上,不斷延伸、拓展學科范圍,將一些與之相關專業的知識融人到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當中,如哲學、史學、新聞學、公共關系學、美學、藝術、秘書學、國學以及影視等等。通過知識范圍的不斷擴大,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專業素養有所提高,進而具備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對其他相關專業的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這樣有利于學生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漢語言文學教學效率提高的必經之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漢語言學科性質以及學生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為根本出點,采取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挖掘深層語言規律。教師不應過于強調知識的體系性和全面性,而應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疑點,筆者建議應當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其一,互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強化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其在互動學習的環境中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在師生共同質疑、相互質疑的過程中不斷探求問題的答案,最終達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學法。學校應當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現代漢語資料庫,為學生提供課件、講義、考試試題、學生優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資源,使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自主開展個性化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3)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漢語言文學最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充分利用知識,讓學生掌握文學的知識結構和語言魅力,總結方法并培養其良好的文學情操。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多媒體、影視、戲劇等強大助推作用。一方面使漢語言文學發展與時代發展同步,另一方面促進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不斷改革和創新,只有創新才有發展?,F代科技日新月異不斷發展,對當前的教育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契機,只要高校將現代化科學技術合理的運用到教學當中,發揮其獨特的先進魅力,就能夠展示現代漢語言文學的風采,從而使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和手段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3 結語
現階段我國已經逐步進入學習型社會,這就要求教師應樹立研究性的學習思想和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更新專業理論、獲取新知識、掌握新的教育動態,并以現有的知識為基礎,構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來產生出新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 徐超.淺談多媒體教學的利弊[J].知識經濟,2010(12):147.
[2] 王晨.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之策略淺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l2(6):9.
[3] 梅紅霞.淺談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J].教育教學論壇,20l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