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宋
遼寧大學校園里經常出現一個快遞哥。他沒上過大學,但在送快遞的小車后面,總是懸掛著自己創作的打油詩:“考上大學不容易,美好光陰請珍惜,倘若今日不努力,畢業跟哥干快遞!”學生們非常喜歡這位態度好、長相帥的快遞哥,在今年學生自制的招生微信里,還請快遞哥出鏡,展示校園風采。如今,快遞行業發展風生水起,快遞哥們也行情看漲。我估計,這小哥再這么正能量下去,就離被愛戀不遠了。
愛上快遞哥的日本女孩
2011年,一位在證券業工作的37歲日本“圣斗士”,與一位25歲送快餐的快遞員戀愛結婚了。她將這位快遞員稱作“每天帶著微笑準時到達的王子殿下”。之后,日本各路女性,開始對快遞哥的長相有了更高要求。比如,送便當附帶,“要求帥哥送餐”。為了滿足日本各路腐女的要求,2012年,日本電視臺拍攝新年專題節目,專門邀請了50名快遞帥哥拍攝寫真集,發行后銷售一空。一些日本女性甚至發出“嫁人就嫁快遞員”的呼聲。在日本,為了見到帥哥快遞員,而不停地下狠手網購的女性也不在少數,以至于有人發出呼聲:“快遞員在拯救日本”。
顧客能愛上快遞員,很明顯,安全便捷服務好是前提條件,這也是日本快遞業的特色。日本快遞行業規定,每個送貨員必須佩戴名簽,身穿制服。為防止物品丟失,不僅所有貨物都統一編號處理,還給貨物上了保險,嚴格確保顧客指定的送達時間。日本本身不大,再加上快遞業發達,所以快遞幾乎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在機場都有專門將行李快遞到家的網點,如果想去郊區滑雪,也有快遞公司能幫忙把器材送到運動地點,讓你輕裝簡行。
在此前提下,如果快遞員再長得帥、懂禮貌、穿制服、天天見,怎能不讓大齡剩女春心萌動啊。日本快遞員個個彬彬有禮,面帶笑容,見面先是一個日式鞠躬,然后咧嘴展現燦爛的笑容,再加一句禮貌的問候:“今天一切都好嗎?”讓人整個一天如沐春風。再加上,快遞員都穿制服,天天上演“制服誘惑”,這種扛著貨物跑前跑后的“風一般的男子”,怎能不讓大齡未婚女青年“愛上快遞員”啊!
不靠譜的英國快遞員
說英國快遞員不靠譜,主要是因為英國的快遞太靠譜,追溯現代郵政的歷史,鼻祖非英國莫屬。早在近100年前,英國就有了自己的郵政體系,開始國內外地郵寄東西。時至今日,英國在管理郵政公司、快遞人員等方面,都發展出了嚴格的行業規范準則,以保證萬無一失。
運營商幾乎采取了各種能夠采取的措施,來防止諸如郵件丟失、安全泄密、郵件滯后以及與顧客溝通不暢等問題。再加上英國社會治安相對較好,于是,天生不那么勤快的英國快遞員們就顯得不怎么靠譜了。
英國社會,特別是二線城市治安相對還不錯。偶爾爆發個打砸搶,歹徒們也是排隊有序有節制地,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順手牽羊些東西。所以,英國的快遞哥們,基本上可以放心地將顧客的商品隨意堆放在門口,然后揚長而去。所以如果你在英國,看到有包裹堆放在某家門口,千萬不要以為是遺失的,然后學雷鋒送到警察局。十有八九,就是快遞哥隨手放在客戶門口的包裹。是的,沒有簽收,也不擔心丟失,快遞小哥就自認已經送達了,與帥與不帥沒關系。
一位住在英國熱愛網購的朋友,有一次買了一大堆東西,快遞公司果然相當到位地每天兩三個郵件地確認,一會兒來封信說發貨了,一會兒說準備投遞了,再一會兒來信問能否幾點之前在家等貨。反正折騰個一溜十三遭,朋友確定在該時間段在家等貨。然后,再然后,就在朋友等待的過程中,手機就收到了一封Email,說已經送貨了,祝愉快之類的。
朋友驚恐地沖出家門,門外空空如也,只留下一張便簽,上書:按了門鈴,家里沒人,就把貨物放在一扇白色的門后面了。朋友找了半天,終于在隔壁一扇放消防器材的門后,找到了這堆東西。門鈴一事肯定是撒謊了,人就在家里,哪里有什么門鈴響,而且根本不打個電話,那么一大堆東西,直接就給扔到別處,發封信就溜之大吉,真夠一套。為此朋友跟樓下的保安抱怨,英國保安非常淡定地說:噢,正常,這是典型的英倫風。
也許,一套太完善的制度,的確會把人慣出惰性。在英國,快遞哥做事非常隨性,把貨物直接扔在顧客家門口的實在太過正常。那些苛刻的英國大媽們也都對此不以為意,要是你因此而投訴,還會被周遭鄰居覺得太不“英倫”了。最“英倫“的做法是,如果你夠膽大,就在出門前直接把要快遞的東西放在門口,等著小哥取走。
丟了,別說我沒告訴你,英國小偷也是很多的。
無所不快遞,德國快遞哥
親,你快遞都郵點兒啥?吃穿住用的東西,那有啥稀奇的?你快遞過孩子嗎?你快遞過寵物嗎?沒有?那你一定是沒住在德國。
在德國,彈丸之地上擁有700多家快遞公司,可想而知,競爭程度之激烈。幾乎一切能被移動的“物品”都可以通過快遞傳送。對于客戶來說,要求中午1點送來熱乎的意大利面,那都是太小菜一碟了,要求下午3點前,把1歲孩子送到法蘭克福的外婆家,那才體現德式快遞的先進性。
德國因為國土面積較小,一般快遞第二天都能到達。當然,如果你想當天把寵物狗快遞到女朋友家,也不是很難的,就是貴點兒。在德國,快遞公司不但無所不遞,而且 “無所不知”。在德國寄送快件,有一項特別的規定,就是寄出包裹時,寄件人不能將包裹封上,只有工作人員檢查后,才能封裝。當然,如果有人封上了也沒關系,快遞公司會對這樣的包裹“特殊關照”,動用高科技掃描,讓你的貨品立刻“現形”。
看來,德國快遞真是無所不遞、無所不知,似乎也有點兒無地不能去的架勢啊!
快遞里的技術控:美國
美國國土廣闊,但快遞業卻被三家大公司壟斷,可見其管理水平和技術發達程度。這么大的國土面積,可不是一般水平的公司能hold住的。不過,美國向來不缺技術控,如此高難度正是技術控大展拳腳的時機。
上個世紀60年代,被譽為“隔夜快遞業之父”的美國著名企業家弗雷德·史密斯,以兩架裝有渦輪風扇發動機的達索爾特鷹式飛機起家,日后縱橫天下的聯邦快遞公司至此橫空出世。在經歷了不屈不撓的努力和成功吸收風投后,又率先將小飛機更換成當時最先進的波音727型,運輸貨物。
這位技術控曾經驕傲地說:“我們是電腦時代的赫爾默斯(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信使)。”的確如此,今天的聯邦快遞,光最先進的大型飛機就擁有上百架,更不要說專屬大型貨車、各種中小型運送工具了。
技術先行,所向披靡,美國快遞公司運送的物品種類無所不包。什么緬因州的龍蝦,日本櫻桃,夏威夷的鮮花,各種藥品,心臟起搏器,隱形眼鏡,新鮮血漿,發動機,減震器,凡是你所能想到的,都能給你送來。不過,他們不管快遞孩子,這點還是德國人高。
對了,最近亞馬遜要用無人機運貨了,你知道不?聽說已經在實驗中了,真讓人為未來的天空堵機捏一把汗。雖然人類還沒出地球住過,但據估計,美國的快遞公司能比航空公司率先研究出宇宙運輸工具。等將來真住在月球上,想吃口家常菜,也能跟地球叫快遞服務了。月球上能不能提供帥哥快遞員,就看你們的了,美國快遞!
神一樣存在:印度快遞哥
送餐服務在哪兒都很常見。但是,堪稱神級的,非印度的“達巴瓦拉”莫屬。這個“達巴瓦拉”就是印度快遞小哥的統稱。每天,印度孟買的5000名 “達巴瓦拉”要送近20萬份便當,而且他們完全不依靠高科技,不整那些個EMAIL、軟件跟蹤啥沒用的花活兒。只憑借便當上的顏色和編碼,就能將其送到目的地,而且在當天再送還給各家。最嚇人的是,錯誤率只有1600萬分之一。
因此,堪稱快遞業的印度瑜伽,神一樣的存在,上過英國著名的雜志《經濟學人》,入選哈佛商學院精選案例,直到今天,無人匹敵。
“達巴瓦拉”的概念始于英屬印度時期。大概在1880年左右,許多來到殖民地的英國人不喜歡本地食物,因此便有了一項快遞服務,專門將午餐從他們的家中直接送至工作地點。1890年,有兩名印度人看準商機,便成立了一家專門提供運送午餐飯盒服務的公司,這就是最早的“達巴瓦拉”。
在印度孟買,上班族大多住在市郊,離上班地點很遠,午休間歇能夠吃上一份自家新鮮烹制的可口飯菜,可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而且根據當地習俗,一個已婚男人如果因為吃不上妻子做的飯而叫外賣,對夫妻雙方來講都是很沒面子的事。所以,“達巴瓦拉”的工作就是,早上等丈夫上班、孩子上學,妻子做完中飯后,到各家收新鮮出爐的盒飯,然后長途跋涉到市區,給各位丈夫送去。到了下午,再到各單位,把吃光的飯盒回收,送還給各位主婦。
如此繁瑣,一天來往兩次,卻誕生了傳奇般的高效率和幾乎無懈可擊的工作流程。據報道,每送1600萬份便當才出現1次錯誤。它僅僅依賴于人力,和技術關系不大。這雖然是印度的商業奇跡,卻體現了印度獨特的處世哲學和人間智慧。
責編/ 楊立華
ylh@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