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寧
摘 要:在法律全球化的浪潮中,商法因其反映了全球市場經濟的共同規律和特征而成為法律全球化中的重要一域。但是,法律全球化在各部門法中發展并不平衡,表現出差序性,商法因其商人自治性特征而較少涉及國家主權,因而成為法律全球化水平最高的領域。
關鍵詞:法律全球化 國際商法 差序性
中圖分類號:D9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223-01
1 商法的全球化是法律全球化的重要一域
市場經濟的國際化首先推動的是商法的國際化。因為,通過交換來實現市場主體雙方各自的利益,是商品經濟尤其是市場經濟中人們最普遍的行為模式。交換的過程,對于市場主體雙方而言,是一個彼此選擇、彼此為對方提供服務以滿足自身利益需要的過程。這一過程,法律上表現為雙方訂立和履行契約的過程。市場就是全部契約的總和。契約在本質上由市場主體雙方的合意(意思表示一致)構成。因此,契約自由必然成為安排市場經濟關系、組織經濟活動的首選原則。市場主體間的契約關系以及契約自由最集中、最準確地表現了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獨特個性。民商法正是用契約(合同)來表述市場的。契約在民商法中是市場的法律原型;契約自由則是自《法國民法典》確定起來的民商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最大量、最普遍、最根本的法律形式就是契約。契約法(合同法)是現代民商法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正因為如此,合同法的國際統一化程度也是最高的。當然,商事活動的其它領域的法律統一雖弗如合同法,但其統一的水平與其他法律部門比較,仍然是無與倫比的。
2 何樣法律能夠全球化:從國際商法的視角解讀
弗里德曼則提出,法律的技術性成分能夠相當容易地跨國界進行移植或借鑒。現代技術跨越國界而由世界共享,與之相適應的法律也必然發生遷移。問題在于如何區分法律中的技術成分與文化成分。弗里德曼的板塊結構并未能解決這個問題,他實際是根據法律部門進行了區分。例如,他把商法領域的法律看作一種技術,這些法律是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而制定的,不因文化而有差異。這類法律傳播很快,可以自由引進和輸出,不引進這些法律毫無道理。一個國家要經營股票交易而想找規則范本,就不會去查本國文化傳統,里面沒有。移植外國法移植的不是文化,而是工具、某種技術,像噴汽機、計算機。但是,有的法律領城。如家庭法,是非技術性的。它深深植根于一個特定的生活秩序中。不需要從一個社會向另外一個社會轉移。弗里德曼的這種見解對解釋商法何以全球化是很有說服力的。
國際商法不僅具有高度的技術性,其本身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商品經濟規律在法律上的反映。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商法的國際化和全球化是必然的。尤其商法的一些基本制度、價值、技術、方法并不具有強烈的屬地性和文化性,是能夠實現較大范圍的統一的。
另外有學者也指出,法律全球化的社會基礎不是因為政治的趨同,而是源于市民社會本身且驅使各個國家的人們走向現代經濟社會的過程,法的全球化實際上就是這種源出于市民社會與經濟交往的“活法”日益國際化和規范化發展的結果。今天的全球化不是國際社會在國家間的政策的指引下逐步形成的過程,或者說不是通過康德所說的保持民族國家的核心領域并在聯邦基礎上擴張而形成的過程,而更多是通過“看不見的團體”,“看不見的市場和分支”,“看不見的職業團體”,“看不見的社會網絡”等超越于國家領土邊境,但卻促使真正的法律形式出現的社會性因素實現。商人的力量正是這種國際社會多元體系上的重要一元,是市民社會的重要組成力量,他們主要通過商人團體自治立法來規制自己的商事活動,這種力量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的作用是基礎性的,其與法律全球化的關系可以用商人——全球商事交易——經濟全球化——規則統一化——法律全球化來表示。
3 法律全球化的差序性
法律的趨同化是一種不爭的事實,問題是法律的全球化,是不是各法律領域不加區別的會一體地全球化?全球化論者無法回避國家之間政治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差別,法律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不能忽略。法律全球化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法律文化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可以說,后者消除之時,恐怕也就是民族國家消亡之日,傳統意義上的法律消失之時。任何法律都不可能純而又純只具有技術特性。在不同部門的法律中,其技術性和文化性的程度頗多不同,這就必然導致不同部門法的全球化水平存在差異。總體言之,法律全球化的差序性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首先,就公法和私法的部門劃分看,法律的全球化首先最容易在私法部門實現,因為私法更多體現商品經濟的需求,而商品經濟是全球性的。就私法而言,商法的全球性程度要比民法更強,因為后者具有更強的民族性,尤其是在婚姻家庭法、繼承法方面,幾乎就是一個民族家庭習慣法規則的結晶。就公法而言,體現人性、法律的基本價值及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法律因受到全人類的普遍關注易于統一,但在這些領域法律的全球化只能表現出模糊性特點。如國際人權法、國際環境法等。
其次,就商法而言,市場化、自由化水平越高的經濟領域,其法律國際化的水平越高,而越實行國家保護、行政化管理水平越強的經濟領域法律統一化水平越低。
最后,全人類所面臨的新問題,因各國此前并無立法,立法方面的起點是相同的,沒有因歷史上的立法傳統和立法水平差異所導致的法律沖突,因此,法律較易統一。如新興的電子商務的立法,各國和世界范圍內的合作水平很高,法律的統一水平一開始即是高起點的、統一的。
綜上所述,從國際商法全球化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對法律全球化的內涵“窺一斑而知全豹”:法律全球化是一個過程,歷史上早已有之,只不過因為國際商法統一較少關涉主權而不為人們認知。法律全球化的發展在各部門法中并不平衡。但是,毫無疑問,國際商法是所有法律部門中全球化水平最高的一域。
參考文獻
[1] 宋冰.程序,正義和現代化[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2] 馮玉軍.法律全球化的實現途徑芻議[J].求是學刊,2004(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