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銀蓉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鋼集團總醫院口腔科,四川攀枝花 617023)
隨著無牙頜的存在時間越長,患者牙槽嵴的情況也隨之越復雜,進而導致患者的口腔修復更加困難,尤其是對于重度牙槽嵴吸收的老年患者,牙列缺損時間長、治療難度大[1],因此,如何提高全口義齒的穩定性及有效性,是目前臨床醫師急需解決的難題[2]。而不同的全口義齒由于側向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治療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無牙頜患者中亦可能存在不同的應用效果[3],但目前關于該方面的研究仍較少見。本研究通過自身對照研究,按照隨機分配原則與牙列置換技術,為80例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無牙頜患者戴用長正中咬合型全口義齒和解剖式咬合型全口義齒,并通過觀察不同全口義齒使用后的咀嚼效率與戴用滿意度,為該類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間于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無牙頜患者,按照牙槽嵴吸收程度分類標準[4],Ⅲ度牙槽嵴吸收患者45例,Ⅳ度牙槽嵴吸收患者35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齡范圍62~84歲,平均年齡(70.07±3.56)歲。納入標準:體檢結果正常,自愿參加并配合本次研究。本研究已經通過我院生物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 全口義齒制作方法 經初、終印模后,按照哥特式弓法對患者的口腔頜位關系進行確定,隨后轉移面弓,置上咬合架,前伸髁導斜度后,測定側方的髁導斜度,并試排牙。完成恒基托的制作后,在其表面裝置4個半球形的輔助固位體,并制作長正中咬合型全口義齒和解剖式咬合型全口義齒等兩種可置換牙列。按隨機分配原則,選用一種牙列為40例患者戴用,其余患者戴用另一種牙列,在恒基托與試戴牙列的邊緣,均采用自凝樹脂進行封閉,經試戴與調咬合后,于戴用后第2、4、6、8、10、12 周,對患者的咀嚼效率進行測定,12 w后,將全口義齒置換為另一種牙列,并于戴用后第2、4、6、8、10、12周,采用同樣的方法測定患者的咀嚼效率。
1.3 咀嚼效率測定法 指導患者采用頭直立位,含入2 g杏仁后,持續咀嚼30 s后,將義齒表面的咀嚼物及口腔內的咀嚼物等進行收集,經重復性沖洗義齒后,將剩余的咀嚼物與沖洗物共同收集至量筒內,加入1 000 mL的蒸餾水后,經攪拌、靜置后,收集溶液上方1/3的懸濁液體,進行咀嚼效率值的測定。
1.4 滿意度調查 戴用3個月后,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戴用義齒的滿意度進行評估,問卷設計參照何明宜等[5]的標準,調查范圍包括患者的咀嚼功能、吻合度牙齒美觀、發音功能以及牙周組織生理平衡等情況,分為滿意、一般與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患者的咀嚼功能得到顯著的改善,咀嚼食物時出現的疼痛等不適感完全消失,牙齒表面的美觀度仍然保持較好,患者的發音及表情等均表現正常,義齒的固定位置與吻合度等感覺良好,未出現顳下頜關節病變;一般:患者的咀嚼功能有所改善,但在咀嚼較硬食物時,仍會感到疼痛等不適,患者咀嚼功能改善,不適感消失,咀嚼時不出現疼痛感,對較硬的食物的咀嚼感到不適,牙齒表面的美觀度仍然保持較好,患者的發音及表情等均表現正常,義齒的固定位置與吻合度等感覺良好;不滿意:患者咀嚼較硬的食物時,感到疼痛等不適,在吻合度牙齒美觀、發音功能以及牙周組織生理平衡等方面,均感覺不良。滿意度=(滿意+一般)/各組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系統對指標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的方式記錄,計數資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的組間對比,分別采用兩因素重復測量分析,t檢驗、秩和檢驗與卡方檢驗方法,當P<0.05時表示統計結果有顯著性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時間的兩種義齒咀嚼效率對比 戴用2、4、6、8、10、12 w后,兩種咬合型全口義齒咀嚼效率對比,整體比較(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及組間比較(成組t檢驗)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種義齒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解剖式咬合型全口義齒的滿意度顯著低于長正中咬合型全口義齒,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隨著我國人口逐漸趨于老齡化,牙列缺損患者逐漸出現無牙頜存在的時間亦隨之變長[6],探尋一種有效的全口義齒種類,已經成為修復科醫生研究的重點,其中,常見的全口義齒種類有長正中咬合型與解剖式咬合型。長正中咬合型是經舌側集中咬合的改良后而設計出的咬合型義齒,由于具有較高咀嚼效率與患者使用滿意度,因此逐漸在臨床上得到應用,它與舌側集中咬合的主要差異在于,前者在上頜磨牙的遠中舌尖并不會出現咬合接觸,且不會咬在邊緣嵴上[7-8],此外,使用長正中咬合型全口義齒后,患者的上頜后牙出現的咬合接觸舌尖的伸縮情況,在一定范圍內可自由行動[9]。而與解剖式咬合型全口義齒相比較,前者的功能尖僅是上頜舌尖,且其在側方調咬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斜面與尖等的數量更少[10],而后者由于存在2個功能尖,側方調咬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斜面與尖等的數量更多,因此,有研究[11]指出,長正中咬合型全口義齒能夠顯著簡化義齒咬合程度的控制,且能夠達到與解剖式咬合型的咀嚼效率。在本研究中,戴用 2、4、6、8、10、12 w 后,兩種咬合型全口義齒咀嚼效率對比,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與劉向暉等[12]的報道結果相符。此外,由于長正中咬合型全口義齒具有較大的寬容度,因此,使用該義齒后有利于降低咬合時產生的側向力度,且穩定性與平衡性得到更大的提高[12],進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主觀感受滿意度。
表1 不同時間的兩種義齒咀嚼效率對比(±s,n=80)

表1 不同時間的兩種義齒咀嚼效率對比(±s,n=80)
時間/w 解剖咬合型 長正中咬合型2 0.801±0.332 0.835±0.389 4 0.849±0.496 0.896±0.521 0.949±0.430 1.036±0.454 8 0.929±0.499 0.967±0.298 10 1.112±0.570 1.128±0.472 12 1.109±0.413 1.100±0.442 F,P 分組 1.827,0.101時間 0.116,0.981分組×時間 2.014,6 0.069

表2 兩種義齒的患者滿意度比較/n(%)
從咀嚼效率方面分析,由于牙咬合接觸面積、義齒穩定性、牙尖高度等因素均會影響全口義齒的咀嚼效率,因此對于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無牙頜患者,其基托下方的支持組織往往對咀嚼側向力的承受度較低[13],進而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義齒松動、咀嚼疼痛等現象。在咀嚼過程中,使用長正中咬合型的患者,往往使用解剖式舌尖以進一步咬碎食物,若解剖式牙受到側向咬合力時,其產生的水平側向分力會影響后牙頰尖的接觸,進而引起義齒的不穩定,而長正中咬合型全口義齒則減少了后牙頰尖的接觸[14],有利于提高義齒的穩定性,再加上該義齒較大的寬容度,因此,更利于發揮咀嚼功能。在本研究中,雖然使用兩種義齒的咀嚼效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但在戴用2、4、6、8、10 w測量的咀嚼效率值均高于解剖式咬合型義齒,此外,使用長正中咬合型義齒對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無牙頜患者來說,咀嚼功能將會更容易實現穩定,這與既往的研究報道[1]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長正中咬合型全口義齒在重度牙槽嵴吸收的無牙頜患者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 陳明福,謝旺祥,高 亮,等.對不同無牙頜患者選擇不同基托材質的全口義齒的臨床體會[J].安徽醫藥,2009,13(2):174-175.
[2] Cernescu A,Faur N,Bortun C,et al.A methodology for fracture strength evaluation of complete denture[J].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2011,18(5):1253-1261.
[3] 王 旭,鐘麗芳,溫 竹,等.無牙頜患者全口義齒修復人工牙選擇的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9):562-563.
[4] 劉向暉,徐 軍.牙槽嵴骨吸收程度不同下頜中性區外形變化初探[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0,45(4):228-232.
[5] 何明宜,聶麗萍,古貴剛,等.老年人牙列缺損可摘局部義齒修復設計回顧性研究[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2,10(2):93-96.
[6] Komagamine Y,Kanazawa M,Kaiba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lf-assessment of complete dentures and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2012,39(11):847-857.
[7] 沈晴昳,李國強.三種改良人工牙修復全口義齒的穩定性及應力支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47):8864-8868.
[8] 郅潔云,范國華.長正中 全口義齒修復無牙頜再診患者的滿意度研究[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1,12(1):26-27.
[9] 毓天昊,張 寧,鐘麗芳,等.兩種 型全口義齒對老年無牙頜患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影響的比較[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3,48(10):610-614.
[10] Ribeiro JA,De Resende CM,Lopes AL,et al.Evaluation of complete denture quality and masticatory efficiency in denture wearers[J].Int J Prosthodont,2012,25(6):625-630.
[11]艾紅軍,鐘麗芳.改良 型總義齒[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6):332-334.
[12]劉向暉,劉建彰,謝秋菲,等.長正中 型總義齒的咀嚼效率和滿意度的初步評價[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5(1):50-53.
[13]鐘 群,陳 霜,鄔雪穎,等.對2種 型口義齒修復效果的臨床評價[J].上??谇会t學,201l,20(4):420-423.
[14] Critchlow SB,Ellis JS.Prognostic indicators for conventional complete denture therap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Dent,2010,3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