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統戰培訓工作已經越來越為重要,而統戰培訓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對統戰培訓工作的創新也變得越來越刻不容緩。對此,本文以桂林市社會主義學院為例,結合黨的統戰歷史,利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傳承抗戰精神,弘揚統戰文化,從創新統戰培訓載體的角度來談創新的目的、創新的做法、創新點,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以期能夠對今后的統戰培訓創新有所借鑒。
[關鍵詞]創新;統戰培訓;載體;新成效;現場教學
統戰工作歷來是我黨工作的三大法寶之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尤為重視統戰工作,提倡將統戰工作放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而與此相對應的是,與統戰有關的培訓工作也就變得非常重要。根據中央統戰部提出“統一戰線全面深化改革著重在創新理論、完善政策、拓寬領域、創建載體、健全制度、改革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動統一戰線事業實現新發展”的要求,桂林市社會主義學院提出要創新統戰培訓工作,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教育、宣傳陣地作用,做好新時期的統戰培訓工作。在這之中,載體創新頗見成效。
一、創新統戰培訓載體的目的
針對目前統戰工作培訓載體固定、單一,缺失吸引力、重復性強等問題,桂林市社會主義學院在統戰培訓載體上進行了創新,采取以現場教學中具體教學點(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為載體的授課形式進行培訓。這樣做,一是為了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使授課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說服力,取得更好的授課效果和教學影響力;二是通過親身體會、感悟,了解統戰工作歷史并熟悉開展統戰工作的方法,增強對統戰事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三是滿足學員的崗位任職需求,通過現場參觀、聆聽以及學習掌握開展統戰工作的“法寶”,能夠學以致用,真正地致力于統戰事業;四是通過開展現場教學、通過創新載體,能夠對統戰培訓工作有一個新的認識和認可。
二、創新統戰培訓載體的做法及創新點
(一)創新統戰培訓載體的做法
1.確定現場教學形式
以往的培訓往往采用靜態的、單向的課堂授課的形式,由于學員對這種培訓方式非常熟悉并且開始產生審美疲勞,這種培訓形式和效果已經大打折扣。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增加授課的吸引力和關注度,學院決定采用現場教學的授課形式。現場教學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吸引性以及深刻性的特點,打破了以往的單向的靜態的教學模式(1),使學員可以在移動的課堂中學習,既增加了新穎性又增加了趣味性。從2013年秋季學期開始,我院的《傳承抗戰精神弘揚統戰文化》現場教學課就已經開始在黨外人士班、科級干部培訓班以及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進行統戰教學,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選取現場教學點
現場教學點選取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目的的實現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對于桂林市的廣大領導干部尤其是統戰干部而言,選取桂林市自身的教學點既接地氣又便于實施;既離我們很近,又非常具有說服力。就統戰內容而言,桂林市內的教學點最為合適的就屬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八路軍桂林辦事處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的,在這段特殊時期,八辦的領導人對社會各階層、各團體、各組織、各黨派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統戰工作,使桂林各階層人士在國難當頭、民族大義面前能夠統一思想,上下一心,共同抗日。正是由于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工作人員統戰工作的出色保障,桂林才有了寬松的政治環境,形成了聞名全國的桂林抗戰文化城,桂林的統戰工作也成為全國統戰工作的典范。所以,八路軍桂林辦事處極具代表性與典型性,選取它作為現場教學點,是統戰培訓的新載體和最佳選擇。
3.豐富完善現場教學內容
以往授課內容都是固定的,以教師準備的內容為準,陷入了既定模式,內容沒有更新與變化,《傳承抗戰精神弘揚統戰文化》現場教學課內容在原有既定內容的基礎上又添加了具有代表性的統戰人物、故事及事跡。比如,本院的現場教學課中,就對展館里周恩來、李克農、李宗仁以及白崇禧的統戰事跡,尤其是辦事處對桂系的統戰工作及所運用的統戰方法都做了詳細的解說。桂林的統戰史較為悠久,而其中最有成效、統戰工作最為突出的階段就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南方的辦事機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對桂系軍閥的統戰工作。通過對這段歷史的講解,既梳理了桂林統戰史,又了解了抗戰時期桂林突出的統戰工作及所取得的輝煌成績。通過了解歷史史實,傾聽人物故事,了解統戰知識、統戰方法、統戰風格,在潛移默化中、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知識和教育,使學員了解“統一戰線是什么,統一戰線做什么,統一戰線怎么做”(2)等問題。
同時,在參觀以及聆聽之后,由學員講感受以及體會。由于學員都是具有工作經驗與工作閱歷的,所以,在講完感受以及體會后在這個環境及氛圍中講述自己的統戰工作經歷、以及在統戰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由大家來相互交流,既滿足了講述訴求,又分享了工作經驗,更增進了同學間的感情。
通常的領導干部統戰培訓工作,往往沒有前兩個步驟,而只有第三步,這也是現場教學所不同于其他教學形式與教學載體的地方。
(二)創新統戰培訓載體的創新點
1.由課堂內變為課堂外
開展現場教學的授課形式,使授課從課堂內轉移到課堂外,打破了原有的以課堂為載體的傳統培訓形式,實現了載體的拓展和課堂的異地延伸。這種異地課程、移動課堂以及形式多樣的培訓載體不僅拓展了授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還使授課更為直觀、更為具體、更為深刻,使學員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無形中深化學員對統戰工作的認知感和使命感。
2.由教師教案變為現場的人物、事跡及物品
以往的培訓內容通常都是由教師教案來決定的,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缺少變化,現在,培訓的載體由教案轉變為現場的人物、事跡或是物品等。比如,在講開展統戰工作的方法時,就可以通過李克農這個人物,通過他在領導八辦時所采用的各種靈活的統戰手法和統戰事跡來完成。教學內容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既學習了理論,又掌握了方法,既聽到了故事,又了解了歷史,既具有趣味性、新穎性,又具有知識性和指導性,對提高培訓干部的統戰素質和統戰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
3.由教師自身變為學員本身
以往的授課及培訓都是以教師為載體以及主體,在開展現場教學后,由以教師為主體變為以學員為主體,由學員對現場進行體會、感悟,把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想法、得到的感悟以及平時開展統戰工作的方法和在開展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相互交流、研討,在研究中獲得經驗,在交流中享受分享,提高學員對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員對問題的獨立思考性,引導學員對統戰工作態度的嚴謹性。
4.由學校(社會主義學院)變為社會機構
現場教學開展后,培訓已不僅僅局限于社會主義學院,而是拓展到了社會相關機構和各職能部門,比如八路軍桂林辦事處這樣的事業單位和文化部門。這樣一來,培訓載體的種類和資源更為豐富,一方面為教學提供了堅強的后盾與支持,成為培訓上的一種創新;另一方面,社會機構承擔了培訓的部分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主義學院作用的發揮與任務的完成也是一種幫助與支持。
三、創新統戰培訓載體取得的成效
(一)豐富了統戰培訓的載體
以往統戰培訓的載體往往是課堂內,教師教案以及教師自身,現在把課堂延伸到異地,延伸到校外,(3)延伸到社會機構,同時也使培訓受體變為了培訓主體,既提高了培訓的積極性,又豐富了統戰培訓的載體和統戰培訓的形式,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學員對統戰培訓態度更為積極
采用新的教學載體與教學形式后,學員改變了對統戰培訓工作的原有看法,在態度上表現得更為積極,更為樂于接受培訓。并且,從學院下發的對《傳承抗戰精神弘揚統戰文化》現場教學課后測評表反饋的情況來看,學員更為滿意現在的教學形式,滿意度達到了90%以上。
(三)提升統戰工作積極性
在全新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中,學員獲得了對統戰工作的全新認識,增加了他們對統戰工作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同時,在教學中,學員具備了統戰工作應有的理論基礎,掌握了開展統戰工作的方法,滿足了他們的崗位任職需求,在工作中他們更有能力去解決相關問題。一位學員在課后說:“現在我對統戰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對今后開展統戰工作也充滿了信心!”
(四)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自創新統戰培訓載體以來,無論是黨外班、中青班還是縣處班,現場教學課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員對授課質量和培訓形式都非常滿意,對教學載體的創新也是廣受好評。同時,在今年本院開展的優質課比賽中,《傳承抗戰精神弘揚統戰文化》這門課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這也意味著這種教學載體和教學形式的創新獲得了干部教育培訓教學專家和學員的雙重認可。
總之,統戰工作是一項要長期堅持、常抓不懈的工作,而統戰培訓工作也同樣不容小覷。當前,我們處于新的歷史時期,統戰培訓工作也要采用新的方法,無論從方式方法上、模式上、機制上,還是載體上,都要求我們要有所創新,有所改進,在創新的成果上,展現我們統戰培訓取得的新業績與新成效!
參考文獻:
[1]李立嶺,郝雷.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模式初探[EB/OL].讀覽天下(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167525.html).
[2]沈旭微.凝心聚力,創新實踐,努力成為合格的基層統戰干部[EB/OL].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http://www.zjsy.org.cn/news_
detail.aspx?id=5315&classid=102).
[3]程鵬.讓教與學延伸到學校課堂外[N].南方日報,2012-12-14
作者簡介:谷昀凌(1983-),女,黑龍江雞東人,漢,中共桂林市委黨校講師,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桂林歷史文化。